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数字经济视角
2020-03-02黄淑华刘飞仁2
黄淑华 刘飞仁2. 龚 茗
(1.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36;2.浙江大学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58)
“十四五”时期是江西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2020年5月江西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把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到了江西培育“一号工程”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南昌、吉安两地的实地调研,发现在全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较为完整,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窗口期”。因此,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电子信息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1.5G技术引领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目前,美国、中国、韩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处于5G发展前沿。2019年美国GTIA发布的 《全球5G竞赛》报告显示,美国的5G发展排名已经从2018年的第三位升至与中国并列第一位,韩国排名第二位,日本排名第三位,英国和意大利并列第四位。
在全球激烈竞争下,中国5G产业已进入发展加速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20—2030年,5G直接创造的GDP将从950亿元增至2.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对GDP的间接贡献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将从2020年的54万人增至2030年的800万人。
2.“新基建”打开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空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在这七大领域中,有六大领域与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相关。一方面,“新基建”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新的信息技术和产品,特别是需要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空间同步开启;另一方面,“新基建”建成后将极大增强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升级通道全面打通。“新基建”涉及到的很多产品及相关产业链在江西有着不错的基础,江西在这些方面的作为空间很大。
3.“三重压力叠加”倒逼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国内疫后发展、全球疫情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是全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压力,而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其中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很多电子信息核心技术我们并没有掌握。此背景下,必须尽快转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抢占产业发展的国际话语权和未来主导权。否则数字经济、新基建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就会大规模流向其他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上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4.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区域布局调整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及深化,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加速转移和新增产能重新选址布局的发展趋势。江西应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二、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1.产业增长快,抗压能力较强。2020年上半年,在外部环境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全球疫情复杂、中美贸易摩擦加据、电子产品消费量下降的背景下,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抵抗风险的韧性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收入、龙头企业订单业务量逆势增长,产业规模全国排名升至第八位,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位。其中,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表现尤为突出,2019年营业收入全省排名第一位,同比增长23.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3%。
2.产业基础较好,集聚效应明显。目前,江西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有1017家,其中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2个,聚集了光电及通信、通信终端设备等13大产业集群。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度较高,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主导产业地位突出,产业链较为完整。江西半导体照明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在国内LED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智能终端产业链完整,是目前国内除广东省之外配套最全的省份,配套率达90%以上;数字视听方面,江西拥有液晶电视、车载导航等整机产品,正在向高清化、车联网、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二是重点项目支撑有力,核心产业大规模生产基地加速布局。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龙头企业面向内地产业条件较好省份进行新产能布局的步子加快,江西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吸引了众多高端核心产业向江西转移。三是细分市场领跑,优势产品竞争力强。如欧菲光摄像头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和触显模组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已为华为P40等高端手机配套;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的移动照明灯珠连续数年全球出货量位列第一;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光学镜头加工技术的领先企业,是全球最大的运动相机镜头供应商等。
3.创新力度加大,发展后劲增强。江西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已取得几方面成效:一是研发创新平台强大,全省拥有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544家,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近250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2020年6月,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中心承担的 “硅基高光效绿光LED芯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中国大功率高效绿光LED芯片国产化替代。二是龙头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如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是中国LED产业中唯一具有完整核心专利和布局的企业,拥有国际国内各种专利340多项,授权专利147项。 2020年4月,晶能光电4款红黄光LED产品经过近20项极限测试,获得了美国汽车行业协会可靠性标准AEC-Q102认证,开启了为一级 (Tier1)汽车电子大厂提供汽车前装照明LED光源的进程;联创电子拥有院士工作站、车载镜头研究所、手机镜头研究所、中山研发中心和三维影像研究所等众多科研平台,获得专利授权169项,同时该公司还开展了3D智能高清摄像头模组和VR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
4.5G、VR、物联网等新技术呈蓬勃发展态势。目前,江西5G、VR、物联网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5G建设见势早、行动快。5G是数字化战略的先导,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2019年3月15日出台的 《江西省5G发展规划(2019—2023年)》,对全省5G建设进行了科学布局。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已累计开通16186个5G基站,江西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所有设区市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的省份。二是VR产业领跑,优势凸显。江西是全国首个发布省级VR产业发展规划的省份,其中南昌VR标准检测平台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行业资质认定证书的检测机构,此外,还有华为5G+VR展示中心正式启用,省级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运作,国家级中心平台正在加快创建。目前,南昌已经拥有VR产业核心企业120余家,相关企业80余家,初步形成了产业上下游企业聚集、聚群发展的格局。三是物联网基础扎实,高位推动。物联网产业是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智能服务转型的关键。截至2019年底,全省物联网企业约为2000家,培育了三川智慧、欧菲炬能、沃得尔、菲利斯通、普华鹰眼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模组、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物联网产业链以及智慧水表、智慧停车、智慧路灯、智慧森林防火和智慧消防等应用产业链。
三、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影响数字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1.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制约数字经济发展高度。2019年1月—10月,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503.6亿元,同比增长20%,产业规模全国第8,中部第1,移动通信终端、数字视听、半导体照明等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发展,但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收入占很低,整体呈现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重硬偏软”的问题,且多集中于产业链分支领域,产品附加值不高。根据赛迪智库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2019年江西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28.6,低于全国32.0的平均指数,在全国列第15位,在中部6省列第5位。其中,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产业指数在4个一级指标中排在最后。实地调研结果也与上述结论一致: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产业链上主要承担着东部地区零部件加工生产基地的角色,以中低端配套产业为主,高端产业稀少。形成这种局面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现阶段产业发展驱动力带来的限制。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驱动力仍主要来源于产业转移。江西是长珠闽、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产业转移承接地,近20年来均为中部地区引进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地资金位列前茅的省份。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为电子信息产业奠定了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由于产业转移的内在规律和产业转出地的保护政策,高端产业难以被转移和引入。第二,招引带动提升作用不强。江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够强,配套企业衔接不充分,关联企业对接不紧密,对产业发展带动提升力度不足,制约了产业高端化的发展。第三,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近年来江西以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加速,2019年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中部第二,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因此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助推力度不够。《2019年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白皮书选取的126个城市中,中部的武汉、合肥、长沙、郑州分别居第 6、14、16、25位,且湖北和安徽分别有2个城市入选前50名,江西无一城市入选前50名。
2.企业主体规模较小,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企业决定了产业的生命力,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少、ICT领域主板上市企业少、独角兽企业少。“三少”的短板与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快速上升趋势不相匹配,影响产业竞争力和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江西工业大企业少,上市公司少:第一,江西大企业少,而且大多为传统行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带动作用十分有限。2019年江西有8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但主要为有色、钢铁、饲料行业的企业,制造业只有江铃汽车入选,几乎没有高端制造业大企业。即便是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西10家上榜企业里也只有2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榜单从某种程度反映出,目前江西工业产业结构还是传统产业为主,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端产业发展还远远不够。第二,江西上市公司数量与沿海地区相距甚远,与中部邻省也相差很大。截至2020年5月10日,江西共有A股上市公司47家,而安徽有116家、湖南有114家、湖北有113家。按A股标准行业和ICB行业划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江西0家、湖北4家、安徽4家、湖南5家。电子与电气设备的上市公司,江西8家、湖北17家、安徽14家、湖南15家。
3.产业创新水平不高,制约数字经济发展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技术升级换代最快的产业之一,创新是产业前进至关重要的动力。目前,江西电子信息领域除硅衬底技术外,自主技术较少,除泰豪科技、三川智慧、晶科能源、合力泰科技、沃格光电、思创数码等龙头企业设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外,其他重点电子信息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活动较少,创新能力较弱。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显示,虽然江西创新能力排名比2018年进位较快,但江西创新能力在全国列第17位,比湖北、安徽、湖南分别落后9、7、4位。第二,科技引入程度不够。科技引入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劲推手,发达省份依托之前的产业积累与资本积累优势,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具有强磁场吸力,更容易通过科技引入,实现与产业的良性互动。相对而言,江西省缺乏本土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由于产业、资本吸引力不足,在科技引入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较安徽等其他中部地区而言,也缺乏魄力。第三,自主研发力度不足。专利数量可以客观反映产业研发情况,《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各省市区的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江西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占全国比重明显偏低,以江西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产业半导体行业为例,共获专利98项,在全国的占比不到0.63%;信息存储、计算机安全、控制器和运算器CPU、基本电子电路、数字信息传输、数据交换网络专利仅有19项,在全国的占比不足0.1%。
4.产业高端人才紧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支撑。人才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江西电子信息产业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原因在于:第一,引才引智政策吸引力不强。一方面是与湖北、安徽、四川、重庆等省份相比,江西的引才政策优势不突出,另一方面是与省内企业相比,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引才政策优势偏弱,部分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性受限。第二,聚才用才机制不够开放灵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科学做好人才职业规划,为人才提供相关的工作机会、生活环境、事业平台、发展前景、公共服务等,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公平的发展环境,更容易使人才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保障人才发挥最大效用,而江西仍主要停留在物质奖励的层面,缺乏人才使用的长远眼光和人才发展的系统谋划。第三,留才育才环境不优。“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人才软环境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江西在激励政策、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仍有许多制度建设的不足之处,人才服务水平不高,晋升机制不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不足,创新实践、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容易导致精英人才的流失。
四、实现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1.主动对标高端技术,加快补齐产业短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基础能力是对产业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质量、产业链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能力,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基础能力高度化、产业基础结构合理化和产业基础质量巩固化的统一。江西电子信息产业要改善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增强关键和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契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的攻坚战,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系统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大创新平台进驻江西。目前,江西电子信息产业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大机遇期,江西前沿技术研究力量薄弱,,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建设布局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凝聚创新型人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企业技术难题解决、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转让、校(院所)企战略合作等服务;同时应牢牢把握国家大力支持区域协同创新的历史机遇,以合作引进为主要路径,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造条件、主动对接、密切联系,加强与国家技术中心、发达地区的技术合作。
3.多层次向东开放与融合,依托区域合作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东部发达地区具备成熟的产业发展经验、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与先进的管理水平,近年来东部地区的先进资源也在加快向外辐射转移,例如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技术创新体系完整,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近5年来向苏浙皖输出技术超过3300项。江西应以此为契机,将坚持向东学习、开放、融合作为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要科学遴选重大项目,与东部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产业实现对接,要依托精准招商,对产业链条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进行强链补链,壮大产业集群,与东部地区形成更为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释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动能,共同推动产业做高做强。
(二)抢抓转型升级机遇,推进动产业格局高端化
1.继续强化优势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在江西电子信息产业中,拥有一批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但优势产业还不够强大,龙头企业较少且引领作用不够。应继续巩固半导体照明、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视听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和促进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由加工装备生产为主转向自主研发和高端制造及服务为主,集中力量先行补齐和发展高端产业链,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格局。要解决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问题,打通从研发、生产、配套、销售到服务的关键环节,打造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发展特色突出的专精型企业,提高过百亿元电子信息企业数量,从产业链上游实现正向牵引,形成以链引链、“产业高峰在江西”的云集效应。
2.紧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拥抱数字经济新时代。2020年6月30日,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特点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而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在电子信息产业变革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江西智能制造发展很快,2019年两化融合增速居全国第2位,但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全省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只有数十家,企业规模也较小。因此,必须加快布局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3.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充分挖掘江西在物联网、VR、5G、数字视听、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兴领域的产业发展潜能,学习借鉴安徽引进京东方和完善家电制造业产业链的案例经验,积极布局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2008年合肥市为了打造全国家电制造业中心,在当时全市财政收入仅301.21亿元、地方财政仅160.94亿元的情况下,政府出资90亿元引进京东方,该项目落成后不久,诺贝尔获奖得者阿兰·黑格带着他的“软液晶”(即“柔性屏”)技术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最终实现了京东方的成功和合肥家电制造业的完善升级。江西发展数字经济应充分学习安徽经验,坚持战略眼光和超前视野,加强顶层设计,布局新兴产业重点集聚区,加快开展5G试验网建设,加快布局建设5G、物联网、VR、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前沿创新攻关试验,探索5G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区块链创新应用生态,深化与全国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强农业、市政、交通、教育、医疗、旅游、消费等领域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三)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助推企业做强做大
1.突出重点区域,形成上市公司板块效应。从创业板现有上公司所在行业看,90%以上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且60%以上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江西电子信息企业主要集中驻扎在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内。可重点打造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以全省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为契机,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这些企业尽快上市,形成板块效应,吸引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关注,抢占先机,形成投资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2.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全省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更大合力。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大对电子信息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充分鼓励社会投融资渠道,积极设立不同形式的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企业壮大提升,创新产业链金融模式,完善全方位、立体式、全过程、多维度的综合金融服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融资信用。
3.精选成长性好的行业,加强资本合作。一是加强与金融资本的合作。目前,VC/PE资本投资急速下降,2020年1月—6月,在全国排名前100名的投资机构中有81家投资下降,最大降幅达91.67%。但即使在这样严峻的投资环境下,先进制造业VC/PE投资额同比仍然增长了72.93%,人工智能增长了24.41%、物联网增长了18.06%,表明这3大领域发展活力旺盛。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在这些领域中精选好的项目,为江西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不竭源泉。二是加强与大产业资本的合作。近年来,格力、阿里巴巴等产业资本加快了进军芯片领域的步伐,这是大企业跨界发展的产业资本流动新动向,特别是在智能化、数字化背景下,龙头企业资本动向是行业风向标。应从江西具有一定优势的VR/AR、物联网、半导体、智能制造等产业中遴选出成长性好的项目,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跨界合作,建立创新型龙头企业,迈向产业链高端,实现“换道超车”。
(四)全方位强化人才支撑,营造“选择江西,就是选择未来”的人才氛围
1.设置6+2+N重点产业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全省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和发展平台建设工作。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对标发达地区,完善制度、细化标准;深入企业一线,细化行业专项引才项目,明确用人需求,提高人岗匹配程度;建立符合江西高质量发展实际需求的引才用才政策体系,重点引入高精尖的专业人才。
2.顺应国际人才加速回流趋势,构建“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外国专家学者、留学回国人数持续增长,返乡谋事业的吸引力显著上升。构建以国际人才需求为导向的“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已成为各地引进国际人才的政策先手棋。政策方面,借助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优势,积极争取“项目化”出入境新政策,提高国际人才出入境便利度,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人文方面,积极打造以核心工作区为中心的国际人才社区,营造对国际人才友好的工作、生活氛围,提高人才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做到以事业引人、以环境留人。
3.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对于核心骨干人才,要打破政、学、研、企之间的隔阂,打通核心人才晋升、转任、交流的发展通道,充分发挥核心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对于成长中的人才,要健全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青年人的创新创业活力,畅通人才继续深造、职业晋升渠道;搭建新技术、新成果、新项目的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各大院校在校学生、青年人才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