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空间正义的中国方案

2020-03-02袁伟华

理论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正义全球化共同体

袁伟华

(天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图景将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依存生动地呈现出来。全球化越是展现它的强度、广度和深度,全球空间正义问题就越是聚焦聚拢。全球空间正义不仅指向国家间关系,而且关涉个人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正义与非正义现象紧密结合。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以空间物化方式的形塑。”[1]或者说,空间正义是指“存在于空间生产和空间资源配置领域中的公民空间权益方面的社会公平和公正。”[2]当前,空间正义的缺失已经成为人类共同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被写进联合国决议和其他多边决议,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一、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正义

如何理解当今人类命运密切相连、全球空间日益形成的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3]全球空间的形成已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将世界各国各民族纳入其中。全球空间的形成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结果。在前现代社会,人类共同体的构建往往以氏族、家族、部族、城邦为基础,局限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之内构成相应的政治单位。这些政治单位相对独立存在,彼此之间没有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在资本主义之前,尽管有国家统治的存在,但生产力发展的局限,将前现代国家分割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更遑论全球空间的构建。

在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功不可没。“资本主义、印刷科技与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这三者的重合,使得一个新形式的想象的共同体成为可能。”[4]借助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一个个民族国家先后在欧洲形成。欧洲重新规划了政治版图和空间,通过广泛的生产分工以及商品交换的扩大,从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构建的交换关系又加速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无论这种联系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历史也就真正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5]168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共同体也在相应扩大。基于生产力高度发达,全球共同体才具有了形成的可能。人类社会之初,个人作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而存在。“每一个单个的人,只有作为这个共同体的一个肢体,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看成所有者或占有者。”[6]资本主义在萌芽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海外贸易利益的追逐,促成了新航路开辟,从而世界交往与联系日益频繁。这就是马克思指出的,“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5]190世界市场的形成反过来推动了人类相互依赖、命运相连。这既是世界历史的肇始,也加速推进人类共同体的建构。

得益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人类交往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物质性生产,而且涵盖了精神产品的交流。何况任何物质性产品的交换都包含有文化的内涵。于是,人类共同体的形成与构建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欧洲工业发展依赖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而且“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5]404世界历史的形成不仅反映在物的生产和分配方面,而且体现在精神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层面。

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人类交往实践的产物,但反过来也推动了世界性交往实践的发展。换言之,世界历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就生产力而言,一方面空间生产的状况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空间生产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途径,任何社会生产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前提和条件。”[7]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民族国家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人类历史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从简单交往走向复杂交往,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主义借助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优势,采取了帝国主义政策而持续推行海外殖民主义,使得资本主义的影响不仅拘囿于欧洲,而且快速地扩张到全世界。于是,资本主义构建的民族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空间重构的范例。非西方世界要么迅速地演变为民族国家,要么沦为资本主义的殖民地,要么在世界体系当中被边缘化。

世界历史的发展一次次证明了马克思预言的科学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大机器生产使得原材料的需求和商品销售越来越全球化;电报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打通了横亘在人类面前通讯的空间阻隔,横跨大西洋海底通信电缆的铺设模糊了时间的概念;远洋交通技术的革命和铁路建设联系在一起,使得遥不可及的距离、难以跨越的鸿沟成为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空前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将人类社会的交往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而我们正在经历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指数级增长速度而展开,必将引起人类社会在政治、军事、经济、文明、生态等领域的深刻变革。正是在这样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代,才具有了形成全球空间的基础。

全球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地理、自然关系,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关系,任何社会关系都应包含有正义的内容,全球空间也不例外。这也正是探讨全球空间正义的基础。在马克思论述世界历史的形成之初,就包含了对于正义问题的分析,空间对立的背后是空间正义的缺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些代表城市利益的国家同另一些代表乡村利益的国家之间的对立出现了。在城市内部存在着工业和海外贸易之间的对立。”[5]148-149在城乡之间对立、自然空间紧张关系的背后,实质反映了空间正义的缺失。

空间是社会关系,也只能是社会关系。当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重新规划空间之初,就充斥着激烈的阶级矛盾。“工人用暴力来反对使用机器的时候……工人捣毁了工厂,砸碎了机器。”[5]106工人试图通过破坏既有空间约束来获得解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利用全球空间的调整,转移国内矛盾,在海外推行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在国内制造了空间非正义,但试图通过全球空间的重新安排,转移国内的空间非正义矛盾,却制造了更加紧张的全球冲突。

全球化时代并未导致全球空间正义的必然来临。当前,以美国为中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了全球地缘政治的不断重组,顽固地维护和巩固其主导地位和全球统治。西方国家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和方式建立了与非西方的不对称和不平等关系,以谋求自身的安全和经济利益。由是观之,全球化只是另一种空间的生产与消费,不断强化了中心与边缘之间的关系。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审视,需要不断消除当前全球化的不正义现象。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二、全球空间正义的理论阐释

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只代表了少数地区和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并不反映全球空间正义。西方追求部分地区的特殊利益严重伤害了其他地区的空间权利,造成了新的全球不平等。在全球化日益将人类融合进同一空间时,空间正义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四大赤字,即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8]。面对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普遍公平正义。

(1)政治空间权利观,即以政治权利为核心的空间正义。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并未真正构建。从空间正义来看,西方国家建构的区域或全球空间绝不是平等关系的体现,而是强者划分势力范围、构建规则、要求服从的非正义空间。戴维·莱克指出,主导国维护权威,附属国服从命令,履行象征性的臣服行动。否则,主导国会对任性的附属国进行规训[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10]。尊重各国主权就是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基于国际法而拥有的基本权利、核心利益和严重关切,反对将本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他国、干涉别国内政。世界各国“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权利”[11]。只有真正建立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承认每一个国家都具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人类命运共同体才具有了空间正义的政治基础。

(2)安全空间权利观,即以安全权利为核心的空间正义。国家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指的是一国发展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以及为实现这一状态追求自身安全的过程。一国如何实现自身安全?长期以来,西方国家追求本国的绝对安全,常常以另一国的不安全为代价,并且将其他国家权力增长视为对自己的威胁。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12]。背后的逻辑就是,美国以零和博弈的视角看待两国安全关系。从空间正义角度来看,西方实现安全的方式建立在部分空间对全球空间的控制之上,是一种非正义的安全观。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国家之间在安全问题上已经形成了安危与共、命运相连的关系。以安全权利为核心的空间正义缺失,必然导致所有国家的不安全。一国的不安全可能导致区域的不安全,区域的不安全可能导致世界的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问题早已超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13]但是在实现和追求安全的方式上,当今世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安全上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甚至以邻为壑的现象依然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14],在安全领域关照所有国家的安全权利,追求空间正义,实现全球空间内的普遍安全。

(3)经济空间权利观,即以经济权利为核心的空间正义。经济权利是世界各国基础性权利,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在发展道路上,追求在殖民地建立排他性的市场。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西方国家之间、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尽管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美国主导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表现出西方霸权治理的特性。从空间正义角度看,西方国家希望凭借这一体系维护自身的霸权,强调自身发展的优先权利,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15]当今世界经济经历深刻调整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了逆全球化思潮的冲击。但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层次动因仍然持续发力。一些国家在反思全球化的弊端时,仍然极力推进本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推动所有国家共同、协调、普遍发展,实现经济领域的全球空间正义。

(4)文明空间权利观,即以文明权利为核心的空间正义。世界各文明之间本无高下之分,但近代以来,西方在探讨文明一词时,原指城市的居民,与之相对应的是“野蛮状态”。于是,“文明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判断社会的标准。”[16]西方国家凭借物质技术优势,在文明交往和交流中,居于主导地位;而非西方文明往往被冠以目标、对象、客体等词[17]。时至今日,西方文明对非西方文明空间的挤压、覆盖和遮蔽,反映了文明交往中的不对称性、不对等性、非正义性,是西方文明霸权的反映,体现了文明交往中的正义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18]人类文明缘起各不相同,不同时间、空间、文化的区隔,孕育了世界多样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形成历程、发展特色,并无高下之分。当今世界各文明之间交往交流与日俱增。如果秉持西方文明观的等级视野,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会愈演愈烈。如何将不同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19]

(5)生态空间权利观,即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空间正义。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生态秩序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人类生存、生活的良好家园。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工业技术的帮助下,西方世界改变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人被认为是世界的主体、自然的主宰。然而,工业革命也加剧了生态危机的爆发,危害了人类安全与生存。西方国家应对生态危机方式却是,将高耗能、高污染和淘汰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权利,也不利于维护良好的全球生态环境。

根治生态危机,必须消除全球空间非正义现象。生态危机不仅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指向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的正义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类社会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20]

逐步消除世界范围内的非正义现象,推动全球空间正义的实现,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方向。如何构建一个正义的全球空间?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指出了实践方向。

三、全球空间正义的实践探索

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但空间正义的缺失又导致了全球化的另一个方向,即反全球化力量的发展。不时爆发的局部冲突与战争、恐怖袭击、经济危机、环境恶化、难民问题等等,从其根源而言,均与空间正义缺失息息相关,危害了全球化深入发展。唯有逐步消除全球空间的非正义现象,才能真正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就目前而言,建构全球空间正义,必须夯实全球化的动力基础,推进空间生产正义和分配正义。

(1)夯实全球化的动力基础,筑牢空间正义的根基。当前全球化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从欧洲走向全球、资本扩张与积累内在驱动的必然结果。正如哈维所说,“资本积累向来就是一个深刻的地理事件。”[21]全球化持续演进,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哈维提出了资本三级循环过程,解释资本运动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2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在全球引发的逆全球化风潮,再次揭露了资本驱动全球化的内在不足。产业资本外移、生产领域退化、基础设施老化、劳资关系恶化等问题交织一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掀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为全球化发展寻求新的动力,必然要求突破资本驱动的制约,夯实全球化的动力基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23]。为推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促进各国市场、资本、技术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共同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24]只有适应时代趋势和科技发展方向,才能真正造福世界,造福人民,才能真正推动空间正义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鼓励新技术、新知识传播,让创新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25]唯有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时代问题,只有普遍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推动全球空间正义的实现。

(2)促进全球空间的平等参与,推进空间生产正义。全球空间是一种社会性产品,是物质地、实践地进入人类社会的。在全球空间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权益、活动方式、交往关系,呈现出双向互动。空间正义缺失,不仅可能导致落后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地理上进一步边缘化,而且必然引起激烈反抗。因此,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平等参与提供可能,推进空间生产正义。

首先,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国家有大小之分,但权利应无差别。“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是《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之一,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所认可,也是各国权利平等的法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9]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逐渐消除全球空间非正义现象。

其次,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一些大国借落后和贫困国家处于困难甚至危机之际,提出附加政治、经济条件的援助承诺,严重干涉他国内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6]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是要推翻现有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而是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参与,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最后,倡导对话协商实现合作共赢。当今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独特的发展国情、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在多样性差异化的世界中找到合作的可能,寻找最大的合作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多样性实际,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开放包容的基础上交融互鉴,在良性竞争的同时互利合作。”[27]寻求共识是国家间合作的条件,对话协商是国家间合作的途径,实现共赢是国家间合作得以深化和持续的关键。

(3)调整全球空间的分配模式,推进空间分配正义。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这是一个不稳定不确定不消停的时代。在西方世界,各种所谓“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反精英、反建制、反全球化、挑战主流和传统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这些事件折射了西方国家的分裂、分歧以及社会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对抗也在加剧。这一切都源自资本主义全球生产与重组过程中导致了全球财富与分配的两极分化,成为全球非正义的重要根源[28]。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地区的贫困,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

全球空间分配正义的缺失,无法让当前的全球化成为各国共同享有的发展成果,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还未能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当今全球化越是向前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贫困与落后就越是凸显。这也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最终将危及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换言之,全球化所带的分配正义缺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障碍。只有破除这一障碍,才能推动全球空间正义的实现。

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推进空间分配正义做出自己的贡献。2013 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亚和东南亚访问之际,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特别关注沿线欠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助力其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让它们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为此,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圆桌峰会上,与会各方倡议“将在自愿参与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开展政策对接和项目合作,责任共担,成果共享。”[29]“一带一路”实施以来,真正让沿线国家享有合作带来的成果。

只有利益共享、分配正义,合作才能持久,民心才能相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仅仅实现了利益共享,而且拉近了各国的地理、心理距离,推动了国家间人民间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构建。这是一种新型的全球化发展态势,正在逐步推动一个真正的全球空间,一个正义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结 论

全球化的进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放眼未来,全球联系密切的趋势不会弱化。但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空间中,空间正义的缺失将导致空间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利用空间生产、分配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对欠发达国家和小国实施压迫和剥削。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政治、安全、经济、文明和生态等领域指出了构建空间正义的可能方向。在实践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践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实现全球空间正义。

猜你喜欢

正义全球化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新旧全球化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