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加固对改善衬砌受力及变形的效果研究
2020-03-02李文键
■李文键
(宁德屏古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宁德 352200)
0 前言
在破碎、软弱围岩地段修建隧道,除了增大支护结构的厚度及强度, 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也是一种十分有效辅助施工手段[1,2]。注浆不仅可以改变围岩的力学性能,提高围岩的力学参数,减小其渗透系数,提高自身的稳定能力,同时施工工艺简单,施工作业空间要求较小,参数可以随时调整。此外,对于出现严重渗漏、衬砌开裂的隧道,如果拆除二衬返工, 除了拖延工期, 还可能造成次生病害;在二衬表面进行黏钢加固,会一定程度的影响隧道的外观;而衬砌背后注浆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为了定量分析注浆加固对围岩和隧道的影响, 本文以某两车道隧道局部存在二次衬砌厚度不足这一事实为例,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数值计算模型, 对比注浆加固前后围岩与支撑结构应力及位移变化情况,得出其加固效率,得到的结论可为隧道病害治理提供借鉴意义。
1 模型建立
某隧道YK229+020(±5m)段落位于进口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ZDK-1 型复合支护,二次衬砌厚度为55cm,配筋为每延米对称配筋单侧5φ25(24.54cm2)。 地形基本无偏压,覆盖层较薄,为坡积粘土及残积粘性土。 二衬内轮廓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检测,厚度参照雷达检测取值,计算采用厚度如表1 所示。
在考虑注浆加固效果时,采用地层-结构分析法[3]能更好反映围岩与隧道结构协调变形情况, 很好显示隧道结构和围岩共同受力与变形。 模型边界尺寸取隧道直径5 倍,采用实体二维平面应变模型。围岩用Mohr-Coulomb模型,采用4 节点的平面应变单元;二次衬砌用线弹性模型, 采用两节点的线性梁单元。 由于分析对象为二次衬砌,为了建模方便又不失正确性,通过直接提高洞身围岩参数的方法模拟初期支护对围岩的加固效果。 该计算模型仅考虑围岩和衬砌自重。 围岩及注浆加固具体的物理计算参数(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规范确定)见表2。
表1 二衬厚度表/cm
表2 计算参数
2 注浆加固范围的数值模拟分析
在同一埋深(h=25m)条件下,计算工况分加固圈0m(也即未加固),1m、3m,5m 和7m 五个工况。 加固圈为5m的模型示例如图1 所示, 加固圈内以提高围岩参数来模拟注浆加固效果。
图1 注浆加固模型示例
2.1 衬砌内力分析
图2 是未加固和加固5m 两种计算工况的衬砌轴力ESF1(单位kN,下同)和弯矩SM1(单位kN·m,下同)计算结果示意图。
从轴力图可知:(1)衬砌处于受压状态,且在拱腰部位轴力值较大;(2)随着加固范围的增大,拱腰和仰供部位轴力值逐渐降低。从弯矩图可知:(1)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拱脚部位,拱脚部位受压;(2)仰拱部位则分布正弯矩,表明仰拱受拉,这是因为仰拱向上隆起导致受拉;(3)弯矩值随着加固范围的增大,而逐步减小。
图2 5m 注浆加固前后衬砌轴力和弯矩等值云图
2.2 围岩应力分析
图3 为未加固和加固5m 计算工况的围岩和相应衬砌的Mises 应力(单位kPa,下同)云图示意图。 从图中可知,加固后围岩自身应力增加,反观衬砌的应力减小。 这主要是由于围岩强度增加,自身承载力增加,增加了自身稳定性, 隧道由于开挖而产生的释放应力由于围岩强度增加而承担能力增加。 换言之,注浆加固后围岩越稳固,支护结构受力越小,隧道越安全。这也与围岩级别对隧道的影响得到的结论一致。
图3 5m 注浆圈加固前后Mises 应力等值云
2.3 注浆加固效率分析
本文采用公式(1)计算注浆加固效率:
式中: ΔD——表示注浆前隧道位移值,mm;
ΔD*——表示注浆加固后隧道位移值,mm;
λ——表示加固效率。
表3 是五个工况下位移的计算结果, 其中水平位移为两侧拱腰部位的水平位移值之和(下同)。括号内数值是采用公式(1)计算出的加固效率,其与加固范围大小的关系曲线如图4 所示。
表3 五个计算工况位移值与加固效率比较
图4 加固效率与加固范围关系曲线
从图4 可知, 抵抗水平位移的加固效率随着加固范围增大而增加, 且抵抗水平位移的加固效率大于同条件下的竖向位移的加固效率。 抵抗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的加固效率在5m 范围内,随着加固范围增大而增大,但大于5m 后,加固效率反而减小。 分析计算过程,可认为主要由于注浆的泊松比大于围岩的泊松比所引起。 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工程实践, 建议注浆加固范围不宜超过5m,以4m 为最佳注浆范围。
3 隧道埋深对注浆加固影响
为了分析埋深对注浆加固的影响, 本文取隧道埋深取0m、10m,20m,30m 和40m 四个工况,同时考虑注浆范围一般为3~8m,因此计算表4 所示的28 种工况。
表4 不同埋深与注浆厚度的组合工况
3.1 衬砌内力分析
图5 是加固范围为5m、 埋深10m 和40m 两种工况的衬砌轴力ESF1 和弯矩SM1 等值云图。 从图中可知,轴力和弯矩分布规律一致, 也即埋深对轴力和弯矩分布规律影响不大;但随着埋深增加,轴力和弯矩值增大。
图5 衬砌轴力和弯矩等值云图
图6 是轴力和弯矩最大值随隧道埋深变化的规律。可知, 隧道埋深与拱墙部位的轴力和弯矩值基本呈线性关系,且从直线的斜率可知,埋深对仰拱部位的轴力影响大于对拱腰部位的影响。
图6 加固后内力隧道埋深关系曲线
3.2 围岩应力分析
图7 是埋深10m 和40m 两种工况围岩的Mises 应力云图。 可知加固范围一致, 也即在其它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隧道埋深越深,围岩应力越大,衬砌承载的作用力也越大,也即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越高。
图7 围岩Mises 应力等值云(单位:kPa)
3.3 注浆加固效率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提取出28 种工况的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值,同时根据公式(1)计算加固效率,并分别绘制了水平位移、 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相应的加固效率与隧道埋深的关系曲线,如图8 所示。
图8 不同部位位移的加固效率与隧道埋深关系曲线
从图8 可知, 水平位移的加固效率随埋深增加而增大,分布规律一致,即表明注浆加固范围对分布规律不产生影响;隧道埋深小于20m 时,加固范围对加固效率幅度变化影响较大,而当大于20m 时,影响减小;埋深越大,同一埋深条件下,加固效率最大;从曲线发展趋势可知,当埋深达到一定值后,不同的加固范围的加固效率趋于一致,也即加固厚度对加固效率基本不产生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讨论了加固范围及埋深对隧道和衬砌影响规律。 可得到如下结论:
(1)随着加固范围增大,弯矩和轴力值均减小,且轴力值趋于均匀分布;
(2)注浆加固对净空收敛的影响大于对竖向位移的影响;且随着加固范围增大,加固效率增大,但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也即加固范围增大到一定值后,再增大加固范围,加固效率不变;
(3)埋深对仰拱部位的轴力影响大于对拱腰部位的影响;埋深越大,同一埋深条件下,加固效率最大;当埋深达到一定值后,不同的加固范围的加固效率趋于一致,也即加固厚度对加固效率基本不产生影响。以此,建议对于软弱破碎围岩,当采用注浆加固的措施时,建议加固厚度以不超过5m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