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协同教学模式

2020-03-02叶晓露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协同实训

叶晓露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创意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 号)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应运而生的移动学习平台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技艺性和实操性较强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中,移动学习平台能够充分满足地理空间的流动性和弹性学习的必要性,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到资源整合、信息传达的实效性和高效性[1]。本文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服装专业“考证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借助移动学习平台构建多维度协同教学模式的经验,以期推进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助力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索。

一、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服装设计应用型人才,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则是服装设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2],具有专业实战性、技艺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随着移动学习平台在教育学习领域的不断深入,其为高职服装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富有重要意义的变革,但当前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的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情况,存在诸多问题。

1.学习任务设置缺少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应

服装专业实训课程专业性强、职业性突出,而该专业的许多线上学习平台的课程学习任务往往只是孤立的任务点,没能很好地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对应,从而导致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只是掌握了给定的学习内容,却不知该如何灵活应用于实际,如何举一反三去解决实际服装设计制作中的具体问题。这种课程学习与工作实践严重分离的问题,使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难以应用专业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2.教学资源缺乏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的提炼和优化

移动学习因其能够随时随地借助智能手机和移动通讯设备进行学习的优势而成为大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应具有“碎片化”“精炼化”的特征,但当前许多移动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量多却不精。以服装实训类课程教学资源为例,因服装专业实训项目涉及的内容、步骤多而细琐,很多教师在建设学习资源时容易出现资源堆砌的现象,没有针对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习资源进行提炼和优化,学生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教学资源,导致教与学不能有效配合。

3.教师团队构成局限于院校教师

服装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具备综合应用服装专业各方面知识的能力。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毕竟有限,而当前移动学习平台上课程教师团队的构成主要是同一学校或者跨校之间的教师组合,即使有企业导师的参与,也只是提供一些企业文本、视频等学习资源,很少有企业导师能够真正进入到课程建设中,和院校教师一同进行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和课程任务的分配,未能有效实现教师优势的有机整合。

4.课程结构相对简单,忽略拓展和创新功能

实践性与潮流性结合紧密是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因此移动学习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建设不但要具备实用性以满足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及方法原理的学习,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可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当前许多学习平台上的服装实训课程往往局限于课程基本知识点内容的开发与建设,忽略了相应的拓展和延伸,并且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真实项目进行课程建设,使得课程整体结构相对简单、资源平淡、层次单薄,不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且难以满足自主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移动学习平台下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

协同教学模式可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序且可操作的方法及步骤。为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引入协同教学思想,结合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教学特点,遵从统一性原则,使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等多维教学元素在课程教学中协调并进,进行协同教学模式构建(见图1)。利用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多维度的协同教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协同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

1.教学目标的协同:对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协同能力、知识、育人目标

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应以就业需求作为重要导向,突出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对应,着眼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联系单元目标,在移动学习平台课程建设中实现每一单元教学中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的相互协同。通过能力目标的设定,要求学生逐一完成职业岗位能力对应的分解任务,获得对各项专业能力的提升[3];通过知识目标的设定,完成对课程实训内容所涵盖的知识点的学习,并进一步应用于实操;通过育人目标的设定,培养学生内在精神修养、人格品质、创造能力,使学生树立岗位职责意识。将这三项教学目标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中,进行多个教学目标的融合和渗透,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应对现代服装专业岗位技能需求的能力,促进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教学资源的协同:协同教学软硬件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建设与平台功能应用携手并进

图1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协同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的协同包括了教学软件资源协同和教学硬件资源协同。教学软件方面,利用校内外优质师资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动画等,上传到移动学习平台,并加入与课程相关的行业资讯链接,构建学习资源库,引导学生在基础知识点上进行自主拓展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硬件方面,应充分应用线上移动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实现对线下课堂的先进教学管理,例如采用移动学习平台APP扫描二维码进行课堂点名,有效节约口头点名的时间;利用直播功能实现教师演示实时观看,避免学生人数较多时难以看清演示细节及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重复演示;使用抢答、选人等功能调动课堂气氛等。同时,协同线下校内实训基地、科研平台和企业实训基地功能,以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导向,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丰富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

3.教师之间的协同:协同校内外师资,合理定位发挥各自优势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是实现协同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在确定教师的合作方式及教师之间协同教学的形式时应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训课程具有显著的职业性及专业性,首先根据研究方向及教学专长对校内教师进行组合,同时联合校外企业导师,构建起校内、校外互联的教师协同教学体系,对体系内的教师进行合理分工,使教师的不同特长在同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和需求上形成互补,让教师共同参与到实训课程教学及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中,并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循环贯穿于完整的课程教学中。由此发挥不同教师的各自优势,达到校内外师资协同的目的[4]。

4.师生之间的协同:通过师生协同明确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展个性化教与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可以通过移动学习平台问卷功能等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知识储备情况;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所统计的数据情况,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根据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确立难点、易错点,由此开展分层次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活动完成后,广泛征集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协同,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5],明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资源,使具有不同学习能力和知识需求的学生都能找到所需的课程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移动学习平台下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实施

学院服装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浙江省高职院校“十三五”优势与特色专业,通过教学信息化改革的积极探索实践,现已建设完成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多门实训类课程移动学习平台,立项十余门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极大地促进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院服装专业“考证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将所构建的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协同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进行组织实施,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阶段开展教学活动。

1.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根据具体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按照项目主题,围绕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育人目标制定每一个项目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时,结合移动学习平台的使用特点使设计的教学内容微小但完整,微内容之间有整体上的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框架,帮助学生对考证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分解教学任务,匹配相应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如“电脑时装设计”专项职业能力考试涉及设计部分与制板部分的考核,因此在考证课教师团队构成中,分别配有教授设计和制板的教师,同时搭配企业指导教师结合企业与市场要求对考证内容加以优化,共同协作教学。教师团队组建后,各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知识储备等情况的调研,上传和发布所承担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点、导学微课。

课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使用移动学习平台协同教师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的预览,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自学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可提前观看移动学习平台中的微课等课程资源。同时,可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在移动学习平台中留言反馈意见,便于教师在线下授课前及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课堂学习的安排和节奏。

2.课中实施阶段

课中实施阶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阶段,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因考证课程教学注重教师指导与学生练习的有效配合,在此阶段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进行线下练习指导,重点应用移动学习平台中“章节”等模块,将课程学习资源上传至对应章节任务栏,授课过程中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电脑时装设计”专项职业能力考试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寻找题库中试题间的关联,自主完成实操练习和拓展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够多角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与资源。抽取线上作业内容进行课堂测试加强知识内化,使学生当堂解决问题,教师及时获得在线反馈。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定时更新行业资讯,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接触行业发展讯息,启发思考,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

组织全班教学、小组学习及独立自学三种教学形式,学生可以获得灵活的分组和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凸显其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参与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效带动接受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由此,在课中实施阶段形成教师与学生和谐统一,线上与线下协调配合的教学突破。

3.课后拓展阶段

课后拓展阶段是课中教学实施的进一步延伸。移动教学平台的多项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从而达到课后温习巩固和拓展创新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使用移动学习平台的投票功能针对每一教学项目的难点易错点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感受进行投票,教师依据投票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复习。教师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完成作业库的建立,通过平台进行作业的发布和收集,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课代表通知和收集作业的麻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灵活设置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分值,综合线上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考证成绩等各考核因素对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进行评定,使成绩构成更为合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话题交流的便捷优势,鼓励学生在讨论模块积极提出问题,或者参与老师及其他同学发起的问题讨论,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移动学习平台中的资源,从而协同更多的校外优质教学资源为课程学习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以在海量资源中完成拓展创新,课程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在“资源”中找到自己更易于接受的教学资源。

教师最后综合学生在上述各个内容的表现,结合学生的教学评价,对课程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最终达成完善课程教学的效果,从而循环反馈于学生的考证成绩之上,有效提高学生“电脑时装设计”专项职业能力考试的通过率。

4.教学成效

以学院服装专业学生为教学实施对象,对2016级学生共62 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2017 级学生共105人尝试采用移动学习平台下的协同教学模式,经过完善和调整后对2018 级学生共113 人进一步采用移动学习平台下的协同教学模式。将三届学生的“电脑时装设计”专项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6级学生考证通过率为93.5%,2017和2018级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均达到了100%。分析这三届学生的成绩区间比例发现:低分区间(60分以下)比例由2016级的6.5%降为0%;中下区间(60~69分)比例逐届下降;中等区间(70~79分)比例呈现由增多到减少的趋势,到2017 级时增多的比例源于中下区间学生成绩的提高,到2018 级时大量集中在中等区间的学生成绩进一步提高进入了高分区间,因此中等区间学生比例下降;高分区间(80分以上)比例大大提高至2018级的26.5%。可见,引入移动学习平台下的协同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各项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此外,在三届学生班级中开展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依据移动学习平台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各个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计分法,主要对教学模式在增强对岗位技能的了解、丰富课程内容及形式、促成教学过程的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资源获取的便捷高效等五个方面赋分。数据应用SPSS19.0 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通过F检验,各评分项的显著性均为0.000,三个年级中至少有两个组之间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具体评分均值发现,2016级至2018 级三届学生在所调查的五个方面得分较上一届高,且由得分均值看出,引入移动学习平台下协同教学模式后,在各选项得分上2017 级较2016 级取得突破性提高,在完善平台资源和调整教学模式后2018 级得分也取得了进一步提高。可见,引入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协同教学模式后,学生对“考证综合实训项目”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度有了显著改善,满意度分值逐渐提高。

四、移动学习平台下高职服装专业实训类课程实施协同教学模式的反思

1.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实践发现,已完成建设的部分课程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例如,实训项目的标题应更加简明扼要,突出项目练习主题与学习任务,建立脉络清晰的考点索引。实施课程为服装专业考证课程,应更加注重操作规范。在后期教学资源建设中对已完成建设的教学资源添加醒目的标注,提示制板实训操作中涉及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所对应的条例,实现实训学习内容与标准规范的高度融合。此外,需要提高资源制作的精巧度和精准度,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认真分析学习者的思维方式、知识技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者的偏好。

2.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实践发现,因自学能力、互助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意识不尽相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着显著差异,部分自主性和协作性差的学生,学习效果仍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后期教学改革实施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鼓励和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互助学习。同时,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由根据老师制定的学习计划和思路进行学习转变为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照自主的节奏和方式有序学习。必须有效发挥团队力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协同。

3.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素养

实践发现,学生能否在课程学习中完全投入并通过学习任务真正获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组织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素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协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团队构成中会存在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和企业导师对移动学习平台使用不熟练的问题,或是企业导师因教学经验相对较为欠缺,对教学设计把握不准而造成未能很好地发挥移动学习平台和教师之间协同的优势。因此,后期教学改革实施中,一方面需要教学团队全员在能力范围内提高自身教学设计能力及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尽量取长补短,发挥年轻教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力、年长教师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及企业导师丰富的市场经验。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协同实训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