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3-02彭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9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情护理人员

彭丽芳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2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及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也不断升高。作为临床多发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致死率较高,为了提高患者生存几率,改善其生存品质,必须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护理效率并保证护理质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能够提高救治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疗效[1]。现将在我院急诊进行急救的AM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经系统随机化法分成两组,探讨并对比在救治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 例在我院接受急救的AMI 患者并将其纳入本次研究范围,纳入标准:(1)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等确诊为AMI;(2)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3)剧烈胸痛持续时间不短于30min 且发病时间短于12h。排除标准:(1)存在溶栓禁忌证者;(2)合并人格障碍或者精神异常及神经功能障碍者;(3)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4)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心力衰竭或者心源性休克者;(5)并发其他器质性病变者[2]。通过系统随机化法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n=35):男性20 例、女性15 例,年龄25-89 岁,平均年龄(57.45±5.09)岁,发病至急诊接诊时间30min 至12h,平均(3.24±0.76)h。观察组(n=35):男性21 例、女性14 例,年龄23-86 岁,平均年龄(56.97±5.13)岁,发病至急诊接诊时间30min 至12h,平均(3.42±0.81)h。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分布等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照常规抢救程序为参考组患者提供救治措施,急诊诊治后将患者收入心内科病区,病区护士将患者送至导管室,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及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干预。依照临床护理路径标准模式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遵循先抢救、先诊治及后挂号、后付费的原则,为患者办理好住院手续后由急诊护士直接与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包括急诊科及心内科科室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及责任护士,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临床治疗及护理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等,定期对科室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护理技能并强化其责任意识和观念,护士长负责监督和考核护理路径表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事态扩大而引发严重不良结局。具体内容如下:(1)于患者到达急诊后10min 内为其实施护理评估,包括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生命体征,掌握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病史,询问患者或家属是否有过敏史,了解其情绪状态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及吸氧支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提供针对性治疗,准备好除颤、复律等仪器设备,抽血化验,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其情绪出现巨大波动导致病情加重;(2)于患者到达急诊后11-30min 密切监控其生命体征并立即送导管室,评估其疼痛程度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并为患者提供镇静及镇痛药物,帮助患者戴腕带、更衣并进行备皮、皮试等操作[3];(3)到达急诊后31-90min 继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检验出凝血时间、血常规等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救治过程中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以及足部温度、肢体远端脉搏强弱、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等表现。配合急诊医生进行各项操作,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缓解其恐惧情绪;(4)患者住院后持续、不间断监控其生命体征,观察临床症状、情绪状态以及并发症情况,为患者实施心功能检查以明确其心功能改善情况。遵医嘱为患者用药,为患者提供氧疗,压迫穿刺部位并加强病情观察,若加压部位有血肿、出血或者末梢脉搏消失等现象应立即告知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以及生活指导,及早采取跌倒、压疮等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4]。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急救时间,比较两组抢救效率。

(2)统计并对比两组心律失常、栓塞、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应用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及近似正态分布或者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抢救效率

观察组抢救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两组急诊停留时间等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

参考组出现心律失常、栓塞等并发症患者9 例次,总发生率25.71%,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患者3 例次,总发生率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抢救效率(±s,min)

表1 比较两组抢救效率(±s,min)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患者发病后尽快为其提供再灌注治疗方能够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死亡风险。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进入绿色通道,急诊护士与导管室护士直接进行交接,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完整的急救护理服务,大大节省了患者挂号、缴费以及等待医嘱、办理住院等多个程序造成的时间浪费,可及早进行救治并提高患者获益度[5]。

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护理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更加规范、有序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出现护理服务遗漏等现象,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自身护理经验有预见性地采取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病情缓解[6]。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抢救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参考组低,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并保障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AMI 患者急救中能够提高救治效率,使护理人员有计划、有预见性地执行各项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以及能动性,确保检查及诊疗过程顺利进行,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病情护理人员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