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模式对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的影响分析
2020-03-02邹碧霞郑彩须
邹碧霞 郑彩须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02)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包括妊娠前已患有的心脏病、妊娠后发现或发生的心脏病)是孕产妇围生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之一[1]。据统计每10 万名新生婴儿中有4.23 名婴儿母亲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2],心血管疾病虽然只影响1%-4%的孕妇,但它却占围产期和产后女性死亡的26.5%[3],严重威胁母婴健康,而通过孕期的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本文观察了对心血管疾病孕产妇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孕产妇心理情况和分娩结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在我院住院的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患者96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每组各48 例。所有研究对象年龄为22-41 岁,平均(26.85±3.75)岁;孕周(36+2±2+2)周,平均(32.89±4.45)周;住院天数为3-8d,平均住院天数为(4.14±1.89)d;心律失常32 例,先天性心脏病64 例;心功能分级:Ⅰ级为82 例,Ⅱ级为12 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同时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比较两组孕妇的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所有实施方案的护理人员均为同一病区工作人员,无人员变动。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心血管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常规护理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接诊后给予入院宣教,护士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同时进行健康指导或解答产妇的问题,给予出院宣教。
1.2.2 综合护理组护理方法 根据孕产妇心血管疾病、心理状况、健康教育及其他自身状况制定综合护理措施。(1)疾病护理:妊娠期,加强产前检查,注意休息和活动,根据心功能状况适度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和富含钙、铁物质食物,预防贫血、便秘。动态监测心功能,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及并发症。分娩期时,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孕妇症状、心功能变化、注意观察产程进展,定时听胎心,并根据产程进行相应护理措施。产褥期时,应在产后24h 卧床休息,指导合理饮食及进行生活护理,便秘者使用缓泻剂,严密观察产后72h 产妇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和心功能变化。(2)心理护理:妊娠期,积极与孕产妇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初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其做好自我心理调节,鼓励家属给予孕妇关爱及支持。分娩期和产褥期,护理人员要根据孕产妇病情、产妇负性情绪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陪伴产妇,帮助产妇疏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3)健康教育:妊娠期组织孕妇参加孕期培训讲座,根据孕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孕周等不同情况,介绍有关妊娠、胎儿生长发育、分娩知识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注意事项、产后喂养、心理自我调节等。(4)其他护理:保持住院期间的环境干净整洁,及时通风和消毒;指导出院后的婴儿喂养和产妇的自身保健等。
1.3 心理状态评估
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高危产妇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心理状态。SCL-90 测评表内容分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9 个因子,采用0~4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方面比较
常规护理组行剖宫产术35 例,占72.92%,自然分娩13 例,占27.08%;综合护理组行剖宫产术28例,占58.33%,自然分娩20 例,占41.67%。两组分娩方式比较,χ2=4.444,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综合护理组并发症情况低于常规护理组。见表1。
2.2 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孕妇SCL-90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常规护理组孕妇和综合护理组孕妇SCL-90 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并发症情况[n(%)]
表2 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SCL-90 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SCL-90 评分比较(±s)
3 讨论
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间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均发生改变,可加重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的心脏负担而可能诱发心力衰竭[4]。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产妇死因排位中居第二位,是非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5]。怀孕到生产是女性的生理心理发生改变的特殊时期,妊娠期时,孕妇血容量增加,加重孕妇心脏负担,在32-34 孕周达到顶峰;分娩时心脏负担最重,且因处于产程的不同心脏也不同,第一产程时子宫收缩,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加第二产程时子宫、腹肌和膈肌均收缩,产妇屏气用力可导致肺循环压力增加,第三产程胎儿血循环中断,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回心血量增加,子宫迅速缩小,腹压骤减导致周围循环衰竭,三个产程都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产褥期时,大量血液、水分进入体循环,也增加了产妇心脏负担[6-8],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产妇其心脏负担更为严重,因此探寻适宜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本文比较了常规护理方式和综合护理方式对合并心血管疾病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影响,结果发现常规护理组行剖宫产术占72.92%高于综合护理组,而自然分娩率为27.08%远低于综合护理组率41.67%。同时综合护理组早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子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和胎死宫内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远低于常规护理组。这主要因综合护理模式不但根据此类孕产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等不同时期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特征进行护理,而且采用了健康教育及其他护理管理服务措施,护理措施更为全面和系统,避免或减少了护理环节中的不足。
综合护理措施不但强调了生理健康的护理,也强调了孕产妇的心理护理,本文发现未采取护理措施前,两组患者SCL-90 评分均高于160,提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产妇存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阳性情况,但采取护理措施后,两组孕产妇SCL-90 评分均降低到160 以下,但是综合护理组孕妇SCL-90 评分高于降低更显著,提示了综合护理模式对孕产妇心理护理更具成效。这主要是护理人员在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进行了全面性、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孕产妇的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消除或降低孕产妇及婴儿发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9]。通过分阶段、综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综合性护理的特点,通过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产妇进行多方面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注意产妇心理变化,消除抑郁情绪保,保持其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可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总之,加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孕产妇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等妊娠分娩时期的综合护理,可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避免或减少负面心理状态对其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