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2020-03-02陈登凤卢程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8期
关键词:那普利阿托心室

陈登凤 卢程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6)

当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正处于逐步升高趋势[1]。这种进展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难度较高。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类他汀类药物,其具备良好的调脂功效,可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支持[2]。本文对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 年3 月至2019 年9 月收治的114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5 例)和干预组(59 例)。对照组男30 例,女25 例;年龄(52.6±15.1)岁。干预组男32 例,女27例;年龄(52.4±1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 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患者实施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对症治疗。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41)治疗,用法:初始剂量5mg/d,随后根据患者的用药状况逐渐调整剂量。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片(华阴市锦前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739)治疗,用法:每次0.3-0.6g,每日1-2 次。持续治疗4周。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治疗,用法:初始剂量10mg/次,随后依据患者治疗效果逐渐调整剂量。疗程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疗效;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变化;评价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波动;观察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0.0 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统计方法选择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统计方法选择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 效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82%,低于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心功能状况

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用药4 周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41.16±3.57)%,低于干预组(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8.12±3.36)mm,高于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炎性因子水平波动

用药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间炎性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用药4 周后,对照组超敏-C 反应蛋白(18.06±5.75)μg/mL 及血清肌钙蛋白I(84.16±9.04)ng/L,均高于干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状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波动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波动比较(±s)

2.4 治疗安全性

4 周疗程内,对照组2 例头痛,1 例咳嗽,1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7.27%;而干预组仅1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1.69%,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随着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常见病的治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3]。根据既往治疗经验,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难度在于:如所选治疗方法不当,仅可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容易引发复发。此外,如为保障治疗方案的干预效果而给予患者使用高剂量药物,还可能会诱发相关不良反应,加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体验。

常规治疗主张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借助阿司匹林、贝那普利等药物,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痛苦体验。其中,阿司匹林的作用以抗血小板为主,这种药物的使用可逐渐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改善心脏血流循环。而贝那普利则可形成良好的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作用。本研究表明:常规治疗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尚可。

阿托伐他汀属于一种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其药理机制为:经口服给药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可对HMG-CoA 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HMG-CoA 对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的转化作用(转化为固醇前体——甲羟戊酸)受到干扰,进而形成良好的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可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炎症损伤、心肌梗死等为主[5]。当受到上述因素影响形成心肌损伤后,心力衰竭引发的组织灌注不足、心室充盈功能低下等异常,可加剧机体的炎症损伤,进而引发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常规治疗方案中的贝那普利、阿司匹林等药物,虽然可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难以修复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损伤。而相比之下,阿托伐他汀作为经典他汀类药物,则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本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4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肌钙蛋白I(72.65±7.48)ng/L、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10.59±4.06)μ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2)改善心功能。慢性心力衰竭以心室充盈功能低下、泵血功能低下、心室重构为主要病理改变[6]。随着心力衰竭病程的迁延,患者的心功能受损状况逐渐加剧。常规治疗方案中的利尿剂有助于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而贝那普利则可起到良好的修复心功能受损作用。但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受损较为严重,这一治疗方法难以于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心功能修复效果。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后,这种他汀类药物可经纠正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抑制心肌肥厚进展等途径,逆转心室重构,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本研究证实:持续用药4 周后,干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3.29±3.02)mm 及左室射血分数(47.09±3.62)%,均优于对照组(P<0.05)。(3)效果显著。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末期阶段,其治疗难度较高。于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这种他汀类药物可与贝那普利、阿司匹林等药物,形成协同机制,共同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泵血功能,阻断心室重塑。本研究表明:干预组总有效率98.31%,高于对照组(P<0.05)。(4)保障治疗安全性。慢性心力衰竭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这类人群的典型特征为:患者多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较差的健康状况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耐受低下,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的作用以调节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胆固醇合成为主,上述作用均发生于肝脏部位,随着药效的发挥,残留药物成分可被肝脏代谢、分解,因此,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偏低。本研究提示: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

综上所述,宜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推行阿托伐他汀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为其心力衰竭症状控制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那普利阿托心室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青霉素钠、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肾复康胶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
Lorenz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快速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