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yleigh波法的浅埋混凝土基础无损检测方法研究
2020-03-01梁庆国张兴森梁世容李君华
梁庆国 张兴森 梁世容 李君华
摘要:由于基础缺陷引起的事故日益增多,基础的安全性已经逐渐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对于已有浅埋混凝土基础,常规的检测方法不但会对结构产生二次伤害,而且效率极低,不利于大规模的检测。文章提出了基于Rayleigh波法的浅埋混凝土基础无损检测技术,阐述了Rayleigh波法检测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的原理,介紹了Rayleigh波法检测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的流程,并通过对一浅埋混凝土基础模型进行检测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Rayleigh波;混凝土基础;无损检测
中国分类号:U416.0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浅埋混凝土基础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常见[1-2],由于该种类型基础具有埋深浅、体积小的特点,其完整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3]。通过已有的倒塌事故发现[4],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础的破坏。而基础的设计承载能力往往没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基础本身存在缺陷,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缺陷是基础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例如,一些基础由于施工不规范,底部呈现球形,导致基础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从而为事故埋下了隐患。因此,针对浅埋混凝土基础的检测已经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5]。这种基础大部分位于地下,目前对其进行检测只能通过人工开挖的方式,但是这种检测方式缺点十分明显,其不但会对基础产生二次破坏,还存在成本较高、效率低等问题,使得该方法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检测需求。为了弥补现有浅埋混凝土基础检测技术的不足,迫切需要一种更加高效实用的检测方法。
Rayleigh波法是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快捷、费用低以及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性高等优点[6],其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路基质量、隧道开挖等无损检测中,然而,在浅埋混凝土基础中的研究和应用还未见发表。为此,本文将基于Rayleigh波法对浅埋混凝土基础无损检测技术开展研究,对Rayleigh波法测试浅埋混凝土基础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形成基于Rayleigh波法的浅埋混凝土无损检测的测试流程,并通过试验方法来验证基于Rayleigh波法的浅埋混凝土基础无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1 Reileigh波法用于浅埋混凝土基础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
Rayleigh波是一种沿地表传播的弹性面波[7],其具有如下特性:
(1)在不同的介质传播时,Rayleigh波具有频散特性;
(2)Rayleigh波的波速和介质的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这两个特性为Rayleigh波在地质勘探中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其波动方程[8]如下:
从波动方程可以看出,Rayleigh波速度和其传播介质的密度、泊松比密切相关,基于Rayleigh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弥散特性不同的特点,可以通过在浅埋混凝土基础周围测试Rayleigh波的弥散曲线,然后通过反演,获得被测物及其周围物体的波速分布。由于浅埋混凝土基础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浅埋混凝土基础周围通常为岩石或者土,这两种材料特性均与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两种介质间就会存在明显的波速突变,通过波速分布图实现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的确定。
由此可见,利用Rayleigh波法实现对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的识别时,主要是利用浅埋混凝土基础和其周围介质的密度不同,以及Rayleigh波速度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密切相关的特性。若人为地在被测基础附近施加一瞬时激振力时,必然会产生不同频率的Rayleigh波,在基础和基础周围介质传播后由布置在基础及其周围的传感器接收,从而根据位置和接收时间确定出不同的波速。假设为了接收长度为nΔx范围内的Rayleigh波,提前在该范围等间距Δx[WTBZ]布置n+1个检波器,则相邻检波器接收到的Rayleigh波间隔为Δt,相位差为Δ,则在任意Δx内的波速VR为:
通过式(4)和式(5),就可以在某一测量段得到不同频率的波速,即得到一条频散曲线VR-f,然后通过波速和地质条件存在关系,对频散曲线进行反演从而得到被测试范围内不同位置处的波速值。
在利用瞬态激振法进行测试时,相邻测点需要有足够的相位差,需满足:
在一次瞬时激发时会发出各种频率成分的地震波,而传感器也将接收到各种频率的信号,然后通过仪器进行逐个频点变更及相应的运算从而获得想要的结果。
2 检测方法
2.1 采集工作频段的确定
在采用Rayleigh波进行测试时,需要提前设置采集工作频段,因为不同的采集工作频段所反映的是不同深度处的地层特性。Rayleigh波有效探测深度H和波长λR的关系采用改进的等效半空间法表示,即H、λR和转化系数β的关系为:
由式(8)可知波长短的反映的是浅层特性,波长长的反映的是深层特性。而对于浅埋混凝土基础一般埋深较小,因此一般为短波长。β与被测物体的泊松比μ直接相关[9],如表1所示。
根据表1采用指数进行拟合得到β与μ的关系如下:
通过指数拟合,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为0.996,因此可以采用上式计算任意泊松比下的波长深度转化系数,如图1所示。
通过式(11),就能根据测试基础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采集工作频段。
2.2 检测流程
在基于Rayleigh波法进行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确定时,主要包含五个步骤,分别如下:
(1)Rayleigh波探测的工作频段确定
浅埋混凝土基础一般埋深在3~8 m,因此可以把探测深度范围H取为0.5~10 m,土的较低波速取为100 m/s,混凝土的波速上限取为3 000 m/s。因此,通过公式(11)得到Rayleigh波探测的工作频段应为6~4 700 Hz。
(2)基础测点布置
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出浅埋混凝土基础的外轮廓。一般将浅埋混凝土基础的外轮廓往外扩2 m形成检测范围,在检测范围内布置多条测线,相邻2条测线的距离范围为0.1~0.3 m。
(3)数据采集
在检测范围外选取一个激发点,在激发点处产生激振信号并通过采集系统采集各个测点的Rayleigh波信号。激发点设置在距离最近测点5 m处,多次在同一点进行激振,也可以设置多个采集器以及与测点数量匹配的检波器。根据采集到的各个测点的Rayleigh波信号,得到各个测点不同深度的Rayleigh波速度。
(4)数据计算、分析
基于各个测点的Rayleigh波速度得到各测点的Rayleigh波速度-深度曲线,并根据检测范围建立的x、y平面坐标系得到各个测点的坐标值,找到同一测线上相邻2个测点同一深度的速度值,通过线性插值的方式得到各条测线下的速度分布云图,进而获得整个检测范围内三维的Rayleigh波速度分布云图。
(5)基础尺寸
根据Rayleigh波速度分布云图确定出浅埋混凝土基础的Rayleigh波速度,进而在Rayleigh波速度分布云图中确定与基础的Rayleigh波速度相吻合的范围,通过该范围得到基础的轮廓,进而确定出基础的尺寸。
3 试验验证
某钢筋混凝土基础模型尺寸如下:长和宽均为0.4 m、高度为1.75 m,采用C25混凝土预制。采用先模板预制基础,然后成孔吊装,接着回填土形成最终的浅埋混凝土基础。
将基础的正方形中心设置为坐标原点,采用石灰和皮尺在基础周围等间距地布置测线1至5,其中测线3与x轴重合,相邻2条测线间距为0.3 m,在每条测线上等间距地布置5个测点,同一测线上相邻2个测点间距为0.3 m,用石灰做上标记。测点编号为:测线号-测点号,如1-2表示测线1上的2号测点,该测点坐标为(-0.3,0.6,0)。激振点布置于离5-1测点5 m位置处(如图2所示)。
3.1 数据采集和传输
(1)连接采集系统,打开采集器和无线传输DTU,设置Rayleigh波探测的工作频段为6~4 700 Hz;
(2)将4个检波器分别放置于1-1~1-4号测点,采用激振器在激振点处产生激振信号;
(3)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时间持续10 s,数据将自动传送到云端进行存储;
(4)该批次采集完成后,将检波器按顺序移动到下一测点,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测点完成采集。
3.2 数据分析
(1)数据采集完成后在就能在云端调取各个采集点沿z轴的波速分布(如图3所示),图中仅列出1-1、3-2、3-3、5-3測点的波速分布。
(2)通过公式(11)可以分别获得测线1至5的x-z二维分布云图,如3号测线的波速分布如图4所示。由于Rayleigh波速度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理论依据,基础与其周围的土体性质存在差异,导致Rayleigh波速度不同。从图4的速度云图可知,区域2的速度分布与区域1的速度存在较大差异,而区域1内的速度分布从中心向两侧渐变,因此可以判定区域1是浅埋混凝土基础的速度分布,区域2是基础两侧的土体中的速度分布,因此从区域1可以识别出该基础的长为0.38 m,埋深(高)为1.73 m。同理,可从云图中提取Rayleigh波速度的y-z二维分布云图,进而识别出基础宽度为0.38 m。
通过试验可知:识别出的长、宽和高的误差分别为5%、5%和1.1%,误差较小,满足检测要求。
4 结语
本文进行了基于Reileigh波法的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方法检测出的模型尺寸与实际尺寸吻合较好,偏差在工程允许的范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Reileigh波法的浅埋混凝土基础尺寸无损检测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万鹏.浅埋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6):202.
[2]吴 超,李德建,宁夏元,等.浅埋式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拱桥桥墩防撞安全性评价与加固技术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10 (51):23-27.
[3]李 伟,易黎明,王四秀.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原位加固处理方法[J].电力勘测设计,2013(2):65-69.
[4]梁世容,彭家宁,边美华,等.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在输电杆塔结构风致响应监测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7(3):63-66,106.
[5]王年孝.输电杆塔基础的灾变监测与预警系统研发[J].机电信息,2015(36):94-95.
[6]胡家富,段永康.影响面波勘探精度的因素探讨[J]. 地震研究,2000,23(3):333-338.
[7]田文泽.基于Rayleigh波法的路基夯实质量检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5):79-85.
[8]杨成林.Rayleigh波法勘探原理及其应用[J].物探与化探,1989,13(6):465-468.
[9]陈振寿.数字化面波仪在软弱层探测中的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