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鼓励我们勇敢:论多多诗歌中的孤独、搏斗与骄傲

2020-03-01卢倩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孤独语言

摘 要: 通过研究多多孤独的诗歌写作历程,探究多多“冷语”与“热情”之间的张力,讨论多多四十年写作生涯中一以贯之的孤独、搏斗与诗人的骄傲。这三个特质,共同构成了多多诗歌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关键词:多多 孤独 语言 克制 骄傲 自我意识

多多,原名栗世征,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十五年,创作不懈。迄今为止,多多的创作历程已有四十余年,同时他有着十五年旅居荷兰的经历。可以说,多多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存在,他既是参与者,又是旁观者。他是我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是我国现代诗歌的探索者之一。本文拟通过研究多多孤独的诗歌写作历程,探究多多“冷语”与“热情”之间的张力,讨论多多四十年写作生涯中一以贯之的孤独、搏斗与诗人的骄傲。这三个特质,共同构成了多多诗歌无可复制的独特性。正如多多本人所言:“在经由写作的往返之后,也许词语能够说出自身的秘密,也许只有在伟大典范的阅读中,才能知道生活是什么。” a

一、我曾得到过一阵疼痛:孤独的写作历程

惠特曼曾言:“只有二流的诗歌才能马上博得人们的欢心。”因而一位优秀的诗人总是孤独地前行。多多便是这样一位行走在诗歌世界的孤独骑士,诗人麦芒也曾评价多多“是一位伟大的孤身旅行家,跨越了民族、语言和历史的边界。同时,他还是一位坚定的幻想家,执着于最基本、最普遍的人类价值,如创造、自然、爱和梦想”b。许多人认为多多的诗歌充满激情与先锋精神,但纵观多多四十余年的诗歌写作生涯,孤独如影随形。他的诗,仿佛是一场下了四十年的雪。

1972年到1989年,是多多旅居荷兰前进行诗歌创作的十七年。这是多多诗歌创作学习、苦练和精进的时期,在诗歌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个阶段,多多通过踏实勤勉且漫长的自我学习、探索和积累,在诗歌的经验、语言和形式等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同时,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的开始即与诗歌签订了“最初的契约”c,这也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多多的写作之路必然孤独。多多写于1973年的作品《手艺——和玛琳娜·茨维塔耶娃》,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多在其早期诗歌创作生涯中就已经对自己的诗人身份以及诗歌命运有了明晰、清醒而决绝的认识,即便如此,他依旧选择朝着孤独的尽头走去:

我写青春沦落的诗

(写不贞的诗)

写在窄长的房间中

被诗人奸污

被咖啡馆辞退街头的诗

我那冷漠的

再无怨恨的诗

(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我那没有人读的诗

正如一个故事的历史

我那失去骄傲

失去爱情的

(我那贵族的诗)

她,终会被农民娶走

她,就是我荒废的时日……”d

(《手艺——和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多多在这首诗中,一眼即望穿诗歌写作的寂寞与诗人之路的寂静。这首诗谈论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写诗这件事情本身。这首诗来源于多多对俄罗斯女诗人玛琳娜·茨维塔耶娃的应和之作,在诗中借应和原诗,表达自己关于诗歌艺术的见解。在此,多多将写诗比喻为自己的一门手艺。所谓诗人的手艺,就是诗歌写作的工匠精神。“手艺”的典故出自茨维塔耶娃的组诗《尘世的特征》中的诗句——“我知道,维纳斯是双手的事业,/我是手艺人——我懂得手艺”e,这也是贯穿多多整个写作生涯的关键词。诗人王家新也曾有类似的表达,“如今,我已安于命运,∕在寂静无声的黄昏,手持剪刀∕重温古老的无用的手艺,∕直到夜色降临”f(《来临》) 。“手艺”一词表达着诗人们对诗歌写作的虔诚。这首诗写于1973年,也就是多多开始写诗的第二年。可见多多在写作之初便将诗歌写作这门“手艺”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多多对这门手艺的态度并非持积极态度,而是略显不安与消极。诗中多多字里行间将诗歌置于被动地位,在他的笔下,诗歌是青春沦落的、被诗人奸污的、冷漠的、没有人读的、失去爱情的。但细读即可发现,诗歌于多多而言,又是有故事有历史的、是贵族的、荒废了诗人时日的。一朵花,会因为你倾注在它身上的时光而珍贵;同样的,一首诗,也会因为诗人所耗费的光阴而骄傲。正如“她,终会被农民娶走”,多多带着孤勇之态慨然奔赴诗歌的命定结局。看似如此命中注定,泯然众人,却又充满了向死而生的决绝,因为“她,就是我荒废的时日”。孤独是多多诗歌的底色,是他对自己的诗歌道路的认知与态度,但他同时也享受着这种孤独带来的荣耀。

事实上,多多不仅在《手艺》一诗中与自己的诗歌定下孤独的契约,他也在《致情敌》(1973)中“梦见在真理的冬天,默默赶开墓地上空的乌鸦……” g梦里的冬天空无一人,意境寒冷依旧,唯有沉默的乌鸦,在墓地上空被无声驱散。此外 《诗人之死》 (1974)中的“寂静,那样永恒的寂静/没有回答,也没有回声/只有幽灵的火把,照亮我的一生……”h这又是一个只有叫喊,没有回应的时刻。像在梦中,诗人如离别的一阵小风,轻轻飞去。这便是多多为自己预设的最终归处。在《教诲——颓废的纪念》(1976)里多多意识到“他们是误生的人,在误解人生的地点停留/他们所经历的——仅仅是出生的悲剧”i,诗歌和人生一样,认认真真经历大半场,却被告知你的认真只是別人的误会。20世纪70年代的多多通过漫长的探索与积累,形成了鲜明的写作风格,逐渐成为一名独特、先锋的诗人。在这一阶段,多多已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形成明晰的认识,且决定坚定不移地走完这条注定与孤独为伍的诗歌道路。

在距离写作《手艺》十五年之后的1988年,多多写诗的“手艺”愈发成熟,写下了《1988年2月11日——纪念普拉斯》,这首诗进一步深化了多多诗歌中孤独的命题。在这首诗中,“黑树林毫无表情,代替风,阴沉地理性从中穿行”,代表着希望的光亮,一点儿痕迹也没有。“一个没有了她的世界存有两个孩子/脖子上坠着奶瓶/已被绑上马背。他们的父亲/正向马腹狠踢临别的一脚;/‘你哭,你喊,你止不住,你/就得用药!”j诗中无论是女人还是两个孩子抑或是男人,都在彻骨的悲凉中行走,失去生命的女人以一种被戏谑的姿态出现。失去了母亲的两个孩子,被绑上马背。而父亲并没有以期许的慈爱面容出现,反而是把孩子和马一起踢走。此时的天是“一种被辱骂后的痕迹,像希望一样,静止”。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灰沉沉的、黯淡的孤独。20世纪80年代的多多在诗歌写作技艺上有了进一步的精进,同时对诗歌中“孤独”这一主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化。他在《告别》(1983)中,“长久地搂抱着白桦树,就像搂抱着我自己”! 1,这像是与自己的告别,也像是与万物的告别。他在《歌声》中“站在寂静的中心,就像大雪停住一样寂静”! 2,此时无声胜有声,白桦林在本该热闹的歌声中寂静,一时间,整个世界也随之寂静。然而多多的寂静却是理性的。他如一匹静候时辰的狼,对诗歌保持着疯狂的冷静:“聚敛秋果成熟的辉煌……” ! 3

1989— 2004年是多多去国离乡的十五年。这段孤悬海外的岁月,将多多流放为一名陌生来客。这段流散岁月不仅让多多因为语言、民族、文化等原因在环境层面成为孤独者,而且环境的陌生还使他不得不一次次往自我的内在世界行走。当孤单被迫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孤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习惯。此外,远离故土也使多多有了将自己与祖国拉开距离的机会;隔着时间与空间,他开始了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一次次回望与凝视。那种天地悠悠的苍凉与孤寂感反映在他的诗歌里,又呈现出另一番孤独的况味。写于1989年的《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和写于1989—1990之交的《在英格兰》是多多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对于故土的复杂想象使他“关上窗户,也没有用/河流倒流,也没有用/那镶满珍珠的太阳,升起来了/也没有用”! 4鸽群散落、街道空阔,秋雨之后的阿姆斯特丹和故乡的橘子树影像交叠,忧愁只能如阿姆斯特丹河流的水,从诗人的笔下缓缓流出,有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感。写于1994年的《五年》,也显示出了他去国后的焦虑,“五杯烈酒,五支蜡烛,五年/四十三岁,一阵午夜的大汗/五十个巴掌扇向桌面/一群攥紧拳头的鸟从昨天飞来”! 5。这一时期,多多也写就了他迄今为止流传度最高的诗歌作品,除上述两首之外,还有《居民》(1989)、《我始终欣喜有一道光在黑夜里》(1991)、《依旧是》(1993)、《归来》(1994)等。他也在这一阶段陆续出版了三本英译诗集和一本中文诗集《阿姆斯特丹的河流》(2000)。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与孤寂,这一时期的多多开始在自己的诗歌中书写一部 “家园神话”! 6。此时他的诗歌中孤独的状态与去国前有所不同。去国前多多的孤独是在与环境的对峙中迸发的,尽管孤身一人,却内心激愤充盈。而漂泊中的孤独状态,是多多真正从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这种孤独使多多与环境之间长期对峙的紧张感有所减缓,转而形成怀念、包容与意蕴悠长的风格。距离使多多往孤独更深处走去,也开始重新审视自我与祖国的关系。

这一时期,多多诗歌中出现大量的“祖国”意象,例如《在英格兰》一诗中,多多仅“从指甲缝中隐藏的泥土”才能“认出祖国——母亲” 。! 7此时的多多终于叫出了“祖国母亲”。这与多多早期作品中的“祖国”意象是完全不同的。如写于1973年的《祝福》中,祖国“被另一个父亲领走/在伦敦的公园和密支安的街头流浪/用孤儿的眼神注视来往匆匆的脚步/还口吃地重复着先前的侮辱和期望”! 8,这是一个渺小而无助的祖国,她飘零不定,且尽管身在千里之外,却仍旧逃不脱命运的沉重。但《在英格兰》中的“祖国”早已不是孤苦的孤儿,而是化身成为多多远远寄走的相思、无可挥别的愁绪、缓缓驶过的心理依赖。此时的多多也是伤感而孤独的,但这已不是早期诗歌作品中愤怒的感伤,而是一种绵绵不绝的无助和孤独。“异乡人”的身份放大了他的焦虑感与缺失感,此时“祖国”的意义已远大于这个词语本来的所指。身体着陆但灵魂却开始远航的失重状态,让多多真正面临着“非祖国与非时间”! 9的断裂与孤独。正如多多自己所言,“在中国,我总有一个对立面可以痛痛快快地骂它。而在西方,我只能折腾我自己,最后简直受不了”@ 0。

2004年,多多归国,任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此后多多的诗歌开始转向平静、内省和哲思。他会在《通往博尔赫斯的路上》“不看脏水,注意悲哀/所有的进入,都是误入/误入以外,没有进入”@ 1;读伟大的诗篇,告诉读者“高处仍在低处/爱,在最低处”@ 2这些平静与思考的背后是多多历经几十载的孤独的沉淀。这一阶段的多多,开始对交流与对话失去兴趣,不再追求意义的传达。诗句中出现了较多的空白、断裂甚至是沉默的元素,无论是诗歌语言还是诗歌节奏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且多多经常在诗句中以无声和空白表达更深层次的沉默。这与多多早期常在作品中借无声传有声的写法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多多早期作品《一致》(1982):“而我们要改变这个语言!/说完,牙齿就忽然折断/又一起沉默了七十年/类似储藏室中排列的陶罐/罐上的灰土是时间的另一种语言/已存在过上千年。”@ 3因牙齿折断而被迫沉默的七十年,同时也无声反抗的七十年,就如同上千年沉默着的灰土,沉默也同样是一种语言与态度。而写于2010年的《在它以内》却要“埋你的词,把你的死/也增加进来/微小到不再是种子/活在碗里/不平,而没有波澜/人的无疆期待/便如排列起來的墓碑/可以穿行整整一个国家……”@ 4这些诗句中含有大量语义断裂以及对神秘的追求,诗人主动走向沉默、走向没有波澜,埋起词,埋起死。这里可以看出策兰对多多的影响,他开始走向“语言的异乡”,他不追求读者的共鸣,甚至拒绝诗歌阐释,独自在诗歌中远行,走向陌生的远方。归国十几年,多多的诗歌数量不如早期和流散时期,但其诗歌作品中表现出了更加浓烈的孤独的质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自由、死亡的哲思,值得我们对多多继续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多多诗歌中的孤独感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诗歌内容中,也始终贯穿在多多的写作生涯之中。与他数量之大、质量之高、质感之强的诗歌作品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在诗坛长期低调而沉默的地位。他曾获“华语传媒最佳诗人奖”(2004)、“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0)等不少重要文学奖项,也颇受西方汉学家关注,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多多始终不能算作是一位大众广泛熟知的诗人。可以说,多多是自觉主动地选择孤独的。曾有记者问:“在远离母语的环境下进行写作,是不是特别孤独?”多多答道:“写作难道不应该是孤独的吗?我的写作跟环境没什么关系。”@ 5早在20世纪70年代,多多就清楚地知道“那种非常强调潜意识的,更加强大的内里的底层的深层的东西,他们根本就读不懂”,所以他从未主动参与诗社活动,更不论诗歌论争。他对诗歌的认知非常清楚,从未对诗歌抱有功用性的期待,他认为:“诗歌根本就没有成为过中心,它也不应当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因为这不是它能承担的。”@ 6所以多多自觉走向边缘和孤独。尽管如此,多多的诗歌还是在同代诗人中获得极高赞誉,也对年轻诗人产生深远影响。他用自己的低调和沉默守住自我的边界,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孤独的、平凡的诗人之路。

j 多多:《1988年2月11日——纪念普拉斯》,《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4年版,第156页。

! 1 多多:《告别》,《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84页。

! 2 多多:《歌声》,《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98页。

! 3 多多:《在秋天》,《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13页。

! 4 多多:《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65页。

! 5 多多:《五年》,《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21页。

! 6 王家新:《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名作欣赏》2010年第1期。

! 7 多多:《在英格兰》,《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68页。

! 8 多多:《祝福》,《諾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

! 9出自保罗·策兰的诗歌:《带着一本来自塔鲁莎的书》。

@ 0 李章斌:《语言的灰烬与语言的革命——从多多海外诗作〈归来〉与〈依旧是〉说起》,《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6期。

@ 1 多多:《通往博尔赫斯的路上》,《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83页。

@ 2 多多:《读伟大诗篇》,《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07页。

@ 3 多多:《一致》,《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92页。

@ 4 多多:《在它以内》,《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02页。

@ 5 2005年4月9日《南方都市报》采访。

@ 6 $ 5 % 2 凌越:《多多:与词的搏斗》,《与词的搏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01页,第201页,第201页。

@ 7 多多:《痴呆山上》,《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71页。

@ 8 多多:《我梦着》,《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50页。

@ 9 多多:《早晨》,《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81页。

# 0 多多:《他们》,《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97页。

# 1 多多:《冬日》,《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72页。

# 2 多多:《天亮的时刻》,《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

# 3 多多:《青春》,《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02页。

# 4 多多:《冬夜女人(选)》,《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页。

# 5 多多:《在墓地》,《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03页。

# 6 多多:《这是被谁遗忘的天气》,《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39页。

# 7 许仁浩:《我听到滴水声,一阵化雪的激动——论多多旅荷前的现代汉诗艺术》,《荆楚学术》2016年第5期。

# 8 多多:《走向冬天》,《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02页。

# 9 多多:《解放被春天流放的消息》,《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76页。

$ 0 多多:《告别》,《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84页。

$ 1 多多:《北方的声音》,《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25页。

$ 2 李章斌:《语言的悖论与悖论的语言——多多后期诗歌的语言思考与操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8期。

$ 3 多多:《十月的天空》,《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33页。

$ 4 多多:《地图》,《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173页。

$ 6 多多:《我梦着》,《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50页。

$ 7 多多:《手艺》,《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0页。

$ 8 多多:《密周》,《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5页。

$ 9 多多:《致太阳》,《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6页。

% 0 多多:《玛格丽特和我的旅行》,《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31页。

% 1 多多:《从不做梦》,《诺言:多多集》,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219页。

% 3凌越:《多多 : 变迁是我的故乡》,《与词的搏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91页,

% 4 黄灿然:《诗歌的契约》,《多多诗选》,花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参考文献:

[1] 多多.诺言:多多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

[2] 多多.多多作品及诗观[J].诗选刊,2010 (5).

[3] 多多.真正属于诗的不是复杂,而是单纯——答张清华问(片段)[J].上海文学,2008 (4).

[4] 多多.边缘,靠近家园——2010年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受奖辞[J].名作欣赏,2011(13).

[5] 黄灿然.诗歌的契约.多多诗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6] 贾鉴,汤拥华.流散与归来——多多诗歌二人谈[J].华文文学,2006(1).

[7] 贾鉴.多多:张望,又一次提高了围墙[J].华文文学,2006 (1).

[8] 柯雷,谷力.多多的早期诗歌[J].诗探索,1999(2).

[9] 李海英.语言的制作来自厨房——简论多多诗歌语言的流变[J].江汉学术,2011,30(6).

[10] 李润霞.颓废的纪念与青春的薄奠——论多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诗歌创作[J].江汉论坛,2008(12).

[11] 李章斌.语言的悖论与悖论的语言——多多后期诗歌的语言思考与操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8).

[12] 李章斌.语言的灰烬与语言的革命——从多多海外诗作《归来》与《依旧是》说起[J]. 扬子江评论, 2009(6).

[13] 凌越.與词的搏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14] 刘复生.多多诗歌写作的历史演进[J].扬子江评论,2009(1).

[15] 秦春光.北岛与多多诗歌之比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16(5).

[16] 唐晓渡.多多:是诗行,就得再次炸开水坝[J].当代作家评论,2004(6).

[17] 汤拥华.词语之内的航行——多多诗论[J].华文文学,2006(1).

[18] 王家新.走到词/望到家乡的时候[J].名作欣赏,2010(1).

[19] 王学东.多多的诗学观念探析[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

[20] 奚密,李章斌.“狂风狂暴灵魂的独白”:多多早期的诗与诗学[J].文艺争鸣,2014(10).

[21] 许仁浩.我听到滴水声,一阵化雪的激动——论多多旅荷前的现代汉诗艺术[J]荆楚学术,2016(5).

[22] 袁野.多多与“朦胧诗”关系辨析[D].西南大学,2014.

[23] 赵学成.“词,瞬间就走回词典”——略论多多诗歌的语词想象[J].星星,2016(23).

[24] 张桃洲.去国诗人的中国经验与政治书写——以北岛、多多为例[J].江汉学术,2011,30(6).

作 者: 卢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孤独语言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