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精准发力 切实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
2020-03-01张国炜
张国炜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二室,陕西 西安 71005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检干部要做到“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这十六个字为推进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基层纪检干部身处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推动者,是党纪党规执行落地的守护者,承担着人民群众对肃清党风政风的期盼和关注。只有不断提升监督执纪水平,才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
一、提升基层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的现实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纪检干部只有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自觉把自身各项工作融入党中央的安排部署,围绕管党治党的难点、企业发展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开展监督执纪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1.提升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是推动政治监督常态化的现实需要。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职责使命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必须时刻把政治监督和政治纪律执行情况放在第一位,推进“两个维护”在基层全面落实。要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跟进到哪里,就必须把政治监督与一般的业务监管或日常党务工作检查区别开来,主动从政治上看待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紧盯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监督各级党组织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各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以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2.提升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是推进“两个责任”落实的现实需要。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协助职责、监督责任。纪检监察组织要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发现问题倒逼主体责任履行,就必须打消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顾虑,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督“关键少数”上,以领导班子为重点,对班子正职该履行的责任要提醒提示,需要出面教育、管理的人和事,要及时提出来,督促其落实;督促班子副职履行好“一岗双责”,对分管领域履行全面领导责任,扎扎实实做好教育、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纪检干部要根据本单位经营发展薄弱环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方法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震慑、规范管理。
3.提升纪检干部监督执纪能力,是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守党内纪律部队、政治机关的定位和担当,就要带头加强政治建设,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品质。纪检干部只有坚持勤学、苦干、精研,对时与势的变化时刻心中有数,对重点工作情况时刻心中有数,对本单位政治生态时刻心中有数,对树木和森林的关系心中有数,才能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在斗争中历练本领、增长才干,让履职尽责更有底气、更加硬气,不断提升监督执纪的整体水平。
二、基层纪检干部执纪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纪检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监督执纪能力水平虽然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但与形势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改进。
1.推进“两个责任”落实存在偏差。近年来党政组织主动扛起主体责任,全力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纪检组织立足职责定位,强化监督问责,存量违纪问题逐渐减少,增量得到有效遏制,形成分工负责、合力共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局面。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单位党政领导出于对纪检干部的信任,将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交给纪委牵头负责,导致纪检干部顾此失彼、分身乏术;有的领导认为只要是纪委组织实施,无形中就对具体工作设置了“保护罩”,因此直接将主体责任落在纪委,袖手旁观、自得其乐;有的纪检干部,超越纪委的监督职责,“勇于担当”“包打天下”,主动参与到事务性工作实施中,越俎代庖、精力旁顾;有的业务主管部门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属于纪委分管,“只管事不管人”,不愿意得罪人,遇见问题绕着走,导致责任传导层层衰减。
2.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办案数量有了较大增长,纪检干部的审查经验、执纪问责能力也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实施监察体制改革,将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列为监督对象,监督范围更广、监督力度更强。能否适应新体制的变化,能否掌握公职人员的属性划分,能否做到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达到起诉的标准,这些变化对纪检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随着从严治党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党实施“纪在法前,纪法分开”,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党内法规和工作规则,这需要纪检干部进一步掌握党纪条规。与此同时,由于线索调查中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纪检干部既要懂纪检业务,又要熟悉财务、工程、劳资等相关专业知识。实践中,部分纪检干部往往是从其他岗位转岗,“半路出道”,对党纪法规理解不深不透,在纪律审查中往往“临时抱佛脚”,个人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都制约着纪律审查效果和执纪监督效能。
3.工作效果距群众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成效显著,尤其是政治巡视和政治巡察工作的开展,严肃查处了一些群众身边的违法违纪案件,在基层引起强烈反响,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拥护,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与此同时,“灯下黑”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不愿担当,工作方法简单,怀揣好人主义,回避主要矛盾,“只栽花不摘刺”,习惯把问题上传、矛盾上交;有的不坚守原则,规避问题、转移矛盾,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风,不敢批评,不敢抵制,甚至办关系案、人情案;有的以“管理者”自居,存在明显的优越感,高高在上、高枕无忧,尸位素餐。这些表现严重影响纪检监察干部和党的形象,必须想办法、出实招、严管理,从根本上促进纪检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提升基层纪检队伍执纪监督能力的对策
面对紧迫的形势任务需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纪检干部要正视差距,扬长避短,进一步改进方式、创新方法,持续提升监督执纪的能力水平和综合效果。
1.从责任落实入手,在思想站位上“提一层”。要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从讲政治的角度出发,深刻领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新思想、新部署,按照问题导向,根据约束机制不健全、监督体制不到位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厘清责任,明确目标,从顶层设计发力,逐级压实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分析会、违纪违规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结合主动约谈、座谈研讨、检查调研等方式,对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进行督导。通过信访举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查处的违纪问题,在严肃问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相关领域、系统、层级产生问题根源,协助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提出整改建议,堵塞管理漏洞,通过以点代面,推动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地生根。
2.从机制建设入手,在培养技能上“上一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对纪检干部队伍建设寄予殷切期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立纪检干部选配机制,综合生产规模、职工总量、党员数量和监管干部人数等情况,确定纪检监察机构人员配备数量,提高准入“门槛”,通过竞争性选拨、民主评议、组织推荐等方式,选调优秀人才充实到纪检干部队伍中,为履行监督责任提供人才保障;建立纪检干部送培机制,抓住履职能力短板,运用案例剖析、党纪解析等手段,定期组织技能培训,通过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访审理等专项业务培训,增强实战性、系统性、针对性;建立协作办案机制,结合专业优势,采取以案代培、交叉办案、联合办案、挂职锻炼等形式,拓宽视野、学习思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办案“知行合一”。
3.从职能发挥入手,在增强合力上“加一码”。针对目前执纪监督中存在的专业知识欠缺、监督力量不足、整体合力不强的问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补足监督短板。要发挥群众监督力量,拓宽信访举报途经,紧盯差旅费报销、伙食团管理等关键环节,精准应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分类施治,对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微腐败问题;充分应用科技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监控体系、大数据、局域网、“钉钉”软件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从重要事项的审批流程、职权应用、履职履责等方面入手,突出日常监督、主动监督,防范岗位廉政风险;整合财务、审计、巡察、工程建设等行政专业部门的专业优势,紧盯“三重一大”事项、违纪违规易发多发领域、关键时间节点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形成各专业自动参与、各部门齐抓共干的强大合力。
4.从精准执纪入手,在细化监督上“紧一格”。要管住“小人物”。盯住人事、劳资、采购等关键岗位人员和涉廉事项“第一涉事人”,对其负责的工作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要看住“小群体”。关注一些特殊群体的行为活动,有针对性开展监督检查,抓小防大。要卡住“小环节”。针对廉政风险较大的一些重要事项,通过加强关键环节卡控把关,消除管理和监督空白地带。要抓住“小事情”。盯住办公用房、公务用车、费用报销、伙食团管理这些看似比较小,而职工群众又比较关注的敏感事项,定期选择1~2个项目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发现涉嫌违纪问题从严查处通报。要盯住“小毛病”。针对个别党员干部对吃请及小恩小惠来者不拒、人际交往无界限、与关联单位拉拉扯扯等不注重生活小节的一些小毛病,及时运用第一种形态,当面提醒,红脸出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