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PSL”创业实践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0-03-01张新宇
●张新宇
一、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对建设创新型高校意义
(一)大力推行创业实践教育符合我国国家发展战略要求
为了尽早实现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大学创业实践教育需要各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这也为当今高校创新教育符合社会治理新变化,以期适应经济发展新态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创新教育的新期待。在现阶段我国高校狠抓创新创业工作,在各行业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距离打造出制度健全、运转良好、管理科学、效果明显的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高标准要求还任重道远。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在横向上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纵向上让全社会享受到创新创业的红利,在社会掀起新一轮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高潮,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面临的全新课题。广大的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青年军主体,是社会建设储备军、中坚力量,思想新,观念新,对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更敏感,对创新创业有着新思维、新视角,担负着创新创业新生代力量的重任,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引领他们在社会各行业创新创业发挥作用,是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能走到什么程度的关键。高校是优秀大学生培养、成长的摇篮,承担着提高广大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培养出能敏锐发现、创造社会发展中的新契机、新领域、新行业、新模式,具有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是创新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与目标,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思想与保障。
(二)创业实践教育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必然驱使
伴随着高校生源的逐年扩招,每年高校毕业人数只增不减。在当前经济环境遇到较大困难时,如何全社会多渠道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实际就业率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面临全新重大课题之一,成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就业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民生之本,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新刺激企业前进,鼓励大学毕业生勇于创业,积极就业,迅速成长,适应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战略性举措。创新高校通过为大学生大力开设、推进相关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创业教育课程,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来,贯彻“迎进来,走出去”的方针,聘请成功企业家到校作报告,剖析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创业实践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创业的学生给予资金和场地的支持等举措,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其它创新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功经验。大学教师与学生走出去,走到其它高校、走到企业、走到社会,通过实地的观摩学习,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出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符合专业发展的措施,使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我国现有的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积极贯彻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教学内容、体制改革,随时随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持续前进发展、进步的人才支撑体系和储备力量。高校要优化专业结构,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课程比重;还要对教师加强培训,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授课效果;还要在教学科目内新增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以供有创业需要的学生进行学习,选修相关科目。在教学的环节,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制度,鼓励老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合力,让大学生真正投入到创新创业中,早日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二、文献回顾
现有文献关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主要从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和构建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两个方面出发。张志平在《涉农专业大学生农村创业能力培育的路径》(2014)中指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优化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和辅导、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创业高校支持体,将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肖贵平(2017)认为高校应从产、学、研、用四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培养路径,提高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沈云慈(2014)认为要联合企业出发,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内在创新创业品质,优化学生的创业思维、角度,使学生能够在充满机会和选择的社会里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其独特的贡献。郄艳丽、罗二敏(2016)认为,要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高校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科研项目体系等三类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助力。谢瑞杰(2016)主张若要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需要建立:实验课、实训课程与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高度结合—课证结合、课程设计与相应学科竞赛紧密结合——课赛结合、毕业设计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学研结合、创业活动——学创结合等四种教学模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此,本文参考美国大学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特色,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体现教育针对性、模式性、适用性、阶段性、层次性的广谱式创业实践教育体系——高校大学生“PSL”创业实践培养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环节在高等教育中多角度、全方位覆盖,为高校创业实践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发展方向,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出高素质、业务精、能力强的综合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校大学生“PSL”创业实践教育培养体系的内容
(一)基本含义
本文综合相关研究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对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大学生三个模式(Three-Patterns)、四个阶段(Six-Stages)、三个层次(Four-Levels)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理论构想,这三方面内容共同构成了广谱式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模型,简称“PSL”模型。创业实践教学的三个模式是指创业实践教学聚集模式、磁铁模式和辐射模式;创业实践教学的四个阶段是指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大三阶段和大四阶段;创业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指因“业”、因“群”、因“材”施教。
(二)具体内容
1.三个模式(Three-Patterns)。三个模式是指创业实践教学聚集模式、磁铁模式和辐射模式,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学生群体、不同创业课程学习和不同创业活动。
聚集模式即传统的创业课程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基础等相关基础创业课程,系统、理论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教学和指导,通过基本课程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磁铁模式即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开设小规模创业课程、讲座或经验分享座谈会,使得本专业及本专业以外的学生也能从创业教育中获益,激发并训练指导来自本专业以外的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经管类学院可根据本院特色开展金融财务、投资管理、市场战略等课程,吸引全校范围内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培养其财务金融意识,同时通过这个专属平台促进本院学生和其他院学生的交流,推动创业团队的组建。辐射模式即开展相关创业实践活动,举办创业比赛、开展名企行等实践活动,营造学院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创业氛围、建立创业文化,使学生正确看待创业,调动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创业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在学校范围内对学生达到耳濡目染和点滴渗透的效果。
总之,不同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创业实践教育而设计的,选择合适的模式开展创业教育能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主动性更强,效果更显著。
2.四个阶段(Four-Stages)。四个阶段即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大三阶段、大四阶段。
大一阶段是创业教育的开端,由于大一新生刚入学,对本专业就业前景认识较少,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因此可针对刚入大学的新生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等课程,引导他们了解本专业就业方向;同时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打好基本的创业理论基础;也可举办创业分享交流会,通过创业模范的榜样作用,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大二阶段学生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不断开拓专业视野,可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尝试申请相关科研项目等,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同时依托学院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活动,参观校企实习基地,进行校企联合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带动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比赛,设计创业方案,培养、开拓学生的创业思维,丰富创业实践经验。大三阶段的学生开始面临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问题,为此,学校应侧重就业创业分流指导,同时将这一阶段的学生分为就业型、创业型和深造型三类,根据学生学习专业方向的不同开展与就业方向一致或相似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如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给考研的同学,帮助他们确定考研目标学校,合理备考。开展就业分享会,企业招聘会,发布实习机会等,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偏好和自身条件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同时参与实习,积累工作经验。针对创业型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创业指导,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解决学生创业困惑,同时学习优秀创业案例。大四阶段的学生一部分已明确未来目标,一部分还在犹豫不决,此时应引导学生尽快进行未来职业规划,同时对就业受挫,考研压力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端正就业创业心态。对就业能力弱、有迫切就业需求的学生还可针对性开设求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实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面临技能、专业适应能力、就职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学校也应针对这一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责任意识教育,引领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四个阶段即在学生在校的不同时期,针对他们每个时期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层面、形式、内容的创业实践教育,以切实帮助学生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创业兴趣,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和选择。
3.三个层次(Three-Levels)。三个层次即因“业”、因“群”、因“材”施教。第一个层次为因“业”施教。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教育应引导学生从自身专业出发,发挥学生专业特色,展示学生专业技能,针对性开设具有专业特点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从专业角度出发开展创业实践教育,举办学科专业竞赛,使学生通过对专业学习的实践,从专业优势角度出发创业,提高学生创业的竞争力,充分让专业优势得到发挥。第二个层次为因“群”施教。即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应以学生兴趣进行分类,将有同一创业兴趣、创业偏好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爱好,尊重专业特长,对组建的创业团队进行有宏观的指导、靶向性培训,对其开展的活动作引导性开展,充分发挥学生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第三个层次为因“材”施教。主要是基于个体差异以及个体需求设计的,创业实践教育还应体现在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专业融合,鼓励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学校可通过搭建创业交流网站等平台,给不同专业学生沟通提供便利。
综合以上,高校应充分根据学生特色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让创业实践教育效用落到实处、落到细节,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活动真正成长起来,为学生的能力插上提升的制度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