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哲学要接好地气在回应时代中创新发展

2020-03-01叶德跃

经济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叶德跃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也举世瞩目,成就斐然,不容置疑。但我们不应过于乐观,因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错综复杂,需要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和果断应对。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足迹与不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哲学,确切地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经四个阶段而不断发展。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与起步阶段。1956年毛泽东同志为改变当时我国哲学学科底子薄、规模小、身子弱的问题,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使中国哲学在争鸣与探索中步入发展正轨。“十年动乱”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哲学工作受“文革”严重冲击,哲学研究几至停滞,但负重前行的许多哲学工作者顶着压力,曲折中勤奋研究,为之后我国哲学事业的恢复和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积累和保存了研究实力。改革开放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并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思想理论上发声,既推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出大发展、大创新、大传播鲜明信号、开辟了哲学研究的广阔空间、注入哲学研究的充沛动力。广大哲学工作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号召,深耕细作,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哲学研究人才和大量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哲学研究成果。

然而,中国哲学在市场经济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初步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学术研究上遭遇到了能力和素质的挑战,由于哲学工作者们不能合理地回答和解决市场经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从而使人们对哲学失望与怀疑。二是在中国社会转轨进程中,许多群众不能正确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看到哲学研究未能立即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就觉得哲学空谈无用。三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计划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联系,让许多人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市场经济不搭界。因此,改革开放后,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且难以发挥计划经济时的指导作用了。四是由于我们过去根据形势需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教条化、本本化甚至妖魔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难以避免地混杂了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东西,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象严重受损。

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关系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思考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时不我待。

(一)要把握好哲学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孕育哲学,反映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为哲学的萌芽和发展提供着丰富的营养。而哲学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总结时代认识成果;要求中国哲学批判社会弊端及旧制度、旧思想,进而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拟定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把握哲学与实践的关系重在汲取营养和实事求是。一是要汲取哲学经典的营养,“实践论”中看实践方法,“矛盾论”中区分主次矛盾,不断提升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素养和理论水平。二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发展现状,科学制定各项政策,在实践中思考领悟,从全局上统筹谋划,在关键处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工作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三是要主动顺应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紧紧围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难点工作,扎实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不忘初心、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切实带动全局发展。

(二)要把握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哲学反映人们对世界的最基础认识和基本看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上具有学理性和系统性,能够反映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

把握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一是要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放在底层研究和微观探索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接地气并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利器。二是要努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凸显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强化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长驾驭和处理复杂局面、复杂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三是以两点论和重点论为武器,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求真务实、破解难题,加快转型,推动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使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得以提升。四是要坚持底线论,居安思危,把形势和挑战想得更复杂一点、看得更严峻一些,进而补短板、防风险,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五是要改观研究风气,拓宽研究视角、延伸研究广度,利用大数据分析社会科学并杜绝从论文中来到论文中,研究论文抄来抄去、了无新意和偏离实际的研究风气。

(三)要把握好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西方哲学无论是对于客体的研究,还是对于主体和主客体关系的研究,都侧重于认识意义,侧重于其自然性方面;而中国哲学则侧重于实践意义和社会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在目的与功用性上的不同。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哲学排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的哲学观点,对其中的精华不屑一顾。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哲学越来越多地传入中国,中国文化出现“多元”局面,且当代西方哲学发展表现出向着主体性、多重性、兼容性、科学性方向发展的总体趋势,在理论上突破明显,开始与中国哲学的有了某些契合点,加之中国哲学开始采取包容与接纳的态度,给中国哲学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把握中西方哲学的关系,一是要走出中国哲学对外封闭的误区,变过去全盘否定西方哲学为果断汲取西方哲学的精华,保持中国哲学的活力;二是要经得起国际哲学大潮的冲击,不惧中西方哲学的相互碰撞,适应错综复杂的变化格局,保持中国哲学的生命力。

(四)要把握好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的结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生活的意义,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都是通过中国哲学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中国哲学具有“自然生机、普遍和谐、创造精神、秩序建构、德性修养、具体理性、知行合一”的精神和特点。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具有“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的特质。

把握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首先,要把握中华民族文化的真髓。努力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和伦理共识”的仁爱思想,吸取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浩然正气、正道直行、人格修养”等道德理念,从而凝聚国人实现振兴中华“中国梦”的坚强意志。其次,要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而推进我国民族文化、科学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持续发展。

(五)要把握好中国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时代条件和需要决定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哲学对时代具有反作用。观念更新、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依赖哲学的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更是呼唤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把握中国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就是要在哲学研究与探索中反映时代任务、升华时代精神、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总结时代认识成果。就是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过程中鞭挞社会弊端、批判陈旧思想、张扬新的观念、预见社会前进方向,指明社会发展理想目标,进而把哲学社会科学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动力,推动时代的进步。

三、中国哲学接好地气创新发展对策

(一)做足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功课

首先,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大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哲学应当转换与调整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就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问题。中国哲学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为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之上,要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目标展开深入探讨并显示中国哲学研究的气派与风格;要根植中华这片热土,着重研究和规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与世界、社会和文化的关系,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推动中国哲学在张扬时代精神,总结概括人类文明发展成果,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

其次,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国哲学研究当转换研究对象,在人这一发展的根本问题上做足功课。当代中国,人民在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安居乐业的同时企盼生命与精神关怀,渴望价值认同。而这正是中国哲学目前迫切需要认真关注和着重研究的问题。所以,当代中国哲学应把如何使广大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强盛中华“中国梦”伟业的研究之上。要通过人民存在、发展和价值等的研究,在理论上肯定党和国家为人民提供生命和精神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行动上促进国家自上而下、方方面面把人民的福祉放在以人为本、重中之重的位置之上,从而增强人民融入强盛中华“中国梦”伟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人民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中国哲学目前最需要做的功课,也是中国哲学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

再次,在市场经济的特点历史条件下,中国哲学当创新研究方法。中国哲学创新要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哲学研究方法中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并学习借鉴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达到研究方法上的兼容并蓄,从而丰满中国哲学的羽翼,促进新的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要进一步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要及时纠正人们看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倾向。一是要辩证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能片面或者错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不分场合、不论情况,将其当作亘古不变的真理,教条性地一味套用。应该讲,在实现振兴中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或错误理解仍然难以避免,但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过程中下功夫,摆脱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力戒“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力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观点论述出准确而科学的解释。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意识形态,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变化,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日趋增多、越来越多。过去曾经鲜明的观点现在可能片面了;过去正确的理论现在可能生发出新的意义和产生新的理解。有鉴于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要准确研判国情,及时论证或者补充新的理论,达到补充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支撑振兴中华“中国梦”的目的。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不断发展与创新才能永葆生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对话和交流。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在名实关系、天人关系等方面均体现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蕴含其中的科学因素不容置疑。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这些因素,会取得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的积极效果。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普遍原理,要在中国的建设实践中根植,必须适应中国的土壤,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可以讲,在本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反映了独特的国情,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提供丰富的营养。所以,在我国目前进行的实现强盛中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决不能与中国传统哲学形成貌合神离的“两张皮”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对错误倾向的批判。一是要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过是西方哲学阵营中的一个流派,并在完全西化的学术语境中,在完全西化的理念下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错误倾向进行无情的批判,零容忍一些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科学性和先进性不以为然的研究风气,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时代氛围。二是要对拔高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从而忽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错误倾向进行有力的鞭挞。要在理论上发声,强有力地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能否完全回归中国的质疑,要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者研究中既不拔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和普遍性,进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创新。一是要找准突破口,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哲学概括时代发展脉络、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必然趋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二是要找准“生长点”,针对时代发展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新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吸纳西方合理文化思想,继承中国传统哲学宝贵资源,取得研究上的突破。三是彰显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的过程中,依据时代要求,根植时代沃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各种疑虑,回答强盛中华“中国梦”伟大实践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强国梦向纵深不断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生命力。

结语

中国哲学的发展正逢其时、时不我待。实现强盛中华“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进程,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接地气、讲辩证、重实践。唯有如此,中国哲学才能在回应时代中创新发展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