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措施

2020-03-01蓝宁锋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量填埋场滤液

蓝宁锋

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高度重视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并于“十三五”期间提出《“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库容饱和的填埋场进行治理,使其达到标准规范要求。清流县当地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于2018年12月召开《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确定进行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的存量垃圾治理工作,包括开挖、转运、恶臭控制、雨污分流、填埋气体导排、渗滤液导排、土壤修复等多项工程,并进行场地垃圾全量转运[1]。

2 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现状分析

2.1 填埋场现状

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四周地形起伏大,填埋场用地面积约7740m2。经地勘检测,其垃圾堆体面积为8613m2,平均埋深15m,最大埋深23.5m;垃圾总体积约为5.56万立方米。

(1)原处理工艺:垃圾运输车进场倾倒,垃圾堆填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摊铺推平,接着直接覆土(黏土),垃圾填埋场停止运营后封场方式为表面覆土10m。

(2)使用年限:自1992年5月启用,于2009年9月简易封场,使用年限为17年。

(3)原简易封场:该填埋场停止运营后直接采用黏土覆盖作为该填埋场的封场处理,黏土层平均厚度约为10 m,未委托相关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亦缺少相关单位编制封场报告。

2.2 填埋场存在问题

清流观音堂垃圾填埋场目前已停用9年,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该填埋场未按国家标准建设,发现该垃圾填埋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1)垃圾填埋场影响周围环境。该填埋场为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直接自然堆放,未经过压实、日覆盖等方式进一步处理,大部分垃圾只做了简易覆盖,夏季蚊蝇乱飞,严重影响了附近环境。

(2)渗滤液收集和处理设施缺乏。由于该填埋场建场时的历史原因,该填埋场库底和边坡没有铺设任何防渗层,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无任何收集和处理设施,而且填埋场未设置排水沟,地表径流进入填埋场,增加了渗滤液产量。

(3)安全性差。由于垃圾填埋场内未设置任何导气设施,垃圾体内产生的填埋气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导排,填埋气无序排放,在高温情况下易引发自燃,产生大量烟气污染大气环境,严重的甚至发生爆炸,给周边环境带来安全隐患[2]。

3 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措施

3.1 存量垃圾处理方式

清流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在建设初期未按照卫生填埋场的标准进行设计以及建设,没有采取严格的工程防护措施,根据国家住建部发布的规定,可定义该填埋场为简易垃圾填埋场。

目前国内对简易垃圾填埋场的存量垃圾治理修复主要有:原位封场治理、原位好氧稳定化治理、全量转运异地处置等方式。

3.1.1 原位封场治理

原位封场治理是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的封场处理,利用HDPE膜、高压旋喷桩等措施阻隔开垃圾填埋场与周边环境,阻断填埋场中的渗滤液等污染物继续污染环境,并设置渗滤液与填埋气体收集处理措施,最后对垃圾堆体进行封场覆盖及植被恢复,逐步降低垃圾堆体中渗滤液等污染物的浓度。

3.1.2 原位好氧稳定化治理

原位好氧稳定化治理是利用强制通风让渗滤液和空气在垃圾堆体中循环提高含有含氧量,继而转变垃圾堆体中的氧状态,利用好氧反应加快垃圾堆体中的有机质降解速度,但存在处理工艺复杂,对设备的管理和操作要求都比较高,费用也比较高的问题。

3.1.3 全量转运异地处置

全量转运异地处置是指将全部的存量垃圾挖出后,不经过处理直接转运到异地再行利用或处理。主要是将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全部搬走,让无垃圾的土地能够尽快使用。在处理时,要根据运输距离和处理费用核算项目成本,也要重视开挖过程中的粉尘、臭味、沼气等造成次生环境污染。

结合清流县实际情况,该填埋场垃圾处置宜采用全量转运异地处置。清流县县域内有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能够接纳处理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内的存量垃圾,且本项目填埋场属小型堆放场,存量垃圾量相对较少,加上两者仅相距12km,运输路程较短,节省转运费用,填埋场垃圾开挖转运后可对该场地进行土壤修复,彻底解决填埋场污染问题,并进行充分开发利用,符合清流县规划建设用地要求。采用全量转运异地处置修复方案,具有施工工期短、见效快,操作较容易等优点,在建成后彻底解决填埋场污染问题,同时土地资源又能得到开发利用。

全量异地处理垃圾的转运流程包括:根据转运作业的计划和要求,制定每日的作业量目标并确定作业工作面;清理表层土壤后,规划临时堆放区并覆盖上网、喷洒水以防扬尘;生活垃圾挖出后,使用专用垃圾转运车辆转运,挖出过程中需要及时对作业面进行除臭作业,车辆离开作业场地时要在出口进行除臭先操作后再离开场地;当日作业完成后,要临时覆盖作业面。在转运工程实施时,务必要进行封闭化运输,并且要在底层垃圾降到一定含水率后再运输,避免二次污染[3]。

3.2 填埋场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经初期的土壤调查发现,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场底表层0m~0.5m 处土样中Cr6+均超过第二类用地筛选值,为控制环境风险,满足规划建设用地要求,需对此垃圾填埋场场底的土壤进行修复。目前国内主要的土壤修复技术如下。

(1)淋洗技术。土壤的淋洗技术是指将具有溶解或迁移污染物特质的化学溶剂注入被污染土壤里将污染物溶解或分离的技术,其依靠化学原理修复土壤污染。其作用机制是利用淋洗或化学助剂在结合土壤污染物后,利用淋洗液本身的溶解、解吸作用修复污染土壤。

(2)生态植物修复技术。生态植物修复技术是使用植物提取、滤出、挥发或固定等方式转移、破坏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使土壤恢复正常,其是植物、土壤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能够在工程中明显减少对土壤性质的破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固化/稳定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主要用来预防或减少污染土壤释放有害化学物质,一般应用在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后的无害化处理。固化/稳定化技术主要通过改变污染物的存在形式、状态、环境等因素,减少污染物通过土壤或皮肤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可能性,降低暴露量,实现污染修复。

(4)土壤阻隔回填技术。土壤阻隔覆盖技术是指在污染区域周围建设阻隔层,限制污染区域,此技术中又包含土壤阻隔系统、土壤覆盖系统和监测系统。

(5)异位化学还原技术。异位化学还原技术即在污染土壤中添加还原剂,利用还原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成无毒或毒性相对较小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氢钠、多硫化钙、二价铁等等。适用于各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处理周期较短。

经过对以上几种土壤修复技术分析,考虑修复场地的实际情况,对本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选择。土壤淋洗法因需要大量的水溶剂,会增加修复成本且修复后的废水会带来环境风险;生态修复法修复时间过长,而固化/稳定化技术在应用较多固化/稳定化剂时,会增加后续的土壤处置费用,不适用本场地;阻隔回填技术则能够将污染土壤与四周环境隔离避免与水或人体接触造成污染;化学还原技术则具有起效快、效果好、适应强等优势。因此,此垃圾填埋场本次主要使用原地异位化学还原修复污染土壤。同时,因为垃圾填埋场周围已经被规划为城市公共用地,建议使用“原地异位化学还原+阻隔回填”的土壤污染处理方式,进一步确保此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即在化学还原处理场地中的污染土壤后,用HDPE 膜阻隔的方式回填至场地中[4]。

4 结语

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的存量垃圾治理主要选用全量转运异地处置的方式,还有部分土壤可回填,在垃圾转运的同时,也要及时对垃圾场底层土壤进行修复,尽快恢复土壤活力,同时要做好环境管理规划,避免二次污染。以此种方式治理清流县观音堂的存量垃圾,可以将修复后的场地作为城市公共用地,不仅符合规划中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公益事业于一体的目标,也能节省一定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同时保护周边环境,消除存量垃圾对周边居民带来的不良影响,继而改善周边的环境质量,提高周边人们的生活条件。

猜你喜欢

全量填埋场滤液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长填龄渗滤液MBR+NF组合工艺各处理单元的DOM化学多样性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某渗滤液收集池底部防渗层鼓包的分析与治理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老龄化垃圾渗滤液脱氮预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碟管式反渗透工艺在垃圾渗滤液零排放中的应用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全量反演研究
谈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