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2020-03-01李秀娜
■ 李秀娜
(潍坊市工业发展促进中心)
从新预算法开始政府明确要求预算“讲求绩效”,党的十九大也明确提出了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从部门推动上升到国家层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1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1.1 行政事业单位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认同度不高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的同时,也要重视预算产出的效益,将绩效对象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当前,国家层面正加紧推进绩效管理全覆盖,但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认识不足,将预算绩效理解为业绩考核,或简单认为是加强预算资金管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是预算资金的使用主体,按照原来的惯性思维财政负责拨款,单位负责花钱办事。钱花完,事也就办完,至于办事的质量如何,除了重点项目有专门的监督考核机制外,大多数的项目通常重视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合法合规,至于取得的成效却缺少实质的考核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习惯在没有压力情况下使用财政资金,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顾虑,有等一等靠一靠的思想。
1.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是对传统预算管理的改革和完善。目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完善。基层预算单位由于职能不同,业务复杂,难以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预算绩效目标由单位自己编制,由于编制人员业务能力的限制对于指标是否全面合理,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可行等难以把握,无法根据需要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岗位职责不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认为申请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预算绩效也是财务部门的事,从预算编制到预算绩效目标制定、标准设置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绩效编制环节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导致绩效的目标导向与执行脱节,目标控制和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1.3 奖励约束机制缺乏,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展缓慢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预算资金的运行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停留在项目编制有目标阶段。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在预算编制环节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目标的设定,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监督项目资金支付完成程度,对项目绩效如何大多没有考核评价。财政部门虽然对一些重点项目资金开展了事后绩效评价,但评价结果无反馈,也未对评价结果进行运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因压力不大、主动性不强,导致进展缓慢。
2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者重视程度,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展开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预算资金的管理者、使用者,负责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主体,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各级政府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宣传,加深领导干部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责任意识,加强重视程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开展。其次,部门单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宣传引导,让每个工作人员明白什么是绩效。
2.2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发展需要和业务特点,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1 设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1)明确总体目标。绩效目标从范围和内容划分为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其中基本支出目标纳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绩效目标要根据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梳理确定,明确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及总体产出和效果;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根据项目的功能特性确定总体目标,目标设置要合理可行,与预算资金相匹配。然后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总体目标进行表述。
(2)确定绩效指标。对总体目标进行细化量化,概括提炼最能反映工作目标的关键性指标确定为单位的整体绩效指标或项目的绩效指标。
(3)设定好指标值。参考历史、行业等相关标准数据确定项目绩效标准,结合预算安排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值。
(4)逐级上报审核。行政事业单位将设定的绩效目标随同单位预算提交主管部门,根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对绩效目标进行修改完善,按程序逐级上报。
2.2.2 项目绩效审核
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依据项目等级进行预算资金的安排,审核符合要求后予以批复。
2.2.3 实施预算绩效监控和绩效自评
行政事业单位结合设定的绩效目标对单位资金运行状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预算执行结束后对照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自评,形成本单位的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向被评价单位或个人反馈。
2.2.4 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将评价结果与单位个人的年度考评挂钩,奖励先进,对工作成效不明显或不作为的单位个人进行督促整改。
行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绩效考核体系要有效发挥单位管理自主权,与单位职能职责和各项业务活动紧密相关,确保人员全覆盖,资金全覆盖,过程全覆盖。可以将预算绩效流程嵌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制定管理流程,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有效实施。
2.3 加强绩效考核,有效运用评价结果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绩效管理落地的有效举措。
(1)政府部门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评体系,与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挂钩,强化领导干部责任。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2)财政部门在部门、单位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独立、客观和公正的作用,借助第三方对单位整体支出绩效和项目支出绩效进行监督抽查,核实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部门单位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并将督查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加强管理的重要依据。
(3)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将预算绩效信息作为部门预算、决算的组成部分通过政府、财政公共平台及单位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2.4 加强外部监督,促进绩效评价有效落实
将预算绩效纳入廉政责任、领导离任审计、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鼓励高效行为,对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预算绩效管理只有与政绩考核相结合,才能将责任落实到人,内化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促使所有被覆盖到的人员,在工作中关注绩效,将预算绩效理念深化到各项工作中。只有实行奖惩并重,才能以优促优,带动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
3 结 语
当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出现“上热下冷”的局面,为了预算绩效管理加速均衡发展,更好的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发动全员、共同参与 ,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职尽责,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