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老校区校园环境提升改造设计
——以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为例
2020-03-01李康宁
李康宁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学校概况
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占地面积360余亩。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2 现状调研与分析
兰州理工大学兰工坪校区基地“南高北低”,其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28m,现状调研与分析对校园环境整治至关重要。
从空间层面来看,由于学校建设的历史原因,校园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规划。校园建设以原有肌理自然扩展、自由布局,形成较多的凌乱空间,空间之间缺乏联系。外部空间相对单调,室外交往场所较少。整体而言校园空间结构关系较清晰,空间定位及表现需要进一步提升、梳理。从环境层面来看,校园绿化较好,然而问题也较明显,整体景观联系较少,系统性较差,相互缺少呼应。人文景观表现不足急需提升改造。
3 校园环境整治对策
3.1 指导思想
尊重、传承、提升、表现。
尊重:老校区经历了风霜也收获了美好,更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时光转瞬而逝,可在老校区的身躯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时间印迹,它是记忆,也是见证,更是理工大生命的组成。
传承:校风、校训、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人文积淀,也是历史凝练,更是理工大的精、气、神。对其精心的呵护,细心的培育就是最好的传承。
提升:对待“旧”与“陋”的不同态度:“旧”是时间的印迹、是校园的阅历。“陋”是不到位的表现,细节不到位、工作不到位、表达更不到位。不同态度就是对“旧”的尊重,对“陋”改造与提升。
表现:学校的历史、文化、精气神、在书口相传的同时,在校园环境中更需要表现、表达,起到更好的展示引导效果。
3.2 设计原则
老校区提升改造需弱化主观参与的痕迹,尊重校园的文脉和整体风格。遵循“修旧如旧、文脉传承、新旧协调、可行高效、参与互动”的原则
3.3 设计目标
尊重校园历史发展的有机脉络对校园环境进行统筹、整合、完善,以最少的措施获得最大的成效;建立校园清晰有机的内在结构塑造完备的空间序列,创造生态的、人文的、互动的、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
4 校园环境整治
4.1 空间关系的梳理与重塑(空间层面)
通过前期的分析,空间上应形成一个有组织、有节奏、有表现的空间系统。
结合空间关系的梳理和对校园的分析,形成“一轴、一核、五节点”的框架和“序——始——承——起——-忆——憩”空间序列,以“线”带“面”的方式提升校园空间。
序:从兰工坪路到学校大门,有一段“S”形的上坡路。通过这一“序”才能到学校校门。
始:校园主入口,结合出入口的改造,使其形成校园的起始空间。
承:结合行政楼后绿地和校训雕塑,使其成为进入校园的承前启后的空间。
起:结合图书馆前广场和实验楼围合的庭院,使其成为校园核心空间。
忆:结合设计学院教学楼前绿地,恢复原萃英门和加入工科院校特色,使其成为校园学习交流空间。
憩:结合大学生活动中心周边绿地,整合现有运动场地,形成生活区的休憩空间。
校园空间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空间载体,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创造多样化的、特色鲜明的公共开放空间,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4.2 环境景观的提升与完善(环境层面)
根据空间序列,充分表现空间定位,营造出具有时代感、更具活力的能够表现校园文化的环境景观。
4.2.1 求实路——“序”
从兰工坪路到学校大门,有一段“S”形的上坡路,才能到学校校门。道路景观性、可识别性较弱,体现不出入口的空间序列。主要是以遮为方法,以绿化为措施,加强空间层次,结合“S”形地形,营造出舒适、安全的空间。通过这一“序”才能到学校校门。取名“求实路”,取自【校训:奋进求实】。
4.2.2 敬教广场(入口广场)——“始”
现状入口只设置车辆管理系统,仅注重功能性,但缺乏形象表达。整合行政楼前及学校大门,强化入口空间。结合校园文化。取名“敬教广场”,取自【教风:依法治教、爱岗敬业、学高身正、教书育人】。形成一个开敞的入口空间,同时对行政楼及台阶进行处理,形成入口的序列关系。划分人行广场与车辆进、出车道,中心广场恢复原有理工大学校门,与扩大后的行政楼主入口踏步及水景形成对景,更加强调了校园的轴线关系。
将原有60、70年代,两个不同时期的老校门进行复原,加以改造,以新的材料及手法使得校门旧貌换新颜。让师生们即能回顾历史又能展望未来。体现了百年学府的文化传承。
4.2.3 奋进园——“承”
现状绿化很好,但是校训雕塑掩盖在绿化之中不突出,绿化层次较乱,空间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强。行政楼与实验北楼的绿地空间,以校训雕塑为中心,配以大面积绿化和围合休闲空间,使其成为进入校园的承前启后的空间,也使学生时刻牢记学校校训,不断发扬理工大学的优良学风。取名“奋进园”,取自【校训:奋进求实】。
4.2.4 红柳广场——“起”
此区域为校园核心空间,现状1#楼、高大雪松对场地的分割,使场地空间较为碎片化,空间性不强。作为老校区的核心空间,人文景观元素表达较少,难以表达学校的历史及学校特色。硬质铺装场地狭长,难以满足核心空间多元化的功能需求。
改造现学校图书馆前广场为学校的核心空间,使其成为学校的中心广场,成为学校集合、交流、活动等核心空间。取名“红柳广场”,取自【红柳精神】。尊重现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通过有秩序的景观元素的设置,建立能够充分表达学校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和有精神需求的处所,符合并能支撑场地在老校区的地位。空间的设置能够满足多元性的需求。强调景观性的表现,符合时代的审美需求。
通过首任校长雕塑、时间轴、左右两侧的石刻和时间轴地刻来彰显学校百年的发展历程。结合现有树木,丰富广场的空间层次和功能性,使其成为师生室外交流空间。整体设计强调尊重与表现。空间庄重大气、层次丰富,竭力打造校园内最具代表性的空间。
4.2.5 萃英园——“忆”
现状绿化单一,景观功能性较弱,场地缺乏交互性;场地内文化元素少;场地流线单一,缺少驻足场地。结合现有绿地,恢复原萃英门和能反映学科特点的工业雕塑,使其成为校园学习交流空间。取名“萃英园”,取自【萃英门中“萃英”两字】。
作为主轴景观节点的“忆”篇章,通过植入反映工大历史的校园文化元素。①复原5号楼机理,②陈列老设备,传承工大历史记忆,③复建萃英门。通过形式、色彩、材料的综合应用手法创建具有时代美感的景观风貌。使其成为师生休闲、交流、学习……的多元化功能空间,打造一处能够凸显校园特色与时代厚重感的景观场地。
4.2.6 勤志园——“憩”
结合现有场地,拆除原有第三食堂和清真食堂,利用原有高差新建地下壁球馆,屋面场地与原有排球场形成整体学生广场区域。取名“勤志园”,取自【学风:诚于态度、谨于理论、勤于实践、志于成才】。整个场地以几何划分空间,形成若干围合小场地及下沉空间,广场种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为一系列相连的休憩场地提供了林荫遮蔽。每个休憩场地都设有座椅、笔记本的电源插座等。从而营造出舒适的、高品质环境,倡导社交生活、体现学生朝气活力,提供更好的学生日常生活体验。
环境景观的好坏未必能直接导致学生的成才,一座环境宜人、充满人文气息且能够表现学校特色的校园肯定可以给学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影响。它是充满知识和趣味的、积极向上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景观应寓教于景、环境育人,它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充分的表现校园文化、学校历史、学科特点。
5 结束语
尊重悠久老校的百年历史,思考岁月打磨留下的痕迹,环境提升为老校揭开新的百年篇章。通过校园的环境整治营造出“功能完善,空间清晰,形态优美,景观丰富,人文显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