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存货审计风险控制策略探析
2020-03-01文|高倩
文| 高 倩
存货审计的相关内涵分析
简单来讲,存货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并且拟出售的相关原材料、尚未加工完成或者正在加工的产品以及加工完成的产品,存货涵盖的范围较广。存货审计是相关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多种审计程序对存货的存在、计价与分摊、完整性等进行审计,全面掌握企业存货的相关状况,为促进企业存货管理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存在的风险分析
相比一般企业,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存货数量、种类也更多,上市公司的存货审计难度也就更大。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的相关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上市公司分行业的统计显示,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这也会导致存货审计的总体风险加大。接下来,本文根据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存货审计的是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关的分析。
1.确定数量引致的风险。第一,由于上市公司的存货数量较多,因此在确定数量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会导致存货的数量确定不准确,加大审计的风险。同时,某些上市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等目的可能会对存货的数量进行作假。第二,某些存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存货数量难以盘点清楚。第三,针对某些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液体,审计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无法对其数量或者真伪进行准确的计量。部分液体甚至有毒性,对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第四,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如磅秤是否准确、称重过程中是否有移动导致计量不准等,都会对存货的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确定存货计价导致的风险。某些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生产环节较为复杂并且可能涉及到较为复杂的成本核算方法,财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可能会导致核算结果的错误,而审计人员在审计时由于疏忽或者缺乏胜任能力,并没有发现其中的错误,进而导致存货的价值被高估或低估。同时,对于某些价格较高的珠宝首饰,由于产品设计或者自身材质的区别会对产品的价格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上述影响价格的因素难以量化,对审计人员自身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在确定存货价格时更多的依赖被审计企业提供的价格数据,不利于对产品价格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
3.对存货进行监盘导致的风险。监盘作为存货审计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存货监盘那么将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存货状况的充分了解,从而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上市公司的存盘监盘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存在多个仓库的情况,没有采取有效地措施防止存货在多个仓库之间的移动,可能会导致多个存货的重复盘点,高估企业的存货。其次,监盘人员可能没有认真、负责的履行监督盘点的义务,只是应付了事,导致监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4.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引致的风险。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程序的执行者,其自身是否具备胜任能力对于存货审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某些上市公司的存货审计中,存在部分审计人员未能认真、负责的制定存货审计计划、严格的执行审计程序,缺乏应有的职业精神。同时,部分审计人员又不具备胜任能力,对特殊类型的存货难以进行有效的辨别、盘点,导致存货盘点错漏百出,账实严重不符。不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甚至会导致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5.上市公司自身舞弊或者错误导致的风险。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出于美化报表的意图,会通过财务造假的手段虚增存货的价值,而这些手段往往是经过精巧设计的,并且会被上市公司可以隐藏起来,无论是内审还是外审人员发现的难度较大,导致上市公司的风险加大。此外,前文分析过,财务人员在确定存货价格时,可能因为计算不准确导致存货的价格失真,而审计人员可能会因为自身的粗心难以发现相关风险,风险由此产生。
策略探析
1.提高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针对当前上市公司存货数量巨大、种类较多的现状,事务所在组建审计团队时应当配备经营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审计人员,同时要加强对审计底稿的复核与质控,强化对审计人员尽职尽责的教育及监管。
2.制定完善的存货审计计划。在对上市公司存货进行风险评估以后,审计人员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存货审计计划,根据存货项目的重要性程度,确定各类存货审计的范围,对于金额重大、单价高的存货尽量全面审计,对于不重要的项目可以采取抽样的方法,总之应当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确定合理的存货审计计划。
3.了解并对内控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审计人员应当了解上市公司与存货相关的内控设计是否存在、是否合理,存货的采购、发出等是否具备完善的控制,各个环节是否实现了职责分离,相应的出入库单据、采购发票等是否齐全、编号是否连续。
4.实施合理的实质性程序。在对上市公司存货的相关控制进行了解并测试的基础上,对存货实施科学、合理的实质性程序。重视存货监盘的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保证称量工具的准确性,可以在称量前和称量中多次校对;第二,对于同类存货多仓库存放的情形,审计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如标记、封存等防止存货的移动;第三,对于贵重物品或者特殊物品,审计人员难以判断的,应当借用专家的工作并对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