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审视角的公立医院合同风险管控
2020-03-01张文娟
文| 张文娟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合同是公立医院运营的法律依据,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公立医院应当对合同进行详细的梳理,构建科学的合同风险管控机制,细化合同类型,包括采购合同、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销售合同、人事合同、知识产权合同等,明确每一类合同的签订流程、审批程序、责任部门、归档管理等,全方位监控合同的履行和签订,最大限度地管控合同风险,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合同风险管控存在合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规范、合同内部审计内容较为局限、合同管控信息系统有待健全等漏洞,相应地,公立医院应当完善合同内部控制制度,重视合同风险管控流程中的内部审计内容,搭建和完善合同风险管控信息系统。
公立医院合同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合同内部控制制度有待规范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未严格根据合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的要求构建相应的合同内部控制体系,比如没有根据现有的合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医院合同的审核批准和签订的权限,没有清晰规定医院合同订立的范畴和标准,应当签订合同的事项未能按要求签订合同,或者擅自以公立医院的名义跟外部机构签署合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隐患。并且,在组织架构上,医院合同内部审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环境有待完善,难以发挥合同内部审计工作应有的效果。
合同内部审计内容较为局限
很多公立医院的合同审查仅仅局限于合同履行阶段,未能全面覆盖合同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医院的合同内部审计欠缺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管控,更多是医院的审计部门基于合同审计的基础上拟订的,涵盖了合同审计范畴、合同审核事项、责任科室等,未没有从合同风险管控的角度规范合同的立项、签订、分类、履行、变更等内容,缺乏一定的全面性。
合同管控信息系统有待健全
虽然很多医院购进或开发了合同管控系统,但是该系统未能充分涵盖医院所有科室以及医院所有业务范畴,没有把合同内部控制流程有机地融合到医院的合同管控系统当中,也就是说,有些医院的合同管理系统更多像是个“孤岛”,与外界信息数据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无法实现信息数据的实时和全面共享,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升,难以通过合同信息系统对公立医院的合同履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的风险评判。
基于内审视角的公立医院合同风险管控措施
完善合同内部控制制度
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可谓是一项复杂、庞大且漫长的工程,涵盖公立医院经营范围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应提高合同风险管控的意识,重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强调合同审计部门的重要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确保内审计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同时,公立医院应当严格根据合同风险管控的流程和规定,重新梳理设计医院合同管控的组织架构,科学设置相应的合同管控岗位,细分合同责任人的职责和权利,明确合同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清晰明了地规定医院合同的授权审核批准和签订的权限,各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分离的关系,避免出现越级审批或擅自签订合同的现象发生,并且明确合同的签署范畴和条件。相关责任人应当妥善管控合同专用章;合同实施部门应当严格把控合同内容的实施状况,实时掌握合同的履行状况,尤其对于即将到期的合同,应当启动合同风险预警方案,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较大问题的情况,应当立即了解状况,查明原因,及时补救;财务管理部门应定期与各合同的实施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协调相关财务收支的问题;合同管控部门应当做好合同的登记,根据合同签订的时间、紧急程度等,定期统计、归档合同,根据不同的合同类型,详细记录合同的立项、签订、履行、变更、纠纷信息,在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审计合同,一旦合同出现问题,应当跟相应部门的责任人沟通,提出整改措施。比如对于采购合同,合同管控部门应注意遴选供应商,制定全面的供应商档案,及时跟踪医疗物资售后服务质量;对于基础建设工程施工类合同,合同管控人员应注意管控工程项目的预算信息、实施阶段的质量、工程洽商、工程项目款项结算等内容;对于物业服务类的合同,合同管控人员应当注意物业服务的质量、物业服务人员的态度等;对于对外合作类的合同,合同管控人员应注意合同费用的收取情况、合同履行效果、合同法律风险等内容。
重视合同风险管控流程中的内部审计内容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的经济合同以购买医疗物资、医疗设备、建设住院大楼、科教管理等工程施工项目、承接医疗技术服务为主,虽然各个公立医院的合同流程有所差异,但是总体上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的合同内审审计工作涵盖项目投标、合同起草、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款项结算、合同归档,甚至合同纠纷等过程,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重视合同风险管控流程中的内部审计内容,加强合同监督力度,制定符合医院特性的合同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及时反馈合同内部控制信息,使医院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比如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医院合同内部控制的实施状况和成效,促进合同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合同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有效地降低公立医院的合同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建议,开展合同条款的修改工作。比如公立医院在招标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中标单位和本院科室的串通行为,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在合同签署阶段,重点查看合同内容和招投标的结果是否相符,并且参与到招投标过程中,监控招标行为。为了提高医院合同内部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掌握医院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专业地审核合同,面对法律关系复杂、影响深远重大的合同,应当组织多个部门,包括法律部门、研发部门、财务部门、合同管控部门等,共同讨论合同事项,完善合同的条款内容,并且征求外部专业律师的宝贵意见,保证医院合同的合法合规合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潜在的经济纠纷,有助于降低医院的合同风险。
搭建和完善合同风险管控信息系统
在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公立医院应基于内部审计的视角,根据本医院医疗业务的特点和实际管理的需要,搭建和完善合同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完善合同管控的内容和流程,真正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医院的合同风险管控工作当中,融合不同的系统信息数据,使各科室的有用信息可以实时共享,各个系统的信息数据可以相互应用,确保医院信息数据最大限度的利用,保证合同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且,合同管控系统应能全面覆盖合同业务系统的所有功能,各项合同业务活动能够完美地实现信息化管控,合同业务活动中的各项风险要素应当嵌入到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当中。
结语
总而言之,合同的风险管控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往往涉及到资金往来,关系到医院的经营发展。同时,对经济合同的内部审计可以提升医院经营活动的有效性和价值。
因此,近些年来,公立医院的合同风险管控工作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各个科室也在不断提高合同管理的规范性,拓宽内部审计的工作范畴,肯定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尤其需要基于内部审计的视角,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明确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优化医院合同内部控制体系,严格管控财务付款审核的流程,提高合同管控精细化水平,有效地评估合同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合同风险,切实维护公司的合法利益,保障公立医院的持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