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规律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2020-03-01熊茂华

经济师 2020年7期
关键词:周期性时滞结构性

●许 胜 熊茂华

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10 日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当时,中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于什么历史背景,实质是什么,企业做什么,到目前为止,企业还没有认识到位,有必要进行研究,为企业提供一个思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①的一场改革,是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由政府主导的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新思路。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发展,要求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任何一方过剩,无论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还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态势就会被打破。总供给过剩,市场价格低于成本,会导致企业亏损;总需求过剩,市场价格高于成本,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两种现象会给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损失。

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通常采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计划手段通常是政府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财政货币政策,主导、调控国民经济运行方向和规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决策依据;市场手段通常是企业利用市场规律决定投资方向及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计划手段与市场手段侧重点不同,计划手段倾向于宏观方向,市场手段则倾向于微观运行,不能偏执一方。我国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国民经济相对平稳、快速发展,是这两种手段有效配合使用的结果。如今,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2019 年 GDP 接近 100 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 超过了1 万美元。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满足中低端日常用品消费的同时,部分消费者向高端商品方向迈进,并逐渐形成了市场规模。而国内市场,许多中低端商品供过于求,一些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出现了结构性供求不平衡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我国高端商品大量进口的原因。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推进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及其效率的必要选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改革,也是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改革。全面深化经济结构改革涉及到国家未来长远发展,需要有足够的权威和资源的全力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任何一个微观主体是完成不了的,因此,需要政府来主导。政府主导的行为带有计划性,计划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计划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方向,协调资源配置,顾及民生,提高整个社会发展速度。所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为主体的行为,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的一场更高层次的资源配置行为。重新配置生产要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企业对市场供求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市场供求规律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性

产品升级换代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消费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科技进步很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一种新产品从研发到投放市场的周期大大缩短。企业从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到被市场淘汰,又开始新一代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如何把握好产品研发节奏,需要精心策划。如某一产品进入市场后,没有获得足够的收益,第二代产品就研发出来投放市场,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对于消费者而言,某一产品还具有使用价值,不会轻易淘汰更换新产品。同理,社会上对某种产品存在很大需求,而企业没有及研发生产出来,那么市场就会转移到国外,对企业就是机会损失。所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把新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与消费者的需要关联起来研究,做出合理决策,以追求效益最大化。

(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周期性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还需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全社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决定了商品市场的大小,再好的商品,没有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支撑,这样的供给就不可持续。对此,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水平来决定投入规模。如今,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作为理性的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决定消费顺序:先是日常生活用品,再到大宗商品,进而是奢侈品。大宗商品或奢侈品的消费,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形成了消费能力的周期性。比如,有一消费者年收入10 万元,扣除日常生活开支3 万元,一年节余7 万元,若购买一套价值100 万元的住房,首付三成30 万元,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其余70 万元加利息需要10 多年时间才能还清,在这10 多年时间里,该消费者没有能力再支付其它大额消费项目。因此,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特别是提供大额消费项目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否则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三)市场时滞的周期性

任何商品从投放市场开始到消费者普遍接受进而形成市场规模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之为市场时滞。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简单易学,价格低廉,消费者随买随用,而对于性能比较复杂的商品,消费者需要较长时间去熟悉。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心理因素,即消费者从心理上能否接受该商品,这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知识因素,该商品能否会使用,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市场时滞。市场时滞与消费者的认知水平有关,认知水平高的消费者就接受快,产生购买欲望就快,否则,就慢。新一代产品开发出来,还会存在这样的市场时滞,市场时滞存在周期性。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对措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主导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的一场改革。政企双方要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高端供给,以满足高收入消费者的需要。根据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性、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周期性和市场时滞的周期性,政企双方需要统筹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

(一)根据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性,把握好产品研发、投放市场的时机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一代产品问世后,新一代产品投放市场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用性能更好、质量更高的新产品来代替老产品是一般消费者的选择。为此,企业要根据产品的使用寿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社会普及率来规划投放市场的时机和生产规模。比如,电视机自诞生至今已有90 余年的历史,从黑白到彩电,从背投到液晶,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有些家庭还没用过黑白,就直接买了彩电;没有用过背投,就直接换成了液晶,期间出现过彩电、背投及相关配套元器件厂家产能过剩,损失巨大。

(二)根据消费者消费能力的周期性,提供相应档次的商品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是由收入水平来决定的,收入大于支出部分积攒起来用于后期消费。消费者根据收入水平规划消费去向,积攒几年用于购买住房,积攒几年用于购买汽车等大额商品的支出,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改革开放初期,消费者收入主要用于改善日常生活水平,随着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转向于改善住房条件和家用汽车上。近些年来,部分消费者积攒了大量财富,对生活质量和品味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这类消费群体的需求,开发、提供相应档次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我国部分消费者到国外购买高档奢侈品,仅2019 年,中国人全球奢侈品消费额达到1527 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40%,尤其钟爱化妆品、首饰、珠宝、箱包等。对此,国内相关企业应该加大投入,研发出高档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实现进口替代。

(三)根据市场时滞的周期性,加大教育普及力度,倡导终身教育

市场有商品,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有需求,商品再好,消费者不会接受,就形成不了市场,因此,教育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把钥匙。近些年来,许多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于消费者认知水平的提升速度,为此,政府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对于提高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电脑市场,得益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高校多年扩招及各种社会培训而形成的具有计算机知识的庞大消费群体,仅2018 年中国计算机整机销量就达到了34800 多万台。可以这样说,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今天的教育水平,决定了明天的经济发展水平。

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政府主导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而做出的顶层设计。企业应抓住机遇,着眼国内市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扩大高端商品的供给,争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注释:

①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https://baike.baidu.com/item/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882264?fr=aladdin

猜你喜欢

周期性时滞结构性
带有时滞项的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一阶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一类时滞Duffing微分方程同宿解的存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