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引导与强化

2020-03-01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防控疫情思想

●黄 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以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使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重大疫情的特殊条件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及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一、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但理性认识模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特别多,来源特别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大学生是思想较为活跃的群体,善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大学生的分辨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阅历不足,缺乏对疫情敏感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在面对带有煽动性、观念错误性的舆情传播时,很难把握事件的全貌,做出客观的判断和理性的认知。如不能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就会引发不理智的行为。

2.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强,但具有较大的波动性。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阵地。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很高,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参与意识。一些国家的政客和反华势力,利用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问题对我国的制度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渗透,借机炒作民族、宗教问题及热点问,扶植意见领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来煽动青年等。疫情防控过程中,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和谣言谬理,大学生还处在自我认知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并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干扰和蒙蔽,容易催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

3.大学生信息传播网络化,但媒介素养有所欠缺。“00后”大学生以网络为重要的日常生活工具,他们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习惯在网络上通过多种平台发表言论或发布信息,对舆论信息迅速关注、转发和评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隐匿性和扩散性,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疫情信息充斥下,大学生在对疫情的关注和讨论过程中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和个人所利用,将未经核实的信息进行散播,造成虚假信息以讹传讹并在网络空间持续蔓延,进一步加速了认知混乱,给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造成威胁。

二、重大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

1.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中西方文化的交锋日趋激烈。疫情防控期间,不良思想言论和虚假谣言背后隐藏的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网络舆情引导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活动的主力军,网络为大学生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同时,网络的自身特征也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了挑战。当前,大学生高度关注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冲击及对学习生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担心学业,错过就业时机等。面对重大疫情这场舆论大考,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对高校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内在要求。

3.价值引领亟待加强。在疫情防控期间,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中夹杂着各类声音,混淆视听、扰乱舆论,增加了舆情风险。大学生充满激情,容易被激发社会责任感,也容易陷入不良思想言论的误区,带来意识形态风险。如何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特殊情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引导的主动权紧紧把握在手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重大疫情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1.突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疫情防控过程中,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及由此凝结而成的“抗疫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解读抗击疫情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从战"疫"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感悟“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思想根基。

2.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重大疫情背景下,一是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及时开展线上主题教育、党团活动等,展示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和生动的战“疫”故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二是对“抹黑中国”“甩包中国”等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网络上的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及时有效地发出正确声音,确保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其在舆论引导中发挥正向作用。三是以线上教学为基础,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握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特殊性,突出育人价值,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3.塑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面对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上大量的负面消息和谣言,一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及时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二是要加强网络监管与维护,培养学生法纪意识,严格执行信息传播规定,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对造谣和传谣的人要敢于进行制止并举报,引导学生做谣言的终结者,净化网络传播渠道,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三是要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建设,支持引导大学生寻找和宣传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激发青春正能量,利用网络的传播优势,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防控疫情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思想与“剑”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