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台地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人民公园为例
2020-02-29陈宗才
朱 昊 陈宗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背景
目前对于山地城市而言,已经形成了由山地学、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构成的多学科体系,但由于其特殊的空间形态,其城市建设发展与规划研究仍处在摸索阶段。随着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公共空间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
台地空间作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利用原有的台地地貌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也可以是在山地环境基础之上利用高差建立的台地公共空间。
2 构成及特点
由于台地空间因其特殊性,依照其组成要素可以分为:
(1)高差:指基于地形高差所形成的公共城市空间。
(2)平台:指具体承担台地功能的各个平台空间。
(3)边缘截面:指平台与平台之间或整个台地空间与周边环境之间所交接的界面,通常采用硬质界面挡土墙的方式或用护坡加挡土墙自然放坡的混合处理方式。
(4)交通体:是指平台与平台之间的联系空间,诸如坡道、台阶、电梯等。
对于高差而言,不同程度的坡度和环境地貌都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台地空间的空间形态;对于平台而言,不同类型的环境地貌也可能直接影响各个平台的组织方式。台地空间由于其特殊的构成方式,极易形成变化丰富、空间独特、三维起伏、层次清晰、独立存在、个性突出的特点。
台地空间环境行为心理: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外部空间环境会造成人心理变化的机制,并以D/H 来量化表达人心理的感受,但由于平原城市公共空间和山地城市公共空间地缘环境的不同,且由于台地空间与环境接触面广、景观面多,相同的D/H影响因子也会使得台地空间显得使人感觉更加开敞。
图1 台地空间环境心理示意
3 重庆市人民公园
重庆市人民公园地处解放碑商圈,修建90年有余,期间历经多次重建改建,现状位于半山腰,依托山坡地形大致呈垂直叠加构成,在每一个台地平台上呈现出和山势有机组合的布局形式。
公园原本上属于纪念性公园,在解放碑商圈发展的同时,新建的高层建筑破坏了旧城的原有格局,使得周围原驻居民丧失了许多公共空间,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自发的改变公园原本的属性逐渐转变成一个以休憩功能为主导的市民公园。
空间环境:人民公园由四层宽窄不一平台组成,顶层约1000m2,其他三层各300m2左右逐级向长江方向跌落。场地处于临江坡地之上,两侧通过梯道联系也成为公园的边界。
公园采用绿化与场地间隔不知的方式,植被约占每层的一半,整个园区都被绿色所覆盖。周围居民楼林立,结合大量的树木植被,创造出幽静的空间氛围。
当前情况:结合笔者调研来看,主要使用者是附近的居民,且集中在中老年年龄段在此进行休息或者休闲娱乐活动,单纯观景的人群极少。多数使用者对这里环境满意,但关注比较多的问题是环境杂乱、场地小以及缺少必要的活动设施。当前问题存在的问题:(1)视觉可达性差,不易找到;(2)空间层次不够丰富,缺乏完全开敞的和完全私密的空间;(3)空间狭小;(4)内部环境破旧、杂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情况。
环境心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结合环境行为心里学特征发现,在台地上的活动人群分布总是在靠近挡土墙一侧或是在临空挑起的边沿活动。其原因可能是趋于隐私性需求,因为台地空间的特殊性,人的视野在高的台地不能完整的看到下一层的台地空间,另一方面在临空一侧活动的人群更倾向于景观的需求,这里拥有更佳开敞的空间更佳通透的视野。
边缘效应:台地空间不可避免的会在边缘产生交接问题,不管是整个台地空间还是每一层台地空间都会产生这类空间。往往整体台地空间往往会变成整个大片的挡土墙和周边的建筑交接,每层台地在边缘也会产生诸如围墙、防护网等设施,形成使用效率低下的灰色地带。
图2 人民公园边缘及场地边缘范围演变示意
尺度界定:无论何种尺度层面的空间设计,归根到底都是人所使用的空间,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台地的尺度较为狭小时,尽管起初会设计一些实际使用功能,但它依然会沦为一个交通空间。另一方面,如果设计尺度较大的平台时,人们会自发地在台地的边沿活动,这又使得空间利用率变低。
策略:人民公园尽管历经了多次改建,但在实际使用情况上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些外部环境因素,诸如周围的住宅楼和大厦遮挡等,影响到了公园的观景视野,但更多的内部因素是在设计阶段所没有考虑周全而导致的。针对其问题,笔者从现实指导设计方面总结一些具体设计策略:(1).功能综合化,针对行为活动在台地边沿设置休息活动区域,在台地中部设计节点空间,激发台地中部空间活力提高空间利用率;(2)空间有机化,关注边缘空间,整个台地能否和周围建筑、山地环境有机结合,能否在边缘空间创造更多宜人的景观、适当的功能;(3)尺度宜人化,把握合适的空间尺度在设计前期进行有效的弹性功能组织规划等。
4 结束语
对于台地空间设计而言,首先最重要的是对于项目的定位,其次功能分区应当考虑山地地形中的行为活动特点而设置,并且功能区的划分需要结合地形特点而设置,既要考虑自发性空间的设置,也要对基本的功能空间进行统筹划分,提高空间使用效率降低空置率,台地功能布置较平地缺乏自由性,可以考虑“整分”的设计方法;空间的布局及改造在尊重原始地形的基础上,应当创造丰富的台地错层,体现应有的空间性格;台地空间的道路应顺应地势规划,规划时注意道路网络的清晰和道路的识别性,做到有效引导游览空间。台地的选址与设计需要结合自然地形特征加以综合考虑,不必刻意去追求一定的几何形状,应当顺应地形,极尽自然,利用原有的形态;必要功能与建筑的复合性,创造集约性环境,提高台地空间使用效率。
总的来说,对于城市设计层面的台地空间设计当下仍处在探索期。本文只能通过个别案例粗浅的剖析,形成具体的设计策略旨在尝试性的解决当下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