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2020-02-29李耀贵广东理工学院

数码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字电路体系内容

李耀贵 广东理工学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通讯技术引发的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同时引发了全球教育模式的创新,“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发展的需求下,我国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互联网+”教育改革方案,以智能手机、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结合大数据互联实施便捷、自由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时间、地理位置等条件获取知识,形成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方法中的重要革新。当前,这一教学放大在国外已得到充分的验证,例如美国在各阶段教育中引入网络教学,韩国制定ICT教育发展方案,英国2020地平线计划中针对教育提出网络教育平台等。

“数字电路”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课程,主要是以数字信号完成与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为主要教育内容。对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要求较高,鉴于其教育内容该学科对从主要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而以上两类教育除了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外,对动手能力及实物操作教学要求同样十分严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穿插大量的实验课程用于作证知识内容以为实践。

一、依托互联形成的教育优势及数字电路学科特点

互联网教育形式的发起源于美国小布什执政阶段,该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知识获取途径,具备“高互动性”、“开放性”、“碎片化”等特点。而“数字电路”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频率快”,“知识体系重实践”等特性在传统教育中是无法通过单一的“课本教学”能够实现的,因此,基于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应对“数字电路”学科特点能够有效的提升教育质量(图1)。

1.线上线下的互联网开放性

互联网教育具备高强的时效性,大数据时代,知识体系更新速度约是此前的近十倍速率,而由此引发前沿技术变革是的教育内容必须具备快速补充的特点,通过准确把握世界技术的发展方向,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反之,当教育内容无法有效的贴合前沿知识点的变化,无法达到学习内容的生产适用性,那么教首先教育的意义就出现了偏离,而由此产生的人才断层将对国家产业发展、技术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互联网具有的共享性,是的其本身的信息广域的融合特性,能有有效的开拓知识体系视角,丰富知识体系内容,同时,鉴于互联的传播功能,能够实现快速传递知识,从而达到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内容的作用,保证教育的应用性及实用性。其次,“互联网+”开放性大大降低学生获取知识的门槛,学生可随时随地可以移动终端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课程信息,能进行交互式学习和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

2.线上线下的互联网互动性

教学是一种互动性行为,“教”与“学”在首先保证教育方和学习方的基础上,通过交流提问等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承,在这其中缺一不可,而互联网教育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凸显,在这里,没有区域分别、没有性别分别、也有身份分别,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平等的关系讨论问题学习知识,相较传统课堂教育而言,更为自由且隐秘,能够促进在学习过程中传教提问解惑的教学过程。其次,以互联网而衍生的教育内容体现方式上丰富多样,由多媒体、语音教学等形成,区别于传统教育言传身教课本为主的教育方式,在一些高技术含量实验问题上,多媒体可以以问题为焦点反复实现教育内容,而学习方也可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学习,互动性较强。

3.互联网碎片化特性

网络信息的碎片化,是将指信息需求个性化、传播时空拉近化、传播内容统合化进行整合。从知识的学习过程来看,要是的知识成为体系并实践于生产必行将所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完成学习承受到知识体系构建再到实践应用三个基本环节的组成,以我们常见的翻转课堂来说,知识体系是传统的前人经验总结形成,而知识体系授予则主要以老师为主题,学生为接受,但是在知识应用方面则相对弱与以上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通过学生毕业前社会实习用于验证,而现代教育中单门学科知识体系往往无法满足社会生产需求,通过多学科跨领的知识结合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就涉及不同知识学习需求,基于教授体系的综合性,和传播实践方式,基于互联网形成线上线下教育方式中,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需求以及未来就业目标选择个人知识需求,其次,在知识学习传播方式上,可结合自身接受效果的方式方法选择视频教学、音频教学等不同手段,最后在传播空间上,互联的便捷性,完全满足传播时空条件,逃脱书本。

二、数字电路学科特点及教育问题

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性课程,“数字电路”对专业技术基础要求较深,结合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数字电路理论与设计两大能力,同时,该课程较为强调知识理论的实践应用,因此,数字电路的课程内容必须尽量具备丰富的知识与实践内容,但由于我国教育内容,相对在学时及教育方法中较之其他课程也相对繁重。根据教育内容及教育学习方法,我国这一课程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方法、学时、实践三个方面。

1.课程教育内容涉及庞杂

数字电路课程的强理论性使得其知识理论体系十分庞杂,教育内容涉及多维,在教育教学中,基于这一问题,传统教育中教师会多集中于课本知识论述,对关键的“芯片技术”、“电路设计”等问题,进行强化讲解,重点理论论述本无可厚非,但作为一门强实践类课程,单一的从课本知识进行语言描述,往往使得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掌握同时,抽象的理论论述更可能会是的学生对知识学习兴趣产生“背离”。

2.课程构造组成需要较强的实践组成

数字电路课程除了理论体系的复杂以外,鉴于其的实用性,其更为重要的组成则是实践课程。目前,国内大学、职高、技校等教育单位在“数字电路”领域都开设有相关课程,同时配合课程,基本具备实验相关设施及基础,教学方式也通过理论加实践完成,但是,就实践与理论课程相较而言,存在严重教育偏失,重理论而轻实践,总结愿意,主要由两点构成,第一,设备高成本导致学校在课程教育上忽视教育实践安排。数字电路实践器材属于高精密仪器,其价格较高,且维护费用也相较高昂。第二,学生在知识理学习阶段操作失误在所难免,对设施损害及耗损是必然的结果,但对学校而言则是一种高消耗损失。结合以上两点,在较多学校实践课程明显少于理论课程。

3.课时较短,知识及实践体系教育不够扎实

“数字电路”课程的强理论重实践特性注定这一领域学习必须通过知识联系实践而完成,不同于文学教育,学生在学习“数字电路”知识并用于验证实践的同时,除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外,需要耗用大量时间,形成知识累计丰富,和动手能力,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对课程安排具有严格课时设定,因此较多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而有无法通过实践课程验证的情况下,不远多花时间完成补充解惑,长此以往除了成绩不达标外,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最终荒废学习。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针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及延续

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借助互联网广域的知识域补充特性,可以完备数学电力方面前沿知识及时更新,通过,新技术应用改变传统知识体系,强化课堂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中科技发展技术改变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以致用效果。同时,依托互联网这一职能,也可以是的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不断补充,改变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固守”态度。

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弥补教育模式

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典型性课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得到扩展及补充,学生可通过微课、微视频等教育途径,改善传统教育刻板的书本教育,跳脱课堂的固定教育模式,且生动的教育方式,与传统“言传身教”教育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学习。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专业技术教育重在对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培养,课本教育通过知识灌输让学生获悉理论,而实际操作才是教育价值的体现,当面对学校实践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托互联网形成的虚拟实验场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以及对课堂知识的验证,同时,互联网形成的线下作业及练习形式更为新颖特和实际。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充分的时间调配性及教育自主性

物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通过移动终端等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的完成线上线下学习及练习,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随意调配的学习时间是的学生可以整合自身碎片时间完成学习,在便捷化的同时,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抗拒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字电路》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线学习后,再到课堂上去学习、巩固。这种现代化、自由化、人性化的教学环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数字电路体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技术的应用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基于数字电路的定时器的设计
探究数字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问题
主要内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实际数字电路中冗余故障探析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