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须静观止:潘氏祖孙三代的鉴藏活动(上)

2020-02-28李军

收藏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题跋嘉庆书画

一、烟云过眼

潘奕隽祖孙几代人收藏的趣味,仍是明清传统一路,以书画、碑帖、古籍为主。因潘奕隽晚年名重江南,南北收藏家自四面八方来苏州,无不系舟花桥头,携古物上岸,登三松堂,访潘奕隽、潘世璜父子,入西圃,赏书画于须静斋。

与古为徒的生活,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潘奕隽退隐之后,日渐增多,尽管《三松老人自订年谱》并未逐一详记,却也有一鳞半爪存焉。《潘氏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虽说只提供了部分潘氏鉴藏活动部分数据,但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潘氏三松堂书画记》共著录潘奕隽祖孙几代所收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180件,其中绘画162件、书法18件。《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记录潘奕隽、潘世璜父子过眼书画、金石碑帖与图籍共有276件。其中,书法95件,绘画118件,金石碑帖图籍63件。两书所著录的藏品,显然只是潘氏鉴藏的一小部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书画类中唐宋时期作品14件,元代作品28件,明代作品170件,清代作品124件。①其中,元四家、吴门画派、清初六家的作品深受潘氏的青睐,与之后过云楼的书画收藏趣味前后呼应。

除了从寺庙或黄丕烈处看到唐人写经外,潘奕隽经眼书画中,唐代之物仅苏州范氏家族所藏的唐咸通二年(861)范隋告身卷(图1)。范隋为范仲淹(989~1052)高祖,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定居吴县,为迁吴之祖。此告身后有宋范正国、汪伯彦、章杰、王安中、吴升之、刘防、宋瀚、程敦厚、周聿、马居中、赵奇、许忻、曾几、吕稽中、吕坚中、刘岑、赵戬、吴曾、谭惟寅、任希夷等20家题跋,另有元曹鉴跋、高昌偰观款。清初顾复《平生壮观》卷一著录,刘九庵《记<宋人跋唐范隋告身>卷》一文曾加考证,认定原卷中尚有宋人李谬、卢奎、汤仲友三家题跋“于康熙中期以后,被裁割出去,而装配于其它墨迹之上”。②范正国为范仲淹之孙、范纯仁第五子,潘氏四梅訇旧藏宋扬补之《四梅图》卷的受画人范直筠(端伯)就是范正国之子。据《须静斋云烟过眼录》所载,嘉庆十九年(1814)二月二十一日,潘奕隽曾从范家借观此卷及宋范纯仁告身卷,同年三月初一日,潘奕隽为题观款。元人题跋之后、此行观款之前,已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十一月二十七日,潘奕隽与钱大昕一同观看此卷的记录。此卷于1954年,由范氏后人共同捐存南京博物院,告身文字百不一存,几同素绢,与潘奕隽所见时“墨迹如新”,已有天壤之别,不免令人浩叹。

此外还有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的告身,此卷目前已知有三胞胎:一本藏日本有邻馆、一本藏南京博物院、一本藏苏州博物馆。③潘奕隽所见系苏州博物馆藏本,告身后仅有宋任希夷、明吴宽两家跋(均未钤印),任跋右下角钤“潘奕隽观”白文方印,卷中另有“钱立群氏审定真迹”朱文方印,与唐范隋告身一样,是曾经钱泳鉴赏之证也。南京博物院藏本卷前有元虞集隶书题“鼎司巽命”四字引首,后有宋绍兴三年(1133)九月甘六日李璆跋(似即从唐范隋告身后移割而来),以及宋任希夷,元赵雍,明吳宽(钤“原博”朱文方印)、张凤翼,清陆时化、范寅、范钦明等跋。以鉴藏印观之,此卷曾经陆时化(1724~1789)、陆愚卿父子收藏,李璆跋一纸上有陆氏藏章,则唐范隋告身后三宋人跋至迟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陆时化题跋前,早经割裂。此番数卷联袂登场,更有潘奕隽题跋之《麦舟图》卷(图2),记范纯仁父子轶事,相得益彰,可谓70年来未有之盛事。

宋人法书,潘氏旧蓄《宋名公书翰册》为铭心绝品,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竭力求假,终未果。幸唐宋两告身卷后,绍兴间题跋已洋洋可观,可稍弥其憾。元人书,潘氏旧有鲜于枢《老子道德经》一卷,乃潘世璜岳父陆恭松下清斋物而入须静斋者,经潘介繁及其子之手,复经颜世清、叶恭绰藏奔,《遐庵清秘录》著录,今归故宫博物院,亦未能来苏,令人怅惘。因辗转向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借鲜于枢《十诗五札》卷,收录鲜于氏《支离叟诗十首》(并序)(图3),以及与悦斋知府、澄虚真人、巡检吾侄等书札五通。此卷曾经陆恭、汪毂、陆心源(潘遵祁亲家)等递藏。卷后有王文治、潘奕隽题跋。潘氏跋云:

鲜于太常书名与松雪翁埒,兹十诗五札为渐门居士所藏,浑古仓秀,无侧笔取媚之习,以视吴兴,殆有过之无不及也。可宝可宝。嘉庆己巳长至日题,榕皋潘奕隽。

潘奕隽本人精通书道,从9岁开始临习柳(公权)书,每日百字,“心甚乐之”。15岁时,因塾师宋永浩精于书法,潘奕隽受其影响,纵观晋唐碑刻及前人论述诸说,宋氏授以右军笔阵图,令习悬腕书。后则师法董香光,得其胎息,上溯松雪。乾隆三十六年(1771),一度大病几殆,九月下旬,梦中遇董其昌,求书七绝一首,并向舟子索莲子,醒后病渐愈,绘《水云图》记之,彭允初为记,从此自号水云漫士。

潘奕隽平生所见所题古人书迹,或当以赵松雪、董香光为最。据《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记载,潘氏父子经眼赵氏墨迹有《杭州福神观记》《头陀寺碑》《仇副使墓志》《过秦论》《谷仙赋》等。嘉庆十五年(1810)五月二十五日,潘氏父子在松下清斋见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的同时,并见赵孟頫书《仇锷墓志》卷,今藏日本京都阳明文库。嘉庆二十三年(1818)二月二十七日,又有单行轩送看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与《仇锷墓志》类。此卷后但见吴荣光、周寿昌、杨岘三家跋,并无潘氏父子痕迹,然确经其赏鉴。上海博物馆藏赵孟頫《南谷帖》卷(图4),与《杭州福神观记》卷同来吴门,此帖系赵氏致南谷子(杜道坚)信札,为潘氏好友钱泳旧物,嘉庆二十五年(1820)二月二日,潘奕隽过梅溪馆,观此题款,以志眼福。同年四月初一日,潘奕隽游象山,登北固山,归舟过无锡,秦瀛招同斌良集于寄畅园。斌良出示赵孟頫《仇锷墓志》墨迹,此为第二次见它,忽忽又十载,宝物无恙,潘奕隽矍铄依然,却未落墨,事见《三松老人自订年谱》。或以潘奕隽晚年好为题跋之事,事实上却未必,盖大率为友好所求,盛邀之下,不便谢绝,如为《兰雪堂图》《秀野草堂图》(图5)之类,皆如是。

明人书法,潘氏父子尤推重董其昌,书亦类之。其自藏王鏊《自书诗词》卷可算作个中逸品,潘奕隽曾三题其尾。亲家陆恭投其所好,乃以董氏行书《自作七言律诗三首》卷赠之。此卷前潘奕隽大字题“华亭妙品”四字,尾并有跋:

文敏书晚年参用颜清臣、徐季海、李北海法,初年纯用右军,偶参襄阳笔意。此为初年之作。嘉庆丁卯,谨庭携以见赠,因识。奕隽。

“烟云四合”展中,上海博物馆藏董其昌书《先世告身》册前护页亦有潘奕隽题“华亭墨宝”四字。潘氏自蓄一卷,自言乃董书之白眉,即苏州博物馆藏《为高悬圃临古帖》卷。此卷凡7段,计临钟繇、王羲之、褚遂良、欧阳询、李邕、颜真卿、杨凝式、苏轼、米芾等9家18帖,清初为高士奇所藏,旧由8段拼接而成。据康熙五十二年(1713)其孙高岱称,此卷曾借人,归还时发现其中一段及高士奇跋一节被割去,以致残缺,惩于此,之后不再外借。卷后潘奕隽题云:

思翁常云,襄阳少时不能自立家,专事临摹帖,人谓之集古字。有规之者曰:须得势乃能传,非用功深不能得势。今观此卷,知思翁之于古人临池之功深矣。偶过友人斋头,见所书《阿房宫》,小楷精妙殊甚,然恐是小年作。是卷所临,皆深入前贤堂奥,当是中年杰作,可宝也。

时在嘉庆十五年(1810)四月,距他在钱泳家见赵孟頫《南谷帖》不过两月。《为高悬圃临古帖》卷后有光绪三年(1877)六月,潘遵祁题记,可见其祖对此卷之珍爱与宝视:

余年十余岁,见大父临摹此卷,常置案头,护如头目。偶展于仿纸上,墨未干,印一“霄”字于背,惋惜久之。时方以重直得之,叹为文敏生平第一杰作。秘阁所藏董卷,亦以此为第一至宝。愉快之色,至今仿佛在目。卷中跋语作于嘉庆庚午,余年才三龄,此卷固犹在他人手也。自膺大故,保护手泽几乎五十年,今余已七十矣。

正因祖父對之喜爱有加,潘遵祁将家藏宋元人书简、扬补之《四梅图》、王蒙《葛稚川移居图》、唐寅《黄茅小景图》卷等悉数售去时,仍保留此卷,传之子孙,最后由其孙潘慎明捐存苏州博物馆。

潘奕隽深通画理,乾隆三十二年(1767)养疴闭关永定禅院期间,与翟大坤讲习六法。后与王宸、罗聘、改琦、夏翚等画家颇多交往。乾隆三十八年(1773)春,好友罗聘在京曾为潘氏画《墨兰》册,其本人喜兰,亦善作兰花,曾绘横卷赠之改琦、沈恕等。乾隆五十九年(1794)五月,潘氏从陆氏松下清斋获观明末顾眉、范珏《丛兰图》卷,并题云:

右顾横波、范双玉《墨兰》各二幅,吾友谨庭既重装成帙,复命予题其尾。予惟旧院风流,人艳称之,而遭际之盛,无如眉生。双玉一秦淮女子,而渔洋尚书至形诸诗篇,必之范云,则其才调之美,固不独能画兰而已,何旧院之多才耶!避暑闭门,盆兰绕榻,展阅数次,屏间纸上香气拂拂,沁入心肺,濡翰题讫,归之谨庭,殊惘惘也。

此卷后经吴云二百兰亭斋,归顾氏过云楼。潘氏自藏之物内,明陈元素(古白)所作《墨兰图》见于《潘氏三松堂书画记》者就有三件之多,其一系其岳父史明炯旧藏,由妻子史氏携来者。三件之外,苏州博物馆藏有一卷潘氏后人捐赠之陈元素、刘原起、钱允治等人合作《幽谷生香图》,亦是其家传墨兰集锦之作。

注释:

①相关藏品统计数据,均根据丁小明《从三松堂到须静斋——清中期苏州贵潘书画鉴藏活动发微》,收入《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论文集),译林出版社,2019年。

②收入《刘九庵书画鉴定文集》,文物出版社,2007年。

③李军《(范纯仁告身)未去国》,收入《春水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责任编辑:田红玉)

猜你喜欢

题跋嘉庆书画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小小书画廓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梁启超藏书题跋述略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