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大文章
2020-02-28
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是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重要使命。内部审计直接面对单位的内部治理,而单位内部治理的完善与内部审计“经济体检”的质量水平紧密相关。
何谓“经济体检”?
一曰“治已病”。就是要充分发挥单位党组织以及主要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的体制优势,给予内部审计权责一致的独立审计舞台,在党和政府重大政策的微观落实和单位治理、权力制约等方面,不但能查“病”、及时发现问题和深刻揭露问题,而且能治“病”、找准“病”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并追踪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到解决问题,构成一个完整的审计工作链。
一曰“防未病”。就是要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病”。“治已病”是针对现状,着眼“治病救人” ;“防未病”则透视演变,着眼单位治理的健康运行与行稳致远。它既要长效追踪审计整改建议落实到位情况,又要力求提出制度性、机制性的审计整改建议,为内部审计发挥好我国审计体系的基础性监督作用履职尽责。它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的常态化“经济体检”功能,是中央审计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我国审计体系的整体功能。内部审计应从我国审计整体“经济体检”功能的高度来定位,主动提高政治站位,自觉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应通过自觉接受单位党组织的领导,紧紧抓住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单位治理的契合点,把党和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细化到单位治理、生产经营的具体实践和具体项目,真正落实到位;应通过接受国家审计的监督指导,通过内部审计协会的统筹协调,全面履行好新时代的内部审计职责。
聚焦单位的抓重點、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审计全覆盖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内部审计的计划和组织应当与单位的治理机制、管理目标、战略规划相协调。单位的重点工作就是内部审计的着眼点,单位的难点与短板就是内部审计的着力点。对单位的强项应着眼其更强和可持续稳定发展,对单位的弱项应促进其改革、创新或腾笼换鸟。内部审计的人力资源相对有限,为了保证审计全覆盖,做好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的双统筹非常必要。
聚焦生产经营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发挥好内部审计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中的特殊作用。内部审计熟悉本单位情况,要善于把单位的长远发展与审计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要立足单位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做好审计项目的选择。要把握好生产经营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之间的关系,适时调整内部审计的重点与审计组织方式,在企业面临重大方向选择和当前与长远存在巨大矛盾的关键时刻,内部审计要主动站到单位风险防控的前沿,全面提高项目审计的质量与水平,保证审计成果在单位治理层面高层次应用的效率与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把内部审计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内部审计效能,并促进内部审计效能转化为单位治理效能。审计就是要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这是审计的基本职责。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抓住事关全局的重要问题。内部审计的问题导向,重在风险问题发现及时、重要问题分析深刻、关键问题见解独到。目标导向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的过程。内部审计的目标导向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审计的目标导向,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一个是单位治理的目标导向,审计要促进单位治理目标的高质量实现。结果导向以达到目标为原则,始终不渝;以最后结果为标准,任何未实现或没有很好实现结果的理由与借口都不成立。内部审计的结果导向,就是要“治已病,防未病”,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内部审计的“经济体检”功能。
发挥好内部审计的“经济体检”功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需要常态化的制度性、机制性工程,它是内部审计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需要精心谋篇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