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胃汤治疗急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疗效观察
2020-02-28张永敏
张永敏
(新乐市中医医院内4科,河北 石家庄 050700)
急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胃黏膜对急性局限性或广泛性炎性改变[1],本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轻重程度不同,对患者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西医对急性胃炎对治疗多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剂、解痉剂等,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但存在着一定复发率,远期疗效不理想,且西药对不良反应较多[2]。近年来我国中医事业取得了长足对进步,中医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对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本研究应用自拟中药益胃汤治疗急性胃炎,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效果显著,先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胃炎患者6 0 例,均于2 0 1 8 年6月~2019年6月在新乐市中医医院内4科门诊接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6~59岁,平均(38.8±9.6)岁;病程1~7 d,平均(2.9±1.2)d;病理分型:化脓性13例,糜烂性15例,腐蚀性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58岁,平均(38.4±9.8)岁;病程1~7 d,平均(2.5±1.1)d;病理分型:化脓性15例,糜烂性12例,腐蚀性3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急性胃炎,并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气滞血瘀证的中医辨证标准,并自愿参加本次临床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10032)口服,40 mg/次,1次/d,餐前30 min服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自拟中药益胃汤口服,药物组成:蒲黄、五灵脂、黄芩、丹参、白芍各20 g,栀子、延胡索各15 g,桃仁、红花、大黄、枳壳、青皮各10 g,沉香6 g,上述中药由新乐市中医医院中药房制备口服煎剂,真空包装,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用药7 d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主要中医证候上脘疼痛、呕血、食欲下降进行量化评分,各项评分范围为0~6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0%为痊愈;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90%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中医证候评分减少≥50%,<70%为有效;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有效的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应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上脘疼痛、呕血、食欲下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胃炎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0例,而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中医理论根据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将其纳入“胃脘痛”的范畴,胃部受凉、外邪入侵、情绪不畅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气滞血瘀证是本病常见的中医证候,中药治疗应以行气和活血化瘀为主[4]。益胃汤是我科的经验方,由蒲黄、五灵脂、黄芩等113味中药组成,其中大黄、枳壳、黄芩可清热泻火,行气消积,五灵脂可行气止痛;白芍可养血柔肝,缓中止痛;丹参、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心除烦;栀子、延胡索可利湿泄热,活血止痛;蒲黄可行血祛瘀;沉香可行气止痛。全方配伍共奏行气活血化瘀之功,对胃脘痛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本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表明自拟中药益胃汤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急性胃炎(气滞血瘀证)效果显著。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病例数较少,益胃汤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具体治疗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