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
2020-02-28杨静凤
杨静凤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187)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讲,介入治疗是其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且呈现成功率高和创伤小的优势,易被患者和医师接受。但在部分患者中,因对介入治疗的错误认识,对手术疗效、风险存在诸多顾虑,不仅会滋生自身负面情绪,还会对手术成功率造成影响,即做好该部分群体健康教育工作尤为必要[1]。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200例,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200例,随机纳入对照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即2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5:95;年龄上限为90岁,下限为35岁;162例为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30例为永久起搏器、8例为射频消融术。数据间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具体为:(1)术前沟通。和患者或家属初次见面时,应做好自我介绍,明确访视目的,提高患者接纳度;详细阐述手术室环境、相关人员,再通过介入治疗图片和健康手册的发放,纠正患者错误观念,譬如麻醉方式、术中配合法、有效咳嗽和憋气、术后注意事项等。
(2)健康教育。依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和经济条件等因素,施行科学的健康教育。①若为老年患者,均会对手术意外出现担忧,继而表现为疑心重和耐受性差的现象,可对该部分患者施行情绪疏导和心理安慰,再明确介入治疗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患者信任感。②若为中年患者,因过多承担家庭、社会责任,对介入治疗的担忧均体现在术后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等层面。于健康教育期间,可对该部分患者侧重说明介入治疗的目的、作用和预后效果,增强其治疗信心。③若为年轻患者,因害羞对疼痛存在极强的敏感性,过多的担忧术后不适感,但却羞于开口。针对该部分患者,应预先说明术中和术后不适感,指导患者积极应对,提高手术耐受度。④若患者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可选择医学术语;若知识层次较低,则可改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若经济条件差,则应规避手术费用,以免造成患者心理负担的加重[2]。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护理总满意度[3]。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手术成功率为97.00%(97/1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4/100),负面情绪评分为(23.78±5.56)分、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98/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90.00%(90/1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12/100),负面情绪评分为(45.22±4.53)分、护理总满意度为91.00%(91/1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3 讨 论
伴随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期间,不仅应注重治疗效果,还应侧重健康需求,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护理服务的高要求、高标准。以心内科患者为例,因饮食结构、疾病及介入治疗掌握不到位,且在疾病错误认知的前提下,对治疗、护理存在抵触情绪或行为,不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施行。而在此期间,健康教育则是以增强患者疾病知晓度为前提,通过介入治疗常见方案的阐述,譬如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手术成功率[4]。本课题可知,干预组手术成功率为97.00%,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负面情绪评分为(23.78±5.56)分、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则为90.00%、12.00%、(45.22±4.53)分、91.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总之,针对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操作,既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还可减轻机体恐惧感,改善护患关系,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