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胃肠多功能治疗对全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2-28谭海洋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治疗仪胃肠功能胃肠

谭海洋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二区,湖北 天门 4317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室自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肠疾病全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给予体外胃肠多功能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49.6±2.1)岁,从患病类型看,结直肠28例、小肠6例、胃部16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3±3.2)岁,从患病类型看,结直肠34例、小肠4例、胃部12例.从患病类型、性别及年龄方面看,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选入标准:患者年龄37~75岁;本次研究均已经参与患者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同意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并进行全身麻醉处理,术后持续进行胃肠减压操作。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取平卧位,连接体外胃肠多功能治疗仪,选择相应治疗模式,设置治疗频率后开始治疗,1次/d,20~40 min/次,餐后进行,疗程15天。有腹泻或便秘情况的患者,在治疗时可进行肠起搏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胃肠蠕动开始时间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排便时间指标与腹胀发生情况。评估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级、Ⅰ级、Ⅱ级及Ⅲ级,计算腹胀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9软件分析,年龄等指标用计量资料()表示,发生率指标用计数资料(n,%)表示,用t与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20.8±2.9)h、肠鸣音恢复时间(23.5±2.8)h及胃肠蠕动开始时间(8.9±2.4)h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指标情况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11.8±1.6)d、排便时间(68.3±13.8)h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腹胀患者14例,腹胀发生率28%,对照组术后腹胀患者30例,腹胀发生率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胃肠疾病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后,常因呻吟与疼痛,吸入大量气体,导致术后发生腹胀问题,同时由于患者术后进食缓慢,易引发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治疗胃肠功能紊乱以往主要依赖胃动力药物,但由于药物易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广泛发展,胃肠起搏已作为一种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的新方法,已取得了患者们的依赖。体外胃肠多功能治疗仪是一种符合医改政策、减轻患者治疗负担的治疗仪器。体外胃肠多功能治疗仪的原理是胃肠起搏,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模拟人体的胃肠生物电信号,利用胃肠起搏点的电节律活动,随着不同频率电流的驱动下,设置适宜的起搏参数,抑制异位起搏点的电活动或纠正患者异常的胃肠电节律,使胃肠产生节律性收缩或推进性运动,缓解机体胃肠功能紊乱情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胃肠蠕动开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患者14例,腹胀发生率28%,对照组术后腹胀患者30例,腹胀发生率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猜你喜欢

治疗仪胃肠功能胃肠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