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社会交流交融问题研究
——以天等县为例

2020-02-28周捷飞张兆龙

关键词:交融易地交流

赵 盼 周捷飞 张兆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全国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背景下,广西自治区全区范围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转入扎实做好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兜底和安置点后续管理等扶持工作阶段。目前,广西天等县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新社区管理混乱、易地搬迁人员社会保障及就业转型、新社区群众交流交融等问题。分析天等县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交流交融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程以及社会融合,促进地方民族团结,进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概况及主要成效

1.1 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概况

天等县地处我国南疆壮族聚居区,全县人口约46万人,主要有壮族、汉族、瑶族、侗族等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98.9%。全县46万人中有13.9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群众收入主要依靠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农业种植。 “十三五”时期,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和贫困人口搬迁工作进展顺利。天等县结合当地交通、地域、环境、资源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搬迁户意愿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科学规划了龙岩、幸福里、工业园区、龙茗镇等6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用于全县易地搬迁人口居住,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天等县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累计搬迁2116户,9731人,占崇左市搬迁总数的17.6%,其中龙岩安置点入住1110户,4440人,占全县易地搬迁人口的45.6%。

1.2 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交流交融工作主要成效

1.2.1 稳定就业创业

天等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约有13万 (13万人口的)劳动力,而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压力普遍增大,一些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更是难找到一份好工作。且随着易地搬迁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选择留在本地就业,以便赡养老人和照顾小孩,这种现象也对县城就业岗位数量提出了挑战。天等县为了稳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数量,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依托劳务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在县内创建 “扶贫车间”。同时,为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天等县还出台了 《天等县关于鼓励县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的实施方案 (实行)》,其中返乡就业、创业子女也可以享受就业就近入园入校政策,既可解决易地搬迁人口就近就业问题,也可解决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教育问题。

1.2.2 解决入学问题

天等县为了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分三步走:首先,政府部门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投入资金3亿元,选取230亩地用于建设学校用地,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子女 “有学上”的问题;其次,为了让易地搬迁家庭子女“上好学”,天等县教育局积极开展公开招聘工作,选调县镇学校中部分优秀教师作为新学校的骨干力量,保障学校正常运行,解决搬迁家庭子女接受优等教育的问题;第三步,天等县整合各方力量,解决搬迁家庭子女 “上、下学难”的问题,政府部门协调教育局、交通局、财政局等部门,采购7辆专用公交车,用于接送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子女上下学,一方面解决了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子女出行交通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分担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经济负担。

1.2.3 构建医疗保障

天等县医疗工作者经常分小组到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落实各项医疗政策,同时还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开展各种义诊活动。并且天等县医疗机构还根据各易地搬迁安置点规模大小,结合当地原有医疗资源,合理给予每个安置点配备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等,努力为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就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据现场调研和访谈得知,天等县在县城周边易地搬迁安置点都设有小区医疗卫生服务室,安排3名医疗人员在卫生室开展就医工作,保障安置点医疗救护工作顺利开展;在乡镇或者中心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政府部门也努力安排一所标准化乡卫生院或者一所乡村卫生室,组织乡村医疗工作人员进入安置点宣传医疗扶贫相关政策,真正将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健康问题放在心上。

2 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交流交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 管理服务滞后

根据走访调查发现,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社区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县城周边安置点之前一直缺乏相关物业管理,导致小区卫生情况较差,部分装修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随便在小区里面堆放,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直到2018年下半年,政府部门才对外公开招标物业管理公司入驻县城周边的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的生活环境才有所改善;乡镇或中心村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卫生环境较差,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跟不上的情况比较突出;同时,各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基础各异,文化水平,人员结构不同,导致小区群众交流上存在一定的问题。[1]较为突出的是县城周边的安置点,由于这些安置点人员来自全县各乡镇,相互之间不熟悉,急需社区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保障新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有序开展,提高群众幸福感。此外,安置点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不到位。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是开展群众活动的重要抓手,新社区、新群体的建立初期离不开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带动。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的村民中,共产党员人数不多,多为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等原因,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存在困难,难以起到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2.2 配套改革缓慢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一项利民工程,农民由泥草房、木房子搬进了小康房,本是可以提升幸福感的工作,但随着居住地的变化,家中物品可以带走,自留地却不能随之迁走,群众没有自己的耕地,新的居住点离老家较远,无法像过去实现自给自足,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导致一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幸福感不高,尤其是老年人,无论是思想观念上的扭转,还是生活习惯上的改变,都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2]其次,旧屋复垦工作进展缓慢。通过走访天等县易地搬迁工作工作人员、部分村镇村干和群众了解到,全县14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旧屋复垦工作均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有:第一,是村干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未能将旧屋复垦情况说清楚,导致部分村民以为旧屋可以不拆除;第二,年轻人愿意拆旧屋,家中老人不愿拆除旧屋,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2.3 社会融合乏力

通过对县城周边3个安置点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安置点群众均来自全县各乡镇,约有1/4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在安置点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多数老人和妇女文化程度较低,长期生活在农村,无法很快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导致在与人沟通,邻里交流交融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新社区群众之间凝聚力不强,遇到事情大多是置身事外。其次,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家庭多为壮族群众,只有少部分汉族家庭。[3]但就现状来看,民族文化教育宣传力度存在不足,民族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欠缺,群众集体意识有待提升,如何在交流交融过程中尊重彼此的文化,实现民俗习惯逐渐共通的同时保留自身地方文化特点,是下一步需关注的问题。

3 促进天等县易地搬迁人口交流交融的对策

3.1 完善管理体系

首先,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结合项目规划,确定工作计划,协调推进。同时,统筹后续帮扶管理措施,确保搬迁规划与扶贫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并道齐驱,围绕扶贫产业,将政策举措向新社区倾斜。[4]其次,重点抓好搬迁过渡期群众的民生问题,加强管理协调,推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等各项保障体系深入覆盖新社区,同时将党建系统、法治体系以及民族宗教工作融入社区管理,推动搬迁群众的交流融合。例如针对法治教育,各安置点可以先统计出新社区党员数量,掌握党员的分布情况,向上级党政部门申请建立社区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学法制、宣传法制活动,树立法制典型人物,引导安置点思想积极青年群众参入到学习法制、宣传法制的阵营中,将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入到社区管理,让每个新社区群众都懂法、 守法。[5]

3.2 促进社会融合

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社会融合是关键的一步。首先,应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到各安置点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主要通过 “新时代讲习所”、 “脱贫故事会”、 “大榕树讲堂”三种平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全县累计开展约500场次,参与群众约7万人。通过开展民族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积极产生内动力,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进一步稳定新社区秩序。同时,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营造起多元共生的文化交融环境。[6]例如在社区基础设施布局上要充分考虑民族特征,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满足部分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特殊的生活需求。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简单的搬家与建房子,更是要把群众的生活习俗与文化遗存 “搬” 出来。

其次,丰富新社区群众文体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天等县是南疆壮族聚居区,群众大多能歌善舞,保留着独特的壮乡民族文化,如“三月三”、 向都镇的 “霜降节”、 “打榔舞” 等都是天等壮乡群众特有的文化活动。目前,天等县政府部门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正努力深化改革,将壮乡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让壮乡民族文化和秀美的山川一起走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新的群众聚居地,新社区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群众中能歌善舞的特点,组织安置点群众进行社区“歌圩”比赛、社区篮球赛、社区排球赛等,丰富新社区群众业余时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7]

3.3 推动产业发展

中央领导指出 “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是最根本的源动力,城市的发展是民族交流交融的源泉,要促进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交流交融问题,就需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借助天等县独特的生态资源环境,努力打造生态产业,增加当地群众年均收入;同时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基点,转型传统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民,借助天等指天辣椒在央视节目中的热点效应,带动其它农产品的销量。

其次,利用优美的旅游环境资源,围绕 “绿水青山就是银山”的理念,积极打造农家乐旅游产业和生态旅游点建设,使地方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企业发展相结合,加强园区开发、项目建设等领域合作,打造发展共同体,切实让人民群众的钱包鼓起来,做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农民。同时,可通过务实有效的合作,让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文化遗产落地,推动文化产业、商品产业的逐步生成,使搬迁群众在物质与精神层面都能够得到满足。

3.4 健全保障机制

民生问题始终是当下群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如何将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等问题做的更好,制度更完善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民生问题的基本制度,建立资金的督查制度,确保群众的利益得到保证,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其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新社区群众的归属感。易地扶贫搬迁是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要切实做到让群众有归属感。[8]社区建设工作中,应加强配套设施完善,坚持四个同步:同步建设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农贸超市、便民服务中心等;同步健全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信访维稳机构等;同步强化物业管理,做好社区管理、政策宣传以及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同步实施网络化管理,加强网络监控设备布设,提升治理水平。

4 总结

总而言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国家、地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真正起到帮扶边疆民族地区困难家庭的目的。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边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交流交融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尤其是随着国家对沿边民族地区新一轮优惠政策的驱动和天等县 “经济发展转型”战略的推进,天等县要立足边疆自然资源优势,深入探究与思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社会交流交融等实际问题,从完善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发展以及健全保障机制等多角度出发,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这项重要工作,增强该地区群众民族交流交融自信,为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交融易地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真美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