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在保障粮油质量安全方面的应用
2020-02-28张小婷
张小婷
(陕西省商洛市粮油质量检验所,商洛 726000)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1],着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粮油产业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粮油工业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粮油产品品种繁多,质量上乘,满足了人们的日常所需,特别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经营主体和销售渠道多样化,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是,粮油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如之前出现的地沟油、镉大米、增白剂面粉等有害粮油产品以及随着电商平台的普及出现的经营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粮油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管,严重地侵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即借力“互联网+”技术。
1 “互联网+”在保障粮油质量安全方面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在促进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提高粮油产品网上销量的同时在保障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及时获取粮油质量安全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各类粮油安全问题的新闻传播速度也在加快[2],消费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新闻网站迅速获知事件,经营者和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各网络平台发布问题产品下架、退市或召回信息,及时补救,避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如:2020 年4 月云南邵通市镇雄县市监局在抽查中发现一企业生产的米线有问题,溯源找到了生产该米线的重金属超标大米,共销毁问题大米99.42 t,新浪网新闻中心、凤凰网湖南频道、新华网、和讯财经新闻、人民网强国社区等平台迅速对事件进行了报导,消费者通过各网站报导迅速获知事件避免食用已经购买的问题大米及其加工产品。
1.2 提升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通过知网、万维、食品标准伙伴网、A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RSC(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等大数据平台、借鉴国内外最先进检测技术,及时更新实验方法和相应的检测标准,对粮油产品质量进行更精确地检测,有效避免人工检测主观性强、不够精准的不足。如:电子鼻技术[3]在稻米气味品质测定中可以避免人工嗅觉带来的误差,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4]能快速有效地监测出稻米的含杂率、破碎率,也能够监测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有效地避免显色时间不一致对结果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效率。
1.3 扫码查询粮油产品相关信息
通过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码识别[5]和各种手机软件如:淘宝、支付宝、微信等扫描粮油产品条码和二维码功能,查找粮油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牌、生产企业、规格、参考价格、在售的大型实体超市等,验证产品真伪优劣。
1.4 粮油信息化平台建设
1.4.1 粮油质量检测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各省建立了以省级粮油检测站为依托的粮油质量检测信息化平台。平台通过粮油标准、政策法规和粮油资讯等模块的展示让每个消费者都熟悉粮油质量标准,促使生产经营者更重视产品质量。通过网上送样、检测查询模块可以简化检测程序,更好的服务送检人,确保检测报告结果第一时间到达送检人。
1.4.2 粮油仓储信息化平台建设
中央、省、市、县等各级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对粮食仓储保管过程全程监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上级单位通过智能仓储控制系统远程监测、控制粮油储备状况。智能通风系统结合基于ZigBee 无线传感网络的粮情测控系统[6]对仓内气温、通风、环流熏蒸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粮情的智能化分析判断和预警报告,确保保管人员准确了解粮情变化,保障粮油储存安全。郑州大公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多功能智能仓储控制系统、网格化节能粮情测控系统、氮气气调控制系统、智能可视化磷化氢发生器、多点气体在线检测系统等智慧粮库的子系统,广州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华粮壹号”机器人等对粮油仓储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放心粮油工程”建设
“互联网+”一方面提高放心粮油企业获证效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成功开发放心粮油示范企业数据报送软件,实现了信息的高度共享,提高企业资质许可审查工作效率,缩短申报时间。另一方面强化放心粮油示范企业证后监管,将获证企业名单在网络上进行公示,提高获证企业自律性,确保放心粮油企业继续以放心粮油产品标准生产、销售合格的粮油产品,发挥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1.6 健全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我国的粮油质检机构基本是按照国家、省、市、县四级配置中心化验室[7]。国、省、市级质检机构已全面覆盖,县级质检结构严重缺乏,而粮食收获主要在乡、镇、县区域,尽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大对县级质检机构的资金支持,但是检测机构缺乏专业人员,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打破属地管理,建立从上级到下级的网络培训体系,提升基层粮油质检体系的质检能力,提高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网络数据传输使各级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数据实现互通和共享,提高了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2 “互联网+”在保障粮油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更加注重食用健康、放心的粮油产品,为此人们高度重视粮油质量安全,“互联网+”在促进粮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电商平台产品缺乏监管
“3.15”晚会曾经曝光某些网络平台,只要企业出钱就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推介企业和产品,没有考察是否属实,这样可能造成一些粮油企业进行虚假宣传,而网络平台的粮油企业规模不一,数量巨大,监管难度大。同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单位也不会随时对网络销售的粮油产品进行抽检,容易造成监管盲区。
2.2 缺乏对粮油产品全程追溯信息服务[8]
目前粮油产品还没有建立包括筛选,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质检、物流及销售等全程质量可控制、可追溯体系。
2.3 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个别商家无证销售、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售卖的产品通过“刷单”[9]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者。新《食品安全法》对网购环节存在的问题有所涉及但是还不够全面,对各种不诚信经营行为缺乏相应的惩戒体系。
2.4 对消费者维权宣传不到位
大部分电商平台的产品出现问题都是电商平台作为监管力量,当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大部分消费者不知道如何向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投诉,大多数人的维权是不了了之。
2.5 粮油食品安全谣言泛滥
互联网平台传播媒介多样,舆论环境复杂,一旦出现粮油质量安全谣言,传播速度快,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如果被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大量转发,将给生产和销售等各产业链相关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塑料大米”谣言被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朋友圈大量转发,造成大众一时不敢吃米饭,米厂出现“停工潮”,收粮的米厂也减少了很多,部分农民因稻谷销路不好和价格下跌而弃种水稻。
3 如何提升“互联网+”在保障粮油质量安全方面的应用
“互联网+”将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引领社会形态变化的趋势。因此,可以借力“互联网+”提高粮油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
3.1 推进“互联网+质量监管”
一是健全市级粮油检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省级粮油检测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市级粮油检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要求辖区所有粮油生产、经营者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必须在平台内进行注册,统一监管[10],给每个企业建立诚信档案,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对企业进行分级定等予以公示,实行“黑名单[11]”制度,完善粮油产品安全监管体系。二是提高各企业准入电商平台的门槛。粮油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管理人员积极沟通,共享企业信息,对进入电商平台的企业进行资质核查,禁止不合格企业进入电商平台,提高企业的责任心,在各电商平台放上相关行政部门联系方式,畅通投诉渠道。三是粮油质检部门定期对电商平台的粮油产品进行购买、检测、进行合格率统计,对于出售不合格产品的电商上报有关单位,要求经营电商限期整改,给予行政处罚,强化商家的诚信经营意识,使之不至于置身监管之外,同时对于消费者疑似买到不合格产品时可及时进行检测并公布结果,使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3.2 提升“互联网+信息追溯服务”
健全产品信息全程追踪和追溯机制[12],将产品信息、质检报告等信息编码,采用激光扫描识别[13],手机二维码查询等形成粮油产品的“原料——加工——流通——消费”全产业信息可追溯数据链,从而完成从源头到消费终端全程质量控制。开发放心粮油防伪标签,保证放心粮油工程成果,保障放心粮油产品安全。
3.3 健全“互联网+法制建设”
立法、市场监管及粮食等行政部门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建立健全网络销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通过立法明确网络经营主体责任,使惩罚违法行为有法可依。
3.4 利用“互联网+”增强宣传力度
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微信、微博官方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加强粮食质量安全宣传工作。普及粮食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粮油质量标准的宣贯,将世界粮食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法制宣传月和国家安全宣传日等重大活动节点的成果及时投放到网络平台;上传简单地辨别粮油产品优劣的短视频和短文章,使每个人作为粮油安全的监督员,全面提升粮油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
3.5 利用“互联网+”辟谣
加强粮油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出现谣言,各级粮油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识别,保存谣言视频和图片。采取措施制止谣言传播,第一时间对谣言进行分析,通过拍摄科普宣传片、短视频等方式在各网络平台如: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微博、各相关部门官网等向社会公告,向公众澄清谣言。同时,各地公安机关要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