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慕课在公安院校公选课中的价值与运用
——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
2020-02-28廖兴存
廖兴存
发轫于欧美的慕课(MOOCs)近年来在我国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新技术支撑下的开放教育资源受到教学界普遍关注。本文在调查分析江苏警官学院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现状的基础上,试对慕课引入公选课教学的价值与运用进行剖析,以期为公安院校在更大范围有效实施慕课教学做基础性探讨。
一、公选课的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江苏警官学院公选课的课程设置、学生的表现、教师的授课情况、教学管理情况、慕课融入教学情况、学生的满意度及期望等六个维度进行全面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从四个年级的学生中每个年级抽取50 名,共发放200 份调查表,收回200 份,回收率100%,问卷可以有效反映设定的调查项目。
(一)公选课的现状调查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校教务部门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公选课的开课计划,全校开设的公选课分为公安业务、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等三大类。其中,公安业务公选课16 门,约占全部课程的20%;人文社科公选课56 门,约占全部课程的70%;自然科学公选课8 门,约占全部课程的10%。①据教务部门反馈,江苏警官学院的《警务英语》课程为自建慕课,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起,学院先后从智慧树引入慕课99 门,每学期向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开放50 门慕课。其中,29 门慕课向公安专业学生开放。由于相关慕课教学实施时间短暂,教学效果将另文研究。可以看出,公选课的课程种类设置偏向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公选课的门数过少。针对现有的课程安排,表示喜欢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占54.5%,喜欢自然科学类的学生为36.8%。相比之下,选择自然科学类公选课的学生偏少。就课程总量来说,55.8%的学生建议增加可以选择的课程,尤其要增加自然科学类、语言技能类与生活、人际交往类的课程。由此反映出现有公选课的课程总量、类型结构与学生的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学生选修公选课的目的和选修情况。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考虑选择课程的时候,会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知识领域、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因素。其中,有69.5%的学生选修某一课程优先考虑自己对该课程是否感兴趣,选课的动机以兴趣为主;从实际的选课结果来看,只有31.5%的学生认为所选的课程与自己的初衷完全相符,46.5%的学生认为基本相符;面对与初衷不相符或不太相符的公选课,73%的学生表示会选择退出该课程,选择其他课程;27%的学生选择继续该课程,但尽量不来上课。这表明学生对公选课缺乏一定的规划,但对公选课有较高的期待。在出勤率方面,81.5%的学生出勤较高,11%的出勤一般,7.5%的学生出勤较低。不出勤的主要原因包括时间上有冲突(55%)、不是自己喜欢的课程(12.5%)、教师的授课应付、学不到有用的东西(12.5%)等。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只有23%的学生能够专心上课,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34.5%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阅读小说、看网站视频等;17%的学生表示无法跟随教师的授课,经常做与课程无关的事。
3.公共选修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在教学手段上,认为教师授课方式灵活多样的占61.5%,认为教师授课方式简单、单一的占38.5%;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上,46%的学生表示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而54%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程的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少;在公选课教师的能力与品质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善于互动,只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严谨认真,体现出学生对公选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期待有所不同。课程的考核形式一般包括撰写论文或报告、小组讨论、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等,其中,86%的公选课考核采用小论文、报告的形式,考核形式较为单一,过程性考试体现不明显。从公选课的最终成绩上来看,42%的学生获得优秀,46%的学生获得良好的等级,优良率达到88%。
4.公选课的教学管理情况。在课堂管理方面,88%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公选课实施了一定的管理,管理松散或不管理的占12%。这表明全校公选课的课堂管理制度较严格,教师执行课堂管理情况较好;在了解公选课的相关信息方面,64.5%的学生依据的是教务处提供的信息,35.2%的学生是经同学推荐而获得了相关信息。虽然学校对公选课有两周的预选安排,对已选择的课程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退出或换选其他课程,但是也会出现因其他课程已被选满而最终难以选上满意课程的情况。
5.慕课在公选课中的运用情况及学生满意度。19%的学生选修过3 门以上的慕课,46.5%的学生选修过1-3 门慕课,34.5%的学生没有选修过慕课。在慕课资源方面,学生希望引入的慕课类型由高到低分别是自然科学类、语言技能类、人际交往类、人文社科类、计算机、网络类、公安业务类、财经职业类。参与调查的学生对现有的公选课满意度较高,这与管理层一贯认为选修课满意度低的认识存在差异:31.5%的学生对所上过的公选课非常满意,40.5%的学生比较满意,只有7.5%的学生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同时,超过50%的学生认为公选课能够培养自己的兴趣。
(二)公选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公选课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公选课课程数量不足、类型缺乏多样化,课程设置离学生的需求与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
其次,公选课中的一些课程是由专业课转换而来,如犯罪心理学、犯罪学、法医学、计算机应用、数据与图标分析、自然科学概论等等,这些课程在内容和授课方式上与专业课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非专业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因为一些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
再次,学生选修课程的目的不明确,认识模糊。通常,高校往往缺乏对学生的修读指导,对公选课的宣传不够,学生对课程简介、教师简介、开课计划、选课要求、考试方式、学分计算等实时信息了解不充分①张瑜:《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9 期。。从调查结果来看,公安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也存在类似情况,学生公选课的选择目的性和规划性欠佳,对公选课课程介绍不充分,学生了解课程的渠道不多,对课程资源的选择权小。
最后,公选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亟待加强,教学形式需要改进,慕课教学在公安高等院校刚刚起步,管理制度、评价机制、激励措施等尚未建立。
二、慕课对公选课教学与管理的价值
(一)慕课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数字化改造
我国中文慕课平台始于“学堂在线”②吴锦辉:《我国主要慕课(MOOC)平台对比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年第1 期。,如今已具一定的规模,主要包括了四类项目:普通开放大学的成人学业慕课(如成人高校MOOC 联盟)、普通高校及其课程联盟的学业慕课(如学堂在线、UOOC 联盟)、企业自主或合作建设的学业慕课(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超星慕课)及高校或企业参与建设的职业慕课(如铁路学堂、网易云课堂)。③赵磊等:《中国慕课项目实践现状探析——基于12 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第9 期。我国慕课项目致力于“资源共享”“教学服务”“提升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等,提供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以上述主要慕课平台和项目为例,它们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课程资源,涉及不同学科领域。如UOOC 联盟侧重于人文社会科学,涵摄人文、艺术、社会、自然、生命方面的课程,开设了100 多门课程;中国大学MOOC、超星慕课课程数量多,学科领域广阔,包括了管理、文史、教育、法学、经济、理工、艺术、哲学等学科;网易云课堂则主要针对计算机、设计、金融、语言等学科领域,开设了四千多门课程。
(二)慕课模式革新课堂教学范式
慕课课程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资源的丰富,更在于课程自身的品质。首先,慕课一般是由著名高校的名师开设的特色课程,教学大纲基于某一学科或领域的重点知识与学术成果,教学内容及其资源主要以PPT、视频讲座、数字笔记等方式呈现,并随着课程版本不断完善而得到更新。其次,教学组织形式上,慕课提供了一种主体性和参与性的课程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慕课实现了过去的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④张鸷远:《(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极其对策》,《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 期。体现了教学结构的转变。另外,慕课使得传统课堂向高效学堂转变,⑤桑新民:《“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第3 期。表明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法的创新。再次,在教学方式上,大多数慕课采用了“讲授型”教学方式,通过视频形式讲授教学内容,辅之以测验、课后练习、专题研讨及辅导答疑。自主探究和分组协作相结合是网络课程中的主要教学模式。学堂在线等七个平台的课程均采用此模式,所占比重为16.23%,要求学习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随机分组与合作交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如项目设计或专题研讨),同时提供与人物相关的信息资源。另外,29.8%的课程实施了翻转课堂,覆盖文学、艺术、理工等学科。推行此类课程的平台或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如好大学在线与UOOC联盟,抑或利用课程直播和适时交互取代师生的面对面交流,如网易云课堂与智慧树。⑥赵磊等:《中国慕课项目实践现状探析——基于12 家中文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7年第9 期。
(三)慕课对教学管理革新与教师教学改革的引导作用
在教学管理上,随着慕课资源的引入,教学管理方式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其一,传统教学中,对于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教学场所、教学人员等要素,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组织、协调、分配好它们,以便相应的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按时完成。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网络空间和学习平台,教学管理的时空发生了转移;其二,教学活动的轨迹发生了异变,慕课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反应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偏好、参与程度、参与效果等信息,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作为制定教学决策、改进教学质量的依据。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智慧教室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另外,慕课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挑战与促进作用很大,在客观上能够激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面对慕课对高校教师学习知识的能力、传播知识能力、创新知识能力的挑战,①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 期。教师必须进一步钻研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设计,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慕课在公选课实践中的运用
将慕课引入公选课是公安高等院校运用慕课教学的有益尝试,需要实现学院、教学管理和教师等三个层面的“三位一体”联动。
(一)学院层面
学院在推进慕课教学的进程中,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慕课教学模式的总体规划。根据慕课教育模式的特点,结合公安教育的规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校慕课发展的规模、方式、政策、路径、步骤等体系化制度。二是为慕课的引入和建设提供资金、人员、技术、政策支持。三是集中优势资源,结合公安专业特色课程,制定本校精品慕课课程名录与建设规划。四是深化开放性办学思维,建立“公安特色慕课联盟”,与国内其他公安院校联合开发优质的公安专业慕课课程,实现智力互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教学管理层面
教学管理部门是慕课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慕课教育模式配套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革新教学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管理体制中,容纳与慕课教学相适应的开放、多样、动态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
第一,构建公选课慕课引入申报、质量认证、分级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慕课存在着质量的高下之分、内容的适合与否、教学方式的优劣分野,对于引入的慕课课程,无论是来自前述的学堂在线、华文慕课、中国大学MOOC,还是智慧树等慕课平台,均需要斟酌取舍,引入适合的慕课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要开辟通道,听取学生对慕课课程选择的意见,保障学生课程资源的选择主动权。
第二,构建自建慕课课程的组织、协调、评定、使用制度。对于自建慕课课程,以“特色、专业、优质”为原则,精选本校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支持具有学科优势的课程开发慕课,在团队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给予专项支持。对建设后的慕课课程,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技术支持、课程辅导与服务等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和动态跟踪,实时地进行维护与完善。在慕课平台运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自建慕课课程,可以积极申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申报促进慕课课程质量的提升,增强慕课资源的层次、受众面与等级。
第三,改革评价机制。具体包括对慕课任课教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首先,对于慕课任课教师的评价应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参评主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态、语态感染力与亲和力、教学内容丰富性、重难点突出与清晰度、板书或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运用情况(如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效果、授课的启发性等要素进行评价,参评主体一般有校内学生、同行、部门领导、督导构成。然而,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科知识(能教)、教育专业知识(会教)、教育专业精神(愿教)①张应强:《大学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学能力建设》,《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4 期。发生了形式和内容的转变。教师在能力素质上从学术型专才向学术与技术并重的复合人才转变,在教师职能上从教学者向研究者转变,在工作方式上从“个人主义”向团队协作转变,在师生关系上从课堂“主角”向“导演”转变。②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校色的深层影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7 期。那么,对慕课教师的评价相应地也需要做出调整。其次,慕课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评价也应异于传统教学模式,可以采取多元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慕课平台生成的学生学习分析报告,包括学生慕课学习的参与度、问题分析能力、表达水平、进度程度、与其他学习者的协作能力等要素,改变传统公选课的写论文、试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从教师单一评价主体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结合、自动与人工结合、互评与自评结合等多元主体方式。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
公选课引入慕课教学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活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③王平祥:《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增强课堂吸引力的探讨》,《中国大学教育》2017年第9 期。慕课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敢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具体而言,首先,树立起以“学”为中心的观念。慕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教师从知识的主要来源和传授者,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的倡导者、推动者和组织者。其次,培养协作沟通能力。慕课的开发与建设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主讲教师、多媒体制作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录像摄影人员、组织协调人员等一起开发,以便呈现出最好的慕课效果。在这过程中,作为“主角”的教师就不是一个人在授课,往往需要与其他参与者进行沟通、协商,听取意见和建议。再次,增强知识传播的能力。教师不仅应具有学科知识和专业精神,而且还需要有传播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跟踪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最后,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研水平,以研究促进教学,以便提供优质的慕课资源或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慕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