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及公路养护措施
2020-02-28陈晰
◎陈晰
在推进道路建设项目时,应将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于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阶段,针对现阶段影响道路质量的工艺应用不规范、现场监管不全面、养护工作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应采用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工程风险进行预防与管控。同时,在建设与使用阶段定期对道路情况进行检测,提升公路工程使用周期与应用质量,平衡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技术管理具体内容与问题
1. 公路建设项目技术管理具体内容。(1)准备环节技术控制。公路工程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应规范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与管理人员应深入、全面的了解公路建设的各项施工难点,合理安排进行施工工序安排;其次,应对施工地点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设计方案,科学规划各项施工要素,做好资源配置管理。同时,应结合管理规范、监管要求等,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控制工程影响;第三,在施工准备阶段公路建设材料的购买、运输与存储等工作十分关键,应在材料应用前,对材料质量、型号、使用性质等进行多环节监测,保证材料符合应用标准。此外,在公路项目实际建设前,应该要确保不影响公路工程施工沿线居民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并保障和维护公路工程施工周边生态环境的安全等。(2)建设过程的技术管理。在实际施工阶段,应将技术管理理念贯穿于建设全过程中,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标准化检测,依照设计规划的工序开展实际建设工程,注重各项技术应用的衔接管理,对施工影响不确定因素进行动态化管控。现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由于部分因素导致紧急情况的出现,需要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建立相应的工程预案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工程监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技术应用规范,对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相关技术方案的变动情况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施工进程的有序、高效推进。此外,管理人员还应注重工程完工后的技术检测,在保证工程符合质量标准与技术参数后,开展下一阶段施工,确保道路施工的整体质效。
2.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1)对技术管控与养护工作缺乏重视。部分工程单位在开展建设工作时,更注重成本、质量管理,对技术应用的现场监管力度不足,在工程验收环节,容易出现技术不合格问题,不仅延缓了了工程进度,对于整体工程质量也有着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在后期养护工程中,工作对策脱离实际,不同区域养护标准不统一,难以形成更加科学自主的管理机制,这种情况最终会对整个公路工程的养护管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2)技术管理与道路养护资源配置不合理。道路管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在质量检测、状态监管、维护管理与病害治理工作中,应合理配置管理资源,为道路的稳定运营提供支持。当前阶段,由于不同路段的养护需求不同,需要的道路管理规划也存在需求。但在实际道路养护阶段,由于资金支持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部分地区只好将这些资金应用到最需要进行养护的地方,这种粗放的养护模式难以结合公路养护实际需要开展工作。(3)现场管理与控制不到位。公路工程属于周期较长、技术应用环境复杂、施工管理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周边设施、地下管线等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施工风险相对较大,容易出现设计变更情况,现场技术管理规范难以全部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养护工程中,对道路运行情况的检测不及时,常规性维护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区在进行养护工作中,以后期维护为主,对预防工作不重视,这种滞后性的管理方式会严重影响公路养护质量。
二、全面提升公路工程养护质效的有效对策
1.优化调整养护管理机制。当前阶段,公路交通网络压力的不断提升,道路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改革进程的全面推进,使得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的形式、目标与整体规划等逐步创新,在质量与安全监管方面,引入先进的道路管理理念,科学规范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针对公路工程的实施,我国成立了相关的监管机构和部门,通过各机构与部门间的联合,推进了道路建设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健全,同时,各级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结合新时期公路建设实际需求,不断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强化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与养护管理工作,为道路交通体系的稳定、高效建设与运营提供了保障。
2.注重工程队伍专业知识、安全意识培训。在进行公路养护时,应结合道路建设与使用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按照区域交通环境、运输压力、路面损坏程度等做好维修与养护管理。具体包括定期检测、路面病害预防与治理、整体勘测、道路情路与绿化管理等。因此,为保证养护工作规划的有效落实,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支持。道路管理单位应加强工程队伍专业知识、安全意识的培训。具体来讲,在进行专业化培训时,工程管理单位可以聘请优秀的讲师给工作人员进行集中上课,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内容,定期对工作人员所掌握的专业本领进行检测,在不断完善技术、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树立起安全建设、规范管理、高效养护的理念,保证养护工程的实效性。
3.预防与养护工作结合,规范道路工程检测流程。在开展公路养护实践工作时,不同路段的养护标准不同,管理队伍应重点关注运输压力较大、自然环境复杂等路段的养护工作,做好病害预防处理。一方面,应积极引进物联网、大数据、远程通信等技术,构建动态监管机制,综合研究道路和桥梁损害情况和其载荷力的大小,通过实时监控,将调研的数据资料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结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分析、统计、反馈、监管等功能,筛选养护方案;另一方面,应设置突发状况应急预案,对使用周期长、路面检测合格率低的路段进行重点监管,强化道路运营动态管理。
4.协调公路养护各方效益,提升道路管理综合质量。公路建设项目的养护工程时有效保证道路安全运营的基础所在。现阶段,区域物流、客运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推进了资源交互、共享进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运营压力。路面损耗程度大幅度提升。为协调道路工程经济、安全、环境效益,应加强对道路管理与养护资源的控制。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坚持资金管理为重点,将预算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考核化、指标化,通过制度规范、预算控制、财务监督,逐步落实养护管理目标,建立健全道路工程技术管理体系。
结语:公路工程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构成,随着新时期物流与客运产业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技术管理目标、形式与要求不断创新。为有效保证道路建设与运营的整体质效,工程队伍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出发,完善材料与设备等施工要素的管控,建立标准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在养护工程方面,应结合道路实际运营状况,组建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合理规划养护措施,推进道路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