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普惠金融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2020-02-28毛文彬

经济师 2020年9期
关键词:普惠信贷金融服务

●毛文彬

一、农村普惠金融信贷服务需求的新特点

(一)普惠金融信贷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当前农村经济出现市场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趋势,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明显,这些行业和产业迫切需要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一方面,农民的贷款需求增加,贷款难度加大。农村发展产业化经营,其原始积累少,群众很难靠自身力量扩大再生产,只有通过贷款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但由于农户缺乏合法足值的抵押物,其贷款主要依靠保证、信用方式获得,其信贷成本高,其贷款难度也加大。另一方面,农村信贷投放少,贷款规模收紧。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主要投放在政府项目,房地产项目,除了农业银行、农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他银行对农村信贷投放在减少,撤并了大量农村营业网点。为了控制风险,商业银行纷纷上收了贷款审批权,进一步增加了贷款的难度。国有银行的农村信贷投放又集中于产业化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靠农商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其小额信用贷款每户数万元,很难满足目前农户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作为农村信贷投放主力军的农村合作社由于信贷资产质量较差,自营资金缺少,目前信贷规模也在收紧,由此造成了信贷金融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惠金融信贷需求的多样性

目前,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新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日益活跃,对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交通便利的乡镇、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较高,第二、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这些地区对金融新产品、新服务的需求层次更高,例如投资理财、外汇兑换、票据融资、移动支付、数字化金融服务等。对于一些不发达,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乡镇,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且发展缓慢,急需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帮助其生产经营。同时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外出,其对金融机构网络银行资金划转的安全便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新发展

长期以来,普惠金融服务是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短板。普惠金融立足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金融科技的升级发展,将不断降低普惠金融的门槛,使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受益。借助于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助力“三农”、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各大县域合作,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依托社员网业内领先的农产品电商和农业大数据为农民卖货提供交易平台,为县域扶贫提供决策支持,为农民提供多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具备条件的新农主体发展电商,走线上线下结合、创新农业经营之路。

二、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动因分析

(一)市场需求是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根本原因

目前,普惠金融服务“三农”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个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希望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来开发农村金融市场。现实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较差,金融信息较为闭塞,金融需求“短小频急”的现状,城乡割裂的“二元”金融体系使得金融资源配置不平等,农村金融抑制广泛存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被逐渐带动起来。与此同时,农村金融需求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农民,而是扩展到商户、企业甚至某一产业。主体的改变也使得需求缺口的增大,农村金融市场急需更多的供给主体参与到市场中来。有需求就会有供应,面对这一巨大的潜在盈利点,国有商业银行必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予以满足,不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以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二)竞争环境是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服务的直接原因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至今,银行业在城市金融圈的供给已趋于饱和,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众多银行的发展壮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各商业银行为客户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目标客群、盈利模式、运作模式和市场定位相似,这使得银行业的竞争急需寻求一个突破口。而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对于银行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利润增长点。法国就曾在1885年成立了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结合本国自身的国情和农业发展情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包括基层地方信用社、农业信贷局、区域银行等在内的农村金融经营组织架构,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农村金融需求,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我国农村地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蓝海市场,国有商业银行想要实现新的发展,就要抓住机遇,适应市场,深入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服务“三农”,以此来扩大业务范围,占领市场,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科技进步是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信贷的有利条件

在我国,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长期存在信息传递延迟、信息获取途径单一且成本高等问题,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而现在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与政策的倾斜,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的消极影响。信息和网络体系的完善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客户的资产数据和信用数据予以集中和分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信息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内容也从单纯的存款、取款、转账延伸到信用卡、贷款、投资理财等方面,而各种先进机器设备的引进、手机银行的应用也使得农村客户的基本金融需求得以满足。技术进步为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既有效地突破了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时空限制,也有效地降低了服务“三农”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有效地管控了“三农”风险,为国有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实现均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进一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的质量及效益的路径和措

(一)依托政府增信机制,降低普惠金融信贷融资成本

完善普惠金融政策配套,主要从财政、税收、金融三方面完善配套支持。一是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的财税政策环境。通过对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机构给予一定税收减免,给予普惠金融特定的财政贴息等方式,由各级财政计划列支。二是对银行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对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准予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延续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扩大自主核销权。并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三是进一步改善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环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比如推进基层经济合作担保组织建设,提升普惠金融的担保能力。探索建立普惠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提升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能力;完善土地资产的抵押、拍卖评估和交易平台建设,提升土地融资功能和押品变现能力。四是建立差别化的监管指标体系。小微企业贷款适用优惠风险权重,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服务情况纳入监管评价体系,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三农”等贷款不良容忍度。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三农”专项金融债,拓宽普惠金融信贷资金来源,并稳步推进小微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等业务创新,

(二)创新普惠金融新模式,有效提升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益

1.完善机制。在当前,要积极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制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走向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在国有银行集团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把分权管理与独立核算结合在一起,按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一个利润中心。扁平式的组织体制优化了组织的管理体系,减少了组织的管理层次,实现了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事业部制度的管理下,国有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三农”的独立业务部门,专司专职,保障“三农”有人做,设立单独的“三农”业务核算与考核体系,并按照考核结果来进行资金的分配、信贷下放的规模和固定资产指标等,确保“三农”业务发展所需资源,充分利用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和资本实力,扩大银行覆盖区域和业务范围,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的利用与升值。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三农”业务全流程管理,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做实以事业部制为基础的资源和政策保障体系。

2.创新产品。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产品的创新,适应“三农”新的金融需求,推进全能型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务的基准和存量,开展信贷、三方存管、电子银行等多种业务,打破传统,提供全面的现代的金融服务供给。国有商业银行产品研发中心,要根据农村客户的实际需要,按照政府的扶农政策,推出惠农扶农等一系列农村金融产品,打造独一无二的“三农”品牌。同时,根据“三农”客户需求特点,推广综合性、细分化、套餐化的新式金融产品,尽力满足各层次、各类型农村客户的需要,以达到更准确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3.多元服务。为了更好地拓宽“三农”服务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微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来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与“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可说是各有优劣。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本优势、统一规范的管理优势、遍布全国的网络优势、层次合理的人才优势、统分结合的产品优势等,但是,也存在服务成本较高、网点人员短缺、信息沟通传递困难等劣势。另一方面,“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有着贴近市场、决策灵活等优势。但是,由于先天条件约束,它受到资本、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和“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是有其必要性和意义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微型”农村金融银行了解市场信息,降低金融风险,“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优势减少融资难度,拓宽资金链。两者的合作将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国有商业银行也能实现在稳定现有农村网点数量、提升网点辐射能力的同时,积极创新新型服务渠道,进一步扩大“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为农户提供更到位、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积极实施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1.注重客户细分和产品差异化。在细分小微企业时,销售额(营业额)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首先,与资产总量和员工人数等指标相比,销售额与企业经营情况的真实度相关性更高;其次,销售额与企业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关系更为密切,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核准授信额度的参考性更高;最后,小微企业的销售额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更为突出,商业银行的许多结算产品、现金管理产品都需要依据销售额标准来确定适合营销的对象,这些产品都可以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2.实行零售化和批量化管理。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出台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业务运作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审批服务。其核心是要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的“批量营销”和“规模化审批”,通过集中作业降低小微企业单位贷款金额的管理费率,打破小微业务的成本障碍,实现规模效益。

3.弱化抵押,注重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一是小微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一般缺乏抵押物,完全建立在抵押基础上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受限较大。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如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借助供应链上下游中的优质核心企业对该小微企业的订单合同、经营数据和收付款信息进行核实,或由其提供担保,银行可以给予小微企业一定额度的贷款额度,供其短期资金周转使用。二是重视小微企业的还款来源和还款意愿,主要考察借款人具不具备偿还本息的能力,即判断其预期偿债能力,计算客户未来能够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流情况,减轻对抵押物的依赖。

4.重视金融产品的综合化和交叉销售,降低信贷风险。首先,树立交叉销售的理念。通过交叉销售,一是可以提高单个客户的利润贡献度,节约小微企业服务成本,客户购买的产品数量越多,银行的收益越高,附加的管理费用越低;二是能够有效提高客户黏性,降低客户的流失率;三是通过客户使用更多的银行产品,丰富交易记录,缓解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四是通过交叉销售,可以掌握更多的客户交易信息,进一步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便于向客户提供更适合的产品与服务,从而降低业务风险。

(四)加强内控合规文化建设,防范和化解普惠金融信贷风险

一方面,在不踩监管红线的前提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基于“大数法则”和“价格覆盖风险原则”,及时更新普惠金融风控理念。通过系统培训、集中演练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基层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另一方面,要运用科技手段做好普惠金融客户的分类分层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预判,制定利率级差管理方案,着力提升差异化利率定价水平。同时,要着力构建智能风控系统,着力提高大数据评分、贷前反欺诈、贷中异常监控和贷后逾期催收等风控能力。要综合运用贷款重组、集中上收、联合催收、诉讼管理、核销处理、批量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及时处置不良资产。

猜你喜欢

普惠信贷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