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环境下的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策略转型初探
2020-02-28罗健
●罗 健
2016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提出并明确了“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的思想。由此可见业财融合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业财融合的环境下,需要财务人员更多的了解和融入单位业务。“不懂业务的财务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低价值的会计服务是只能提供记账与核算的会计服务,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内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注定会要被智能化工具所代替,所以,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已然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只有业财融合方能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一部分,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高职院校在业财融合发展的要求下,相应地预算管理策略也需要顺势转型。
一、财务工作者职能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就高职院校而言,业务层面并没有企业那么复杂,也就意味着财务核算工作相对企业而言要更简单些。但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却并不觉得工作就比企业的轻松。作为财政资金预算单位,财务人员除进行日常的财务核算外,对外还需要经常向上级各部门上报各种统计报表数据;需要向各类专项资金的提供单位提供资金使用与绩效管理报告;对内更需要随时向单位管理层提供各类财务数据和分析报告。而这些工作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在财务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重复低效的日常核算工作已逐步被计算机系统所分担,甚至被代劳了。而财务人员在从重复低效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后,更需要考虑如何转型,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
财务人员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并非只是单纯地执行管理职能,更需要在精通财务工作的基础上,将财务与业务进行融合。熟知业务、精通财务,方能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实现业财融合,从而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会计信息,需要单位的财务人员站在业务的角度,分析实现业务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结合财务数据进一步挖掘分析得到有助于管理层决策的相关信息,如教学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各部门业务费用支出的必要性等。
因此,基于管理会计的职能要求,财务人员应当努力提升对数据的挖掘和与分析能力。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需要学习跨学科的知识,如法律、税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等,以更高效地与业务部门沟通对接。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依然是财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融合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保障财务工作的效率。
在业财融合的环境下,财务人员不仅仅是财务的一分子,更需要在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财务人员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还应充分理解学院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运作模式。财务人员需要在业务活动中,充当业务团队的“管理会计师”,利用业财数据的分析结果,为各项业务活动提供参考,并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建议。
二、高校业财融合的财务信息化支持
高校财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对象主要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更多关注资金流,核算中主要执行政府收支分类经济科目进行收支分类核算。而在教育教学投入、行政运行成本、采购控制、基建工程管理、债权债务分析等方面体现不足。因此,财务目标与管理目标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管理目标从业务出发,财务目标从会计制度出发,想殊途同归就很难。解决这一难题,有效实现业财融合是关键。
经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在财务信息化这一领域,基本上还处在借助财务软件完成基本的财务核算一阶段。少部分高校的财务软件在此基础上还集成了预算编报、指标控制、收入收费管理等功能模块。在信息技术支持上,均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实现业务融合的要求。
在财务信息化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实现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必须进行财务信息化的转型。
(一)财务数据生成方式的转型
业财融合环境下的财务数据应该直接由业务数据自动生成而得来,不再是由财务人员手动录入。
高职院校业务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社会服务、学生活动等方面。具体到相关业务事件就主要包括: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各类考试、科学研究、合作办学、文化交流传播、职业鉴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宣传统战、人事管理、图书信息服务、校园安全保卫、基础建设等诸多方面。
站在财务的角度看业务,上述事务就变成了费用及差旅报销、工资薪金及劳务费发放、采购、工程款项结算、学生补助及奖助学金发放、财政补助收入、学杂费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等财务工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后自动生成财务核算数据。
(二)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集成与共享
根据业务数据生成财务数据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间必定有较多数据会被留在业务数据里,不需要输出为财务数据。因此,单纯从财务数据分析得到的信息提交管理层,数据往往会失真,没有办法完全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财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与分析时,不能仅仅只参考财务数据,还需要结合业务数据来进行分析。学院各业务部门也需要对财务部分有所了解,以更好地实现业务目标。这就需要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集成与共享。
(三)“高校财务+业务”的信息系统支持策略
财务人员对业务不够熟悉,业务部门对财务不了解,是实现业务融合的一大障碍。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业务信息、财务信息集成与共享的一体化信息中心系统,打通业财之间的壁垒。
信息中心的构建需要自身集成业务子系统,或者能够从外部系统中获取业务数据。业务系统只输入业务数据,而不涉及财务专业数据,否则业务部门会认为其做了财务的部分工作,从而对系统的推广与应用产生抵触情绪。
高校构建业财融合的信息中心,需要集成或获取如下业务系统数据:包括学生录取及注册数据、学生专业及分班数据、开课与教学数据、教材采购与发放数据、考务与成绩数据、科研数据、培训与社会服务数据、物资采购数据、资产配置数据、基础建设数据等。
三、财务目标与业务目标的统一
对于高职院校这样的事业单位财务而言,执行预算管理的财务目标一般是在保障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达到合规、合制度的目标。执行过程中往往是为了合规而合规,为了制度而制度,但是没有考虑合规和制度到底是为了什么。
从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学院各部门的业务目标往往与学院的发展目标一致,而对于合规与制度控制只是一个附带目标,两者并不完全一致。
业务数据流向财务部门,传统核算型的财务人员往往只看到由业务数据转换而来的财务数据。但实际上财务部门是整个单位数据最集中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这些数据通揽全局。然而传统核算型的财务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在进行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时往往只以财务目标为方向,一般从合规与控制的角度出发,不能站在业务的角度履行财务管理的职能。
业务部门也大多不懂财务,业务部门往往为实现业务目标,有可能会突破各种控制,甚至增大整个单位的各种风险。
财务目标与业务目标之间的矛盾在业财不融合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业财融合的环境下,进行财务目标与业务目标的转型。财务目标在追求合规与控制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理解单位整体目标以及业务目标,不要“走着走着,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出发。”从而导致财务目标与整体目标出现偏离。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在追求实现各自目标的同时也需要充分沟通、相互了解、相互调整,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目标的双赢。
四、业财融合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
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既是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也是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基于各自立场的一次全面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互动与信息传递。这个过程有利于财务人员了解业务内容与业务目标,也有利于业务部门的人员了解财务内容与财务目标,在沟通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将财务业务信息进行了双向融合。这种融合可以提升财务部门对各业务部门的支撑能力,实现财务目标、业务目标以及整个单位目标的一致。也促使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各部门与管理层之间相互沟通融合,进而提升单位管理水平,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