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完善研究
2020-02-28文|王莉
文| 王 莉
随着各级对农村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视和基层投入不断加大,乡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也得到了规范,数据质量可以看出来提升很多。这样可以更加及时的为所统计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到保障,也可以完善地区服务政策。在统计工作中乡镇统计工作是很重要的基层基础统计,统计着源头资料,也就是说源头资料能否完整和准确都和各个阶级的统计工作质量有着直接联系,然而现在信息化的出现让统计工作更加顺利。
现在乡镇统计工作状况
在进行“十二五”规划的时候,国家将很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都放在了乡镇统计工作建设中。对办公条件和硬件设施也加大了投入,比如增加了很多台电脑、电话和传真机,这样可以方便数据上传和整理传输。在一些特别的地区还给工作人员配上了照相机,这样方便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有依靠及证据。在人员数量上也作出了改善,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要在乡镇和企业中配上专业的统计人员,并且需要颁发统计从业的资格证。有这样的专业人员加入就让一些特殊的地区和当地政府需要用人时,有一个专业的人员可以调动。在信息这方面,我国也将现代信息化的统计调查方式应用的越来越多。
乡镇统计工作中的现有问题
(1)统计工作宣传力度不足。在比较落后的乡镇中,还有着传统的思想,他们观念落后,从而对统计工作没有太多重视。因为乡镇统计工作没有办法直接给当地带来经济收益,所以当地政府只想通过在外招商引资或者是把当地的土地拆迁等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对统计工作进行重视。还有就是当地没有相关专业的统计工作负责人、没有经费可以给人员进行统计工作、当地的财政就没有把统计工作进行预算和支出。更过分的是,有些地方只是走个形式并没有关心过具体的统计数据和结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地方已经用互联网进行宣传,这样可以加大宣传力度。(2)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同。现在乡镇的统计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多也更加复杂,再加上相对应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又各有不同,这就给统计带来很大麻烦。现在统计工作人员变动又快,新来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也不愿意将精力和时间浪费在统计工作上,以及统计工作人员中还有很多是不专业的人员,这就让乡镇统计工作的报表统计变得不全面,统计数值也更加不准确,这样一来就没办法反映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不能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就得不到解决。现在乡镇的统计工作基本问题就出在统计人员这一方面,如果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学历统一化,在进行各个统计工作时肯定能带来很好的效果。(3)统计工作经济来源不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也给统计工作带来更多难题,很多地区都没办法适应到现在的这种统计工作中,这就需要让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统计工作。由于经济不稳定,很多地区因为贫穷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对统计工作不重视,这也就让当地基础设施没有完善,导致统计工作无法进行。为了能让现在的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完善,应该为当地配符合的电脑和各种基础设施。(4)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即使是在对统计工作进行具体的改善,但是很多都是走个形式从而敷衍了事。在这其中,很多乡镇都没有一个可以指导的人员。因为没有具体人员的带领,让统计数据的调查变得很少,从而分析的就很少。这些都是因为制度的不健全所导致。
信息化背景下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完善措施
(1)建立统计机构。想要进行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建立统计机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需要在乡镇地区建立一定数量的统计机构。让村委会或者是居委会当做统计队伍领头人员,让工作形成从上到下的阶层管理,确定相对工作的负责人,将任务落实在每个队伍中。可以将任务内容发布到网络上,让工作人员在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任务查看,方便为执行任务做准备。(2)完善相关制度。将相关统计制度进行完善,让他们严格按照统计要求工作,不能知法犯法或者是为了私人的关系就将违法的人或者事遮掩过去。必须做到,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如果有违法行为就要追究责任。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统计工作举报或者是意见的信箱,将做的不好的人员或者是事情可以直接进行上报。(3)建设领导队伍。在进行分配人员和分发任务的同时也要将人员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培训出来,可以将培训发布到互联网上,进行工作人员的统一培训,与此同时还需要将培训的质量提升上去,再进行知识的考核,利用计算机制作出考核制度表,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考核,这样可以看出工作人员是否都对知识掌握具体和对统计流程是否熟悉,从而提升统计工作的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时代下,对乡镇基础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镇单位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对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重要影响。通过增强基层单位重视程度,加强相关设备的支持,健全统计机构工作人员,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来促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乡镇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