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
2020-02-28张忠强
张忠强
(河北省景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河北 衡水 053500)
现阶段,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其包含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治疗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无张力的缝合疝周围组织,治疗期间不会对腹股沟区域的正常解剖结构产生影响,且具有较分明的层次,该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究腹股沟疝气患者运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在2017年9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气患者,每组50人。两组男女人数之比分别为21:29、26:24;两组年龄分别为(41.05±7.11)岁、(42.51±7.05)岁。影响组间比较的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可以予以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聚丙烯平片为修补材料,对患者实施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和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长度大约为4至6cm,将疝囊向疝囊颈游离,若存在较大的疝囊,可以将疝囊横断打开,对其实施荷包缝合;若存在较小的疝囊,可以将其直接向腹腔内纳入。可以不对远端疝囊进行剥离,避免术后出现阴囊血肿情况。修剪补片,保证其大于腹壁缺损边缘1.5 m,并在补片上缘剪一裂口,裂口长度为0.5 cm。再对精索进行环绕,放好补片后,将补片与周围组织间断缝合固定。
给予对照组传统组织张力缝合修补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作一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大约为4至6cm,将疝囊找到,并对其逐层分开,复位疝囊以后高位结扎疝囊,通过bassini方法修补前壁或后壁。
1.3 观察项目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 P S S 2 2.0统计学软件,表示方法为“[n(%)]”、检验方法为“x2”,用P<0.05表示结果有差异。
2 结 果
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50例患者中,尿潴留、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3例及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5/50),对照组分别为4例、3例、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14/50),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较低(P<0.05)。
3 讨 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有斜疝和直疝两种疾病类型,其中主要为腹股沟斜疝。临床对腹股沟疝进行治疗的传统方法存在较大的剥离范围,对患者存在较大的创伤,术后具有较慢的恢复时间,同时具有明显的术后疼痛症状,且复发率较高[1]。
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补片由人工合成,主要修补腹股沟管的缺损区域,不会破坏腹股沟的正常结构,其组织相溶性和耐冲击性较好,通过无张力缝合,可以强化腹股沟管的作用,同时对患者存在较小的创伤,具有简单的操作方法,术后具有较快的恢复时间,使得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3-4]。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期间主要对聚丙烯补片进行充分运用,机体组织不会将其吸收,其生物稳定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溶性,在短期内可以粘合固定缝合的组织,通常情况下,8周左右为完全相溶合所需要的时间[5]。
本文经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较低(P<0.05)。综上所述,腹股沟疝气患者运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该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积极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