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地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研究

2020-02-28

卷宗 2020年36期
关键词:权责共育家校

祖 娜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协庄学校,山东 泰安 271221)

1 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权责混淆行为

1.1 学校和家庭的缺位行为

家校教育权责边界不清造成的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缺位。有些学校只与家长委员会互动和合作,而忽视了大多数家长;有些学校只与支持学校工作的家长合作,没有面向全体家长;有些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流于形式,基本不开展工作,家校共育无从谈起。二是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缺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人均家庭教育咨询的次数高于中国近千倍。目前,我国具有专业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家还不到2万人,将近7万人才有1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1]。一些学校仍尚未把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纳入议事日程。

1.2 学校和家庭的退位行为

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相互越界,也意味着双方的相互退让。一是学校退位。学校放弃自身的专业性和自主权,在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比如有些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为了争取更多生源,迎合家长需要,更改本利于儿童成长的教育内容,家长反而成了教育“专家”,学校成为家庭的附庸;有的学校教师正常批评学生却被家长投诉,于是对学生的态度由“敢管”到“纠结”再到“不敢管”,最终对学生不闻不问;二是家长退位。家长放弃自身主体责任,把孩子成长的责任推给学校。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闻不问,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没必要再管。这些家长把学校当成“无限责任公司”,把教师当成无限责任监护人,认为孩子在校表现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孩子出现问题完全是学校的责任,自己无须承担责任。总之,双方的互相退让都让彼此成为“平庸之恶”的无形推手,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的教育效果。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越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退让,导致家长苦不堪言;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越界、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退让,也让学校莫名地承受委屈。二者的相互越界和退让,模糊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导致双方责任的无限叠加和放大,最终双方都无法很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2 如何有效地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

2.1 信息技术促成家校共育新模式

过去学校与家长分享教育资源时,通常会选择编写家校共育系列的校本教材、手册,在培训活动中统一发放。然而,培训活动只能偶尔组织一次,发放的纸质教材数量也相当有限,很难满足广大家长的需求,所以家长只能自行搜寻了解更多的教育知识。但网络上的资源虽然丰富,却良莠不齐,有时针对同一问题甚至会出现彼此矛盾的说法。这使得家长想主动学习,却陷入选择的困境,无从下手。因此,学校有必要在进行家校建设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筛选合适的、与时俱进的教育资源发布在平台上,并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充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学校还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导航、分类检索,使家长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方便学习。此外,教师团队还可根据线上交流和家长反馈的结果,以家长的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编写电子杂志、电子教材,一并上传。家长还可通过“未来课堂”平台上传反馈,教师可通过数据分析把握学情,以便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种方式不仅节省成本,还方便获取、能随时翻阅,可让更多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覆盖。

2.2 家校共育理念:构建“太极型”家校关系

明确家校共育中学校和家庭的权责边界,首先必须有教育理念引领。在家校共育中,应构建学校和家庭地位平等、多元协作、动态平衡的“太极型”家校关系。在这种家校关系中,学校和家庭相互独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种使边界保持一定弹性的家校关系。家校边界随着双方合作的情况不断调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具体表现为:1)学校和家庭作为独立教育主体,各自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要在道德教育、生活技能培养、习惯养成和人格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性活动,完成为国为家教书育人的使命。2)学校和家庭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学生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后,家长要为学校教育其子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及相关活动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对家长进行指导,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3)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进退有度。家长参与并支持学校管理,学校要赋予家长以责任,使家长与教师密切协作,享受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选择权、监督权、评议权,但家长不得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教师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但不代替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4)学校和家庭协力合作,实现育人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按照育人目标形成教育共同体,行使相应教育权利,承担各自教育责任,协商分工合作教育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3 家校共育中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家校共育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共育活动的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在家校共育中担任的角色除了教师本身的角色外,还是活动的联络者、指导者、协调者、活动资源开发者、家长的朋友等。第一,教师是家校共育的联络者。在家校共育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把不同性格、不同职业、不同专长的家长联合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实现学校与家庭有效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教师是家校共育的宣传者。目前很多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对相关活动缺乏热情。因为家长认为自己是被动的,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对此教师要积极宣传家校共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吸引广大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教师是家校共育的组织者。很多家校共育活动,如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讲座,教师都是组织者。教师通过亲力亲为,引导家长充满热情地参与家校共育活动。

3 结束语

总之,学校和家庭应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积极协商,相互配合,在自身权责范围内进行平衡和选择,这样才能确保双方的权责边界不受侵犯。同时,学校和家庭都要拥有自己的立场,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对方沟通和协作。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双方都要具有权责边界意识,既要把握好自己的权责边界,也不侵犯对方的权责边界,这样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权责共育家校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校距离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权责发生制在会计中的应用探究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运用
《农田水利条例》“上线” 权责明确更利于农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