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际一流博物馆的标准
2020-02-28吴展奎袁慧坤许再富
杨 清,刘 辉,吴展奎,袁慧坤,许再富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骏宇国际文化博览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3.昆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呈贡苗圃,云南 昆明 650205;4.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腊 666300)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博物馆在确定发展定位时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宏伟构想,如上海博物馆在20世纪90年代筹建新馆时就提出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建馆目标,近年来南京博物院也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博物馆的发展战略。2017年年初,云南省昆明市提出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的设想,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认可和众多科学家的支持。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建设工作,邀请国内外博物馆界、植物园界的30位知名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就国家植物博物馆规划、建设、运营中带有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提供咨询建议。2017年7月25日在深圳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昆明市和中科院昆明分院等在滇机构共同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国家植物博物馆项目推介会以及国际专家咨询会系列活动,在全球植物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国际知名专家对中国拟建国家植物博物馆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中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积极贡献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中国在该领域国际地位的重大机会,对全世界都非常重要。在国际咨询会、专家座谈、调研考察以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意见中,都认为在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有利于加强我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云南省乃至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积极意义,将填补国内空白。同时,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国家植物博物馆需按照“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定位与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1]。因此,对国际一流博物馆的标准进行探讨,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在博物馆界,怎样来判断国际一流博物馆?并且由谁来下这样的判定?国内外众多专家进行了探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李斌从馆藏文物的独特性、基本陈列的经典性、学术研究的创新性、管理运用的科学性、社会和受众的满意度5个方面探讨了世界一流博物馆的基本特征[2];台北教育大学的林咏能教授进行了国际博物馆评估比较研究[3],从各国博物馆的绩效评估指标来看,都把参观人数及观众满意度、教育活动、网络使用与可供查阅的馆藏数量、藏品管理与展览成效、研究与成果、国际交流等作为重要的评价核心指标;李耀申等人以南京博物院为例,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注重文化建设内涵3个方面浅谈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在2005年“国际博协与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国际博协主席亚历山德拉·库敏斯女士提出了6项标准:(1)遵守国际博协职业道德准则;(2)藏品得到完善的管理和保护;(3)为公众提供类型多样和有效的服务(藏品使用率高,观众有更多机会接触藏品,信息提供的有效性,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利用,保护和展示技术广泛应用);(4)尊重文化多元性和尊重传统文化;(5)知识和技能实现共享传播;(6)在运行上有效执行国际博协准则,建立有效防止文物受到破坏的规范。之后,法国卢浮宫馆长认为“独一无二的特色建筑、数量众多的文物藏品、络绎不绝的参观观众”是国际一流博物馆的重要体现。同时,在许多场合,众多专家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国际一流博物馆的标准和具体形式,这些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建设国际一流的标准和具体形式,但都不系统。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评价国际一流博物馆的标准和具体内容。
作者通过对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The Vatican Museum)以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等国际知名博物馆建设管理的分析研究,同时与上海自然博物馆、首都艺术博物馆等国内部分博物馆负责人进行交流,认为国际一流博物馆的标准应当紧紧围绕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从博物馆建筑体量与特色、藏品与展览、科技手段与网络运用、学术成果与国际影响、服务设施与管理运行、文化交流与观众等方面进行评判。由此提出了判断一个博物馆是否达到国际一流的基本标准,其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为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1 有相当规模并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建筑群
建筑是博物馆最大的展品。建设一定体量的主场馆是必要的,国际上一些有建筑特色的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形的玻璃入口、“蝴蝶效应”之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太空船建筑”尼迈耶当代艺术博物馆、“奇特外貌”旧金山艺术馆、“海螺结构”的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文化工厂”蓬皮杜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罗马MAXXI博物馆、美国丹佛艺术博物馆、加拿大超现代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和建成不久的美国佛罗里达州萨尔瓦多达利博物馆、巴拿马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等博物馆,其建筑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文化新地标。
我们常讲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对建设国际一流的植物博物馆尤为重要,也许主场馆的体量不一定需要最大,世界上也有许多著名博物馆主体建筑体量都不大,但建筑风格和特色很鲜明。建筑风格、颜色、内饰等能体现中国元素、昆明特色、植物特点,将有中国韵味的传统建筑、昆明建筑特色和世界先进流行的建筑风格相结合,让人一看就能品味到其中的中国韵味、昆明特色和植物特点。如中国传统的“牌楼”风格、“祥云”纹案以及“凤凰”的象征符号等。因此,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筑风格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有丰富的特色藏品并得到充分展览
藏品是博物馆生存的物质前提,任何一个博物馆都必须拥有藏品,没有藏品,就不能称之为博物馆。藏品中的自然标本,不仅可以反映宇宙的结构、自然资源的分布、生物的繁衍、动植物的进化,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探索未来、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质量和数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业务能力的发挥和社会效益。当文物和自然标本被博物馆收藏时,它们就升华出了巨大的意义,成为了宝贵的科学、文化资源和财产。馆藏藏品的多寡、品位的高低,标志着一个博物馆的社会地位优劣。比如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俄罗斯的艾米塔什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世界著名博物馆,无一不以藏品的质量高、数量多著称。因此拥有成体系、成规模、质量高且富有特色、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信息的国内外藏品是成为一流博物馆的物质基础。同时,利用丰富而有特色的藏品,采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设施,举办多个世界性的展览介绍各国各地区的文化艺术,展出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文物精品,使展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为国内外文化的汇集地和交流中心,以加强各国优秀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比如大英博物馆用自己的藏品能够同时举办亚洲、非洲等地的展览,足不出馆即可一览各国文化精华。
当然各馆收藏国际化有其历史、政治、经济原因,而目前进行国际化收藏对于博物馆而言困难越来越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来说,困难之大就更可想而知。由于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规则,我们已经很难从中国之外获得较多植物的活体和标本,因此,在藏品方面我们不必在规模上和数量上与国外一流博物馆争高低。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充分依靠并利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目前已收集保存野生种子10 000余种,品种仅次于英国千年种质库)和植物标本馆(馆藏植物标本160万余份,数量仅次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馆藏的植物标本)等单位收集保存的植物实物和活体,满足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展品需要。同时,我们要结合中国实际、昆明特色,多渠道加强藏品的收集与征集工作,重点收集并展示国内和省内有特色的植物,如药、花、茶、菌等。此外,应与相关国内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要在展品交换与临时展览方面下功夫,尽量以较少的经费购买其他国家地区的展品,并努力争取国外捐赠的力度,争取多谋几个类群的植物,在收集、研究、展览、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顶尖、国际一流水平。
3 有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便捷的网络运用
藏品与一般物品不同,它具有不能再生产的特性。如果管理不善,保护不好,一旦遭到不应有的损毁,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博物馆的藏品需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以保护,长久保存下去。现代化科技手段是更好地服务观众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是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信息时代传播文化知识的客观要求。尤其是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不断提高,要保持博物馆的文化优势和影响,在技术运用上就需要与时俱进,促进传播手段更加科技化和国际化。在藏品保管、展览设计、信息传播、服务设施等方面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并建立浏览便捷、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藏品数字化程度高的网页、网站、微信、微博等,实现观众、藏品、活动及其数据在物联网间动态多元双向传递,这也是建设智慧博物馆和国际一流博物馆必不可少的。在国家植物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时,可在智慧(智能)博物馆、虚拟博物馆以及数字博物馆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4 有突出的学术成果并产生重要国际影响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Raxworthy博士曾经说过,教育与科研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两大基本使命”。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决定了博物馆的水平,学术研究能力弱,陈列展览的水平肯定低。若要产生突出的学术成果和重要的国际影响,必须拥有一支一流人才队伍。如何实现博物馆拥有一流的人才?需要在管理、研究、展示、交流等方面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博物馆各项工作。国际化人才能够带给博物馆全新的理念和积极的成果,有助于博物馆更好地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增强博物馆的效率与活力。同样,我们也应当培养自己的人才走向世界博物馆舞台,成为国际化人才,扩展我们的国际影响力。只有实现人才国际化,博物馆才会真正走向世界,这是博物馆迈向国际一流行列的有效措施。世界著名博物馆无不在人才、学术成果上对世界做出着贡献,从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到多种学术成果的出版,都能见到著名博物馆的影响。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人类学、无脊椎动物学、古生物学、物理科学和脊椎动物学等5个科研部门,目前有200名科学家,研究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数不清的物种、各式各样的人类文化,以及地球行星形成及其变化的复杂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的短期访问科学家、博士后研究员以及研究生在馆内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人才国际化在欧美国家已经实行多年,形成了人才良性流动,事实证明这对促进博物馆工作大有裨益。就我国而言,实现国内博物馆优秀人才合理流动是当务之急:(1)有计划地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人才队伍,立足本馆、面向世界,有规划地开展学术研究;(2)在体制、机制和物质上给予积极保障,形成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鼓励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学术研究,到国际学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进而扩大博物馆国际影响力;(3)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合作搞研究,同时也要利用自身资源为国际学术研究提供服务,开展国际合作,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5 有先进的服务设施并高效运行管理
要实现国际一流的博物馆,应按照国际通行的原则,为观众提供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博物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全社会提供一流的文物藏品、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一流的展陈手段、先进的服务设施,创造一个优雅恬静的参观环境,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先进服务,让观众在身临其境领略一流展品的基础上,享受丰富的人文情怀,激发获得知识的渴望,达到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效果。既要让观众看到我们的展览是多么的吸引人,也要让观众感到我们的服务是多么的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让观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参观学习成为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和休闲,使之成为探索之旅、科学之旅。我国博物馆运行管理一直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际先进博物馆有较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博物馆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我国博物馆走向世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博物馆,首先要克服重视文物收藏展览而轻视人才培养引进、重视硬件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等问题,让用展品“讲故事”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需采用或借鉴国际先进博物馆运行管理的经验,必要时引进一些国际博物馆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和谐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培养尽职敬业、富有创造性的高素质员工,我们的博物馆事业才能再上一层楼,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赢得更多观众的心。
6 有大量的国内外观众并声名远播
让展品能“说话”、焕发出光彩的,说到底还是人。络绎不绝的观众是博物馆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博物馆有效的宣传媒介。通过丰富的藏品、精彩的展览和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观众,从而实现常年有大量的国内外观众参观,才能声名远播。博物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我们不是观众的管理者,而是观众的服务者,要从关心观众、理解观众、帮助观众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并开展工作。博物馆落成后,观众从哪里来?为谁服务?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民营博物馆,如果没有观众、没有客流量,那么开放博物馆就是一种浪费,也丧失了博物馆本身的意义。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在研究观众、吸引观众、培养观众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许多博物馆刚开放时很热闹,门庭若市,但过一段时间后就门可罗雀,鲜有观众进去参观,陷于“有馆无客”的尴尬境地。对于一个致力于国际一流目标的博物馆,具备完善的国际化观众接待与服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7 有活跃的国际交流并促进文明进步
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国际文化交流已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博物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展示国家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上海宣言》强调:博物馆事业是增进不同文化之间交往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应当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文明传承和民众心灵交流中彰显更大价值,甚至可作为跨文化及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大使,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共享传播,共同促进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国外一些著名博物馆非常重视国际展览与交流。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已经组织了数次科考队伍到我国的云南、陕西、甘肃、西藏等多个省份考察,并与上海科技馆及其他的几个机构一同制作了一部名为《宇宙大碰撞》(Cosmic Collisions)的特种电影,这部20多分钟的电影已经在上海科技馆太空影院投放。同时,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也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国际著名博物馆有的还有自己的出版公司、期刊社,这为学术成果社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国博物馆每年都进行数十次国际博物馆间的文化交流,可谓成效显著,但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仍需进一步加强。积极配合国家外交事务和国际间的民间交流活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和参与对外展览活动,是展示国家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尤其是要建立良好的馆际合作机制,与世界各国博物馆经常进行文化交流,实现国际文化交流的经常化、制度化,也是博物馆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要加强与国外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文物展览交流,真正把博物馆打造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昆明市委领导和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菲尔德副部长的见证下,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科学、教育文化、机构经验交流方面开展合作,相信这将为即将落地昆明、正在规划建设的“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国家植物博物馆有所帮助。
特色是一个博物馆的生命,特色馆未必是一流的,但一流博物馆必须有特色。比如,大英博物馆以广泛收藏世界各国的文物见长,不出馆就能领略各国文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能够包容各种文化,以其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吸引世界各地参观者;故宫、卢浮宫等都以宫廷建筑和收藏著名。正因为博物馆各具特色,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博物馆世界。因此,构建国际一流博物馆评价标准体系时,特色问题应当成为一项重要指标。
以上各个要素,是国际著名博物馆带有的共性内容。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博物馆的构成要素突出,如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但各馆各有长短,各有侧重。由于各博物馆情况不同,建设一流博物馆必须结合本馆实际,突出本馆特色。从总体上说,与国际著名博物馆相比,我国博物馆在各方面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应当全方位地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根据博物馆实际,在各个领域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实现国际一流博物馆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适当的灵活性,适时考虑突出某些方面,并将其作为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致谢:国家植物博物馆和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的全体工作人员都为国家植物博物馆的前期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孙涛副主任和原首都博物馆馆长、现任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总监韩永教授的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