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研究

2020-02-28郭意明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蛾成虫幼虫

郭意明

(辽宁省西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112499)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其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广,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尤其对阔叶树造成危害更加严重。美国白蛾自1979年传入辽宁省,在全省40余个县区有不同程度发生和危害,给全省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美国白蛾在我省的分布发生变化,其危害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并有继续扩散蔓延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美国白蛾在我省发生的现状、特点、规律,以便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为森林保护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

1.1 成虫

美国白蛾其身体呈现白色,雄蛾体长9~13mm,翅展 25~36mm。雌蛾体长9~15mm,翅展30~42mm;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长5mm,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口器短而纤细。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 2/3,下唇须小。胸部背面密布白毛。雄蛾触角多数前翅散生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前翅多为纯白色,且触角锯齿状,复眼黑褐色。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成虫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成虫寿命一般在4~8天。

1.2 卵

卵呈圆球形,直径 0.5~0.53mm左右。初产的卵为淡绿色或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顶部呈褐色,卵表面有许多规则的凹陷刻纹。卵粒呈不规则块状单层排列,数量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覆盖白色鳞毛。

1.3 幼虫

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细长,圆筒形,背部有 1条黑色宽纵带,头部黑色,有光泽,头宽2.4~2.7mm,体长22~37mm。气门白色,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各体节毛瘤发达,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臀足发达,腹足趾钩单序,中间趾钩等长共计10~14根,两侧各10~12根。

1.4 蛹

蛹初期呈淡黄色,体长8~15mm,宽3~6mm。雄蛹较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齐的臀棘10~15根。

2 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是我国近几年来多地发现的一种新入侵害虫,首先发现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这是因为美国白蛾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但后来很快发展到我国许多地区,其危害性极大,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量大,传播途径广的特点,因此被确定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该虫突出表现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其危害特别严重。危害的植物高达200多种,其中包括果树、林木、农作物等。美国白蛾重点发生在密集的果园以及林荫道和游览区,危害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使株树生长受到巨大威胁,甚至造成整株死亡,因幼虫喜食桑叶,因此对养蚕业造成危害极大。同时对林果业和城市绿化也会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在林木生长中,衰弱的树株最容易感病,受害后,会明显降低抗寒抗逆能力,甚至造成死亡。

3 不同时期的防治措施

3.1 成虫期防治

使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在4月底至5月初、7 月上旬至8月下旬,使用诱捕器时春季和夏季放置的高度和间距有所不同,春季高度为2~2.5m,间距为40m;夏季高度为4~5m,间距为16m。可使用黑光灯诱捕成虫,这是因为美国白蛾的趋光性较弱,对紫外光的趋性相对较强。灯光诱到的成虫多为雄虫,约占总蛾量的 90%,因为雌蛾的孕卵量较大,活动小。成虫对垂直物体表现出强烈的趋性,喜欢爬到附近的树干上、草本植物上等,高度大约在1m左右,静伏不动,天黑以后开始寻找寄主植物,所以针对这种特性的成虫,可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使用在发生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因此挂灯间隔以100m为宜,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卵期防治

每个卵块平均500~700粒个卵,最多可达2000多粒。每个卵块的行与行之间排列紧密。许多卵块的形状多呈矩形或菱形,因为雌虫往往将卵产于平行的叶脉间。防治方法是在5月和7月上旬至8月下旬人工寻找叶片上面的卵块,摘除烧毁。

3.3 幼虫期防治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网幕期,幼虫期防治重点应放在该时期,其次是剪除第二代幼虫网幕。每隔2~3天查找并连同小枝一起剪除幼虫网幕并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为避免幼虫漏出,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幼虫也可采用药剂防治,实施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分别是在三代幼虫破网期进行,即6月中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至9月底进行,可选用药剂用高压喷雾器喷杀。在幼虫1~5龄期间,可使用不同用量的3%阿维氟铃脲药液进行喷洒防治,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无公害。

3.4 蛹期防治

可采用人工防治,在落叶后清理地面杂草和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裂皮,落叶时间分别为7月初、8月中旬、11月至翌年3月。同时还可人工拣拾虫蛹,集中烧毁。对高大的树木要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幼虫化蛹,集中烧毁。

4 综合防治策略

根据多年的防治实践,对美国白蛾必须采用综合治理,从提高对美国白蛾的自然控制能力入手,主要是以生物防治和仿生药剂防治技术为主体,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和增殖天敌,同时兼容其他不伤害天敌的控制技术。总之就是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

4.1 人工物理防治

1)以营林为基础,调整植物群落。要营造混交林,以减少美国白蛾的危害。白蛾主要危害四旁树木,因四旁树大都为美国白蛾的喜食树种。因此可在一定范围内栽植美国白蛾喜食树种,以招引过来,集中消灭。另外还应利用树种更新的机会,适当栽植喜食树种,以利于虫情监测,集中消灭。

2)剪除网幕。可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集中烧毁或深埋。

3)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化蛹前,用谷草、稻草把树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此方法主要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

4)灯光诱杀。设黑光灯诱杀成虫,此法还可兼用于虫情预测预报。

4.2 生物防治

1)以菌治虫。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喷洒,可防治幼虫。

2)以虫治虫。利用柞蚕蛹繁殖周氏啮小蜂。该蜂具有寄主专一、寄生性强等优点,可提高对白蛾的自然控制能力。

3)性诱剂的应用。在成虫期,诱捕器上安装性信息素诱芯可以诱杀雄成虫,效果较好。

4)应用仿生药剂。主要是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防治。要充分利用以上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可确保取得显著成效。由于繁衍后代量大,所以要尽量集中防治,彻底消除。

灭幼脉、米满等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协调综合治理的理想制剂。具有保护天敌、避免环境污染等特点,一般在幼虫3龄前施药。每代只喷洒一遍即可。

4.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良好效果,特别是重灾区和新发生区域,见效比较快,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杀伤天敌。提倡少量使用或不使用,一般只可作为一种急救措施。

猜你喜欢

白蛾成虫幼虫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飞舞吧,凤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白带锯蛱蝶幼虫和蛹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