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东江林场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分区规划建设浅析

2020-02-28唐志强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示范园康养乡土

唐志强

(广东省东江林场,广东 河源 517465)

广东省东江林场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总面积547.20hm2,位于东江河畔河源市江东新区,交通便利,可达性高。园内山青水秀,沟谷幽深,森林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该园以现有的林业科技园区为依托,结合园内特色显著的柳叶润楠次生林群落、七寨崆瀑布群及七寨人工湖,完善相关服务设施,建设相关的森林树屋、森林浴场、康养步道等,打造成集自然教育、康养休闲、科教于一体的示范园区,发展“森林+教育”、“森林+休闲”等“森林+”林业新业态。

1 林业科技+自然教育园区

1.1 基本情况

林业科技+自然教育园区是以省级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基础上扩建成林业科技示范园区,面积为 202.9hm2。该基地项目建设以现代林业科学和林业发展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广东省有关林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省林科院、热林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完成基地项目建设,发挥了林场的林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促进了林业科技创新、项目攻关、示范和成果推广,大大提升了林业科技水平。园区示范项目包括半同胞优树子代测定试验林;高脂松、杂交松示范林;100个乡土树种混交对比试验林;西南桦混交试验林;黑木相思试验示范林;桉树改造培育新模式试验示范林;生态景观改造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等。通过林业科技示范,结合自然教育,集中展示、示范并推广林业科技成果,通过自然教育径森林课堂、科普活动等形式,提升生态服务水平,实现生态惠民、共建共享[1]。

1.1.1 优树子代测定试验林

2005年种植面积 23.33hm2,建立了6个试验区,完成了黎蒴254个家系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对比试验,木荷90个家系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对比试验,香樟228个家系优树半同胞子代测定对比试验,枫香113个家系半同胞子代测定对比试验,火力楠31个家系半同胞子代测定对比试验,木荷无性系126个家系的测定对比试验,以及建立了红椎种子园优良品种保存林、荷木、黎蒴、枫香优良家系基因库保存林等的造林建设。

1.1.2 高脂松、杂交松示范林

2006年种植推广示范林12.8hm2,包括31个用脂、用材的杂交松优良家系对比试验林。该项目主要是将新培育出的高脂松,国外引进的加勒比松与湿地松杂交培育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示范种植。目前高脂松及杂交松在示范园区的长势均超过林场及周边地区的马尾松及湿地松。

1.1.3100个乡土树种混交对比试验林

2007年造林,采取列状混交方式种植。主要是研究乡土树种在粤东地区的适应性及为今后示范园区推广示范提供树种选择参考。种植的苗木主要包括:降香黄檀、观光木、海红豆、小叶榄仁、单性木兰、厚狭相思、火焰木、凤岭木、桂花、翻白叶树等。

1.1.4 西南桦混交试验林

2007年林场与热林所合作建设西南桦混交红椎、山桂花、荷木、黎蒴、山杜英等阔叶树种试验林 4hm2。首次在粤东地区营造西南桦。主要是研究在桉树更新迹地种植西南桦混交林的选择,探索改造桉树速生林的新模式。

1.1.5 黑木相思试验示范林

2006年种植黑木相思推广示范林 13.53hm2,从省林科院当时新引进的16个家系中挑选3个家系在基地种植,该期黑木相思主要特征是生长迅速,但主干不明显,分枝较多,非常适合生态建设。2015年与热林所合作建设黑木相思无性系选育创新项目与示范林,造林面积13.33hm2,从45个选良黑木相思品种中挑选出13个品种进行试验,目的是选育出生长快、抗性强、分枝少、干形好的优良无性系,实现黑木相思栽培的无性系化和良种化。

1.1.6 桉树改造培育新模式试验示范林

2017 年 7 月种植,建设面积 33.33hm2,主要是研究桉树更新改造,开展与香樟、沉香、红椎、火力楠等珍贵乡土阔叶树种混交的人工林配置模式、混交模式、造林密度等林分的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培育桉树大径材,延长培育时间;以及改良桉树纯林结构,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等研究。

1.1.7 生态景观改造技术推广示范项目

2018年4月种植,建设面积40hm2,主要是用生态景观改造的模式,筛选出与之相适应的树种,选出适合建设项目示范地改造的水源林、碳汇林、游憩林改造的树种和配置模式,在不破坏林分结构、不出现生态功能短暂空白、现有生态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的条件下,以块状混交、随机混交和带状混交的模式开展疏林改造及林下套种。

1.2 主要建设思路、内容与措施

1.2.1 主要建设思路

在现有林业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研究林业科技项目,融入科教宣传系统,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与游憩设施等,组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和涵盖林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利用、成果示范推广的林业科技解说团队;培训一批开展科研和推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可展示与查阅示范园区历史变迁、基本现状、科技特色、人才队伍等信息的文本或电子载体,如宣传示范小册子、展示林业科技的音频、视频等。开发一套实用性强的技术推广教育课程,可为基层林业工作者、广大林农及中小学生开展林业科技教育服务。将林业科技示范园成果向大众展示,达到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的目的。

1.2.2 主要建设内容与措施

林业科技+自然教育园区建设内容包括:科技服务中心、访客服务中心、多功能场地、科研室、林业科技园成果展示径(依托林业科技示范园成果,根据不同区域设立两条不同主题的林业科技成果展示路径,即乡土树种科普教育径、林业成果示范径)。以林业科技成果展示为目的,向访客展示林业科技成果:①乡土树种科普教育径。结合现有乡土树种林业成果与现有道路条件改造成乡土树种科普教育径,总长约 0.78km,其中已修建 0.4km,路宽 1.5m,路面采用生态材料铺贴保持自然性,沿途配套解说系统并设置一处森林课堂,用于开展乡土树种科普教育等活动。②林业成果示范径。结合香樟示范林、西南桦、桉树改造林业成果与现有道路条件改造成林业成果示范径,总长约2km,路宽2m,路面采用生态材料铺贴,沿示范径设计解说系统并设置一处自然观察点(数据监测点)、观鸟平台与休憩平台,其中自然观察点用于林业数据监测采集与自然教育,观鸟平台供访客闻音辨鸟,休憩平台为访客提供一处休憩、观赏风景的场所。森林课堂依托百个乡土树种成果资源,在乡土树种科普教育径途中设置一处森林课堂用于乡土树种科教宣传,配有木质长椅、长桌和宣教展板、科普牌等设施,可供林业科技讲师在园区内进行百个乡土树种的知识科普,结合地形地貌设计观景台,观景台采用架空设计,为访客提供一处观山揽胜,享受自然的绝佳场所。自然观察点(数据监测点)林业成果示范径沿途设置一处自然观察点结合数据监测、科普牌等设施,对示范林进行数据监测采集与科普,同时可作为林业示范成果科教宣传的场所,设置林中休憩平台,在平台上配套互动体验设施为访客提供一处林中休憩空间,平台根据地形地貌采用架空设计。休憩平台(数据监测点)林业成果示范径途中设置一处休憩平台,对示范林进行数据监测采集,供访客休憩、观景。

2 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园区

2.1 基本情况

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园区总面积为 344.3hm2,森林覆盖率大于 60%。园区提供休憩、健身、养生、康复、认知、体验等多种类别的森林康养产品,园区配套满足森林康养需求的基础设施、综合森林康养设施、康复设施、体验教育设施、有一套完善的森林康养服务运营体系。并配套开展自然教育的基础设施,拥有必要的服务设施和用于开展自然教育的设施设备。

2.2 主要建设内容与措施

2.2.1 主题康养瀑布栈道

以康养休闲为目的,建设瀑布自然体验栈道及瀑布景观亭。结合现有的七寨崆瀑布群,保持现状环境基础上,沿北部管理服务中心至瀑布群服务点截止,通过一条自然生态栈道对瀑布群自然景观进行连接,打造一条长约0.5km、宽2m的主题康养瀑布栈道,沿路设置休息亭台。自然生态栈道的步道依地势而建,为承载瀑布康养、观景与休闲等功能。

2.2.2 观瀑节点

依托三个瀑布点及周边森林环境,在主题康养瀑布栈道途中设置三个观瀑节点并配套瀑布康养解说牌,让访客在此观景的同时学习了解瀑布康养知识,汲取瀑布的高负氧离子,能够调节生理机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等功效。

2.2.3 景观改造与提升措施

示范园内森林景观总体较好,但部分区域仍需进一步改造。对示范园内的柳叶润楠次生林进行景观抚育,调整其林分密度,间密留稀,留优去劣,进行透光伐抚育。同时示范园内的科技林受病虫害威胁较大,主要对象包括蚊子、白蚁、红火蚁等,可采取卫生抚育或育林择伐,通过彻底清除受害木和病原木,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恢复林分健康发育。

3 几点建议

3.1 在发展上,突出特色

要依托示范园的林业科技成果、地理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与周边其它景区形成互补和联动,展现示范园林业科技、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的综合示范功能,打造“东江河畔绿翡翠,源城生态后花园;林业科技引教育,密林瀑布享康游”特色主题。通过特色主题营销、产品迭代升级、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机制创新,全面提高示范园品质品牌。并在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等原则指导下,高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突出资源特色,强调综合示范,发展“森林+”林业新业态,挖掘广东省东江林场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广东省东江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

3.2 在建设上,坚持保护优先、与自然和谐共生、体验性等原则

一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建设过程中不得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化原则,既注重森林生态的体验,又注重对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三是体验者参与性、娱乐性、舒适性的原则;四是有利于促进林场生态公益建设和林业产业长远发展,促进林场经营、管理模式转变,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五是进一步突出特色,提供更具特色的优良生态品种。

3.3 在具体措施上,注重科技支撑、保障措施和安全措施

一要注重科技支撑,要组建园区建设技术支撑专家小组,以3至5名对口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为技术依托[1],以现代林业科技为引领,引进新技术并集成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二要在用地指标、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等方面给予保障;三要落实安全措施,以人为本,排除园区内的生态安全隐患因素[2],保障访客安全,包括防止红火蚁侵害和地质灾害等。

猜你喜欢

示范园康养乡土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乡土中国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
塘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