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县级人大对财政预算监督的对策与思考
2020-02-28罗文育
■罗文育
(大埔县丰溪林场)
引 言
财政预算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不仅会给人民利益带来影响,还对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在群众所拥有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人大预算监督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使县级人大被赋予职能得到实现,自然成为地方政府讨论的重点,事实证明,只有以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为依据,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1 人大预算监督概述
人大预算监督指的是以人大为主体,审查并监督编制、执行预算的相关工作,《宪法》明确规定,预算监督是人大职权之一。一般来说,基于财政预算展开监督工作,着重强调以下内容:第一,监督对总预算进行执行的情况;第二,监督预算调整及决算草案所制定决策的可行性;第三,审查以预算为核心内容的草案[1]。通过对现有监督体系进行分析可知,最高监督层次为人大监督,若以现有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能够看出,人大监督拥有最独立的主体、最规范的程序和最理想的效果,这也对人大监督提出了以下要求:独立性、平衡性、效益性、民主性、法定性,要想使人大监督优势得到发挥,上述内容应尤为注意。
2 人大预算监督现状
县级人大的监督内容,通常可被划分成三部分,首先,财政资金是否得到科学分配;其次,对财政资金进行支出的进度和预期差异;最后,使用财政资金所获得绩效。现有研究表明,对预算体制进行建立的基础是拥有系统而科学的外控体系,待预算体制走向成熟后,出于使管理质效得到提高的考虑,人们往往会选择将其向内控体系进行转化,由此可见,内部控制通常晚于外部控制而出现。我国将建立内控体系视为改革预算的重点,却忽略了外控体系被赋予的价值,这便是制约人大监督发展的主要原因。
以某山区县为例,在监督财政预算时,县级人大监督面临着如下问题:其一,缺少全面且细致的编制技术,预算粗放的情况仍然存在;其二,沿用原有监督流程及程序,监督成效和预期相距甚远;其三,难以贯彻落实审查意见。要想使上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监督模式加以调整,目前,各界普遍认可的监督模式,主要是以动态机制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实时监督及查询预算的效果,通过抽查结合普查的方法,提高信息透明度,确保社会各界均可参与到监督工作中,这也是下文所讨论的核心内容[2]。
3 现有问题的解决策略
近几年,财政对国家治理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熟知,这也使财政预算拥有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若以县级人大的视角为切入点,要想使自身在监督预算方面的效能得到应有发挥,关键是以制度为依托,对预算实质加以强调,赋予政府财政活动,更为突出的法治化、民主化特征。
3.1 完善相关程序
零基预算强调清零上年基数,在对预算进行编制时,政府部门应以宏观视角为切入点,结合不同领域的发展情况,将不合理预算出现的概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事实证明,落实零基预算,可确保资金分配合理性,并且为县级人大提供参与编制预算的途径,增强预算和实际的契合度,使其控制作用得到凸显。无论是编制预算,还是审查预算申请,所遵循原则均为从实际出发,以实际需求为依据,完成申报、预算及审查工作,若无特殊情况,县级人大应在9月底,联合审计、财税、人大代表与群众代表,对所在地区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评估,若有问题存在,可根据所制定机制,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对其责任进行追究。在落实进度编制工作时,避免过早开展预算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过早开始预算,通常会使预算编制呈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另外,还要预留出充足的编制时间,真正做到按部就班地展开各项工作。上文所提到追责机制,同样是讨论的重点,由县级人大牵头所制定相关机制,通常被用来对责任进行追究,而满足追责条件的情况,主要有随意安排工作、调整项目支出等,由实践所得经验可知,这样做可使预算获得更加系统而有效的约束。
3.2 优化外部环境
3.2.1 重视宣传
新媒体的出现,为预算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宣传手段,有关人员可综合运用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向人大代表及群众传达对预算进行参与的必要性,使人大代表及群众主动关注并解读相关文件,另外,对预算行为进行评估的角度,同样是宣传重点,只有对以上工作加以落实,才能确保所打造社会环境,满足群众关心并参与预算的要求,而人大代表及群众对预算知识的了解,往往也会更加系统而准确。
3.2.2 提高参与度
对参与程序进行优化,为人大代表及群众提供参与监督的途径。县级人大的职责,主要是严格甄选参与对象,在支持人大代表及群众参与的前提下,确保参与对象拥有良好的能力及素养。要想使人大代表及群众参与价值得到应有发挥,关键是丰富参与方法,目前,常用方法为听证、座谈,有关人员可酌情融入辩论、询问等环节,这样做可凸显会前调研的作用,使人大代表及群众所提出建议及意见,拥有良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对资料库进行设立的方式,整合能力出众的群众代表,在召开常委会议、人代会议时,对上述代表的观点加以分析,为草案调整与修正提供参考。除此之外,社会中介机构也有参与其中的必要性,由于群众所表现出特征以分散性为主,因此,政府部门可借助现有组织手段,对人大代表及群众进行集中,以专业技术为代表的社会中介机构随之形成,一般来说,上述机构可作为对民意进行收集的载体,参与到相关审议预算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吸收、科学反馈群众建议的方式,增强预算的普适性,确保各层人民所利益所提出诉求,均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3]。
3.2.3 实现常态参与
对旁听制度进行设立并落实,群众可通过旁听的方式,参与到县级人大以预算方案调整及决算为主题所召开会议中,使预算监督工作,拥有更高的透明度。在开始人代会议前,县级人大可对听证会议进行召开,搜集人大代表、群众对拟定草案的建议,明确所拟定草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当然,对预算进行听证也很有必要,县级人大应以预算内容为依据,对主体不同的制度加以明确,赋予主体参加权、质疑权、起诉权、意见发表权及其他参与权所衍生出的权利,通过对反馈机制进行建立的方法,将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所制定决策的合理性,自然可获得有力保证。
3.3 引入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对财政预算进行监督,可使县级人大拥有更理性的监督水平,这就要求有关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完善工作引起重视。首先,通过联网监督的方式,对信息系统的构成模块进行拓展,将连接财政部门作为基础,有选择性地连接审计、监察、税收等其他部门,确保所设立信息库,满足可视、数据丰富及功能完善的要求。其次,对信息系统的开放范围进行拓展,确保人大代表、群众均有对编制及执行预算的情况加以了解的渠道,由此可见,要想使信息系统拥有良好效能,不仅要对工委、人大代表开放,还要对群众开放,通过对查询室进行设置的方式,降低群众获取所需数据的难度。最后,善用现有技术,完成对预警模块、动态监督模块进行设置的工作,使实时监督的设想成为现实,若有临时增加数额、次数等情况发生,此系统应经由预警模块,将预警信号传达给有关人员,避免上述情况所引发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县级人大所展开监督工作,自然会拥有更符合预期的深度及广度。除此之外,将腐败预防工作和信息系统相融合,被视为未来的努力方向,这样做可使有关人员以信息系统所提供数据为参考,对腐败线索加以明确,为后续查处工作的展开做铺垫。
3.4 设立目标导向
首先,预算强调的是用财政进行治理,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拥有良好的安排、执行预算的能力,确保所建立预算体系,满足科学、公开与透明的要求。事实证明,要想使县级人大所展开监督工作得到强化,有三个目标需要达成,第一,公开预算,通过安排、执行预算的方式,对政府活动所处范围加以反映,确保政府部门对政策进行制定和落实的各环节,均受到群众监督,第二,增加人大监督力度,通过对宪法所赋予基本职权加以落实的方式,将县级人大打造成对民意进行反映的主体,第三,凸显预算民主化,将编制、执行预算的活动,视为群众对地方进行治理的途径[4]。
其次,县级人大监督预算的初衷是以管控收支活动为基础,为政府内控系统的完善指明方向,使收支活动所面临难题,拥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而非对群众利益进行挤压或剥削,因此,若以操作层面为切入点,对以下维度进行建立很有必要,第一维度是平衡跨年预算的机制,第二维度是对债务规模加以控制,第三维度是调整转移支付所依托制度,为绩效预算及相关工作的展开做铺垫。
3.5 强化审查意见落实
3.5.1 扩大审查范围
在听取审查本级财政预算报告的基础上,有必要听取政府部门预算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加强对重点部门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和跟踪监督。
3.5.2 严格预算执行
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强化预算监督,按照“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本级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
3.5.3 严格预算调整
切实加强预算调整工作,如确需调整年初财政预算,严格履行《预算法》关于调整预算的法定程序,及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送预算调整方案,待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后方可调整执行,坚决做到先审查后支出。
最后,落实县级人大监督预算的工作,使预算拥有更理想的规范性与完整性。这就对人大预算监督,提出了如下要求:其一,确保全口径设想成为现实,将监督对象,由基金预算、公共预算,向地方债务、经营预算等领域进行延伸;其二,做到微观监督,以收支活动为基础,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细化;其三,将刚性约束置于重要地位,一旦出现和要求不符的行为,县级人大应对其进行追责,避免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结 论
由上文叙述可知,若以民主制度为背景,对财政预算进行全面监督很有必要,要想使县级人大拥有更完善的监督体系,关键是以现存问题为依据,结合所在地区特征及诉求,明确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对策,例如,设立目标导向。事实证明,这样做可使县级人大更充分地发挥自身职能,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