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2020-02-28吴小鹏张俊峰朱佳敏王孟伟倪小闲
◎吴小鹏 张俊峰 朱佳敏 王孟伟 倪小闲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研究和发展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要始终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2019 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再次强调: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继承者,他们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让高校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项目开展的一年里,我们团队走访调研了江苏省多所高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发现目前不少高校对四个自信的教育存在着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将"四个自信"较好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加深大学生对"四个自信"概念的认识以及坚定"四个自信"理念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常州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对多所高校的"四个自信"理论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探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相关建议,改善和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模式,使其更丰富、更高效、更易接受。
二、文献综述
(一)现有研究
1.研究内容。
关于四个自信已有多名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在增强高校学生四个自信的路径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一是在教育模式上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要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基点"拓展平台,创新形式。二是新媒体时代下新旧媒体要相辅相成共同教育,学校也应调动学生社团资源,开展四个自信活动,并且学校内部所有老师都要融入到"四个自信" 教育当中,保持建设过程不中断、不间断。三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引入"四个自信"使课程内容得以丰富,而且教育内容也明显扩展,使课程内容传授与时俱进发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注入更多的活力。四是要用社会实践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去调查来加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以参与其中,而增强自身。
2.不足之处。
通过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团队发现:各研究学者均在其论文中对"四个自信"进行了深刻解读,并就如何增强四个自信方面提出了一些实际可行的参考建议和方法,但是这些建议和方法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教育模式。
3.研究意义,成果补充。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分析,针对现有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并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以及更深入的研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以求更加高效、系统地增强高校学生四个自信。
(二)现有模式
1.线下教育。
(1)思政课堂: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教师按照课程讲义进行授课,与学生课上交流进行引导,在课程上播放爱国主义纪录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针对时事热点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际形势,实践课上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城市发展博物馆、改革开放先进村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使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学生组织:在学校的领导下学生组建相关组织,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研讨会,引导学生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团支部的要求下,各班团支书组织开展团日活动,观看实事热点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探究,从而坚定四个自信。
2.线上教育。
网上平台:中国共青团开展"青年大学习"引导青年学习党政理论,了解国家政策;党中央研发"学习强国"等软件,指导学生正确学习国家理论政策,理解四个自信,坚定对党和国家的信仰。
三、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国青年有这样的寄语:"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在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关键之年,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增强高校青年"四个自信"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国内背景:
1.核心价值观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滋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身处于丰富的物质世界,接触的文化繁杂多样。一些年轻人过度沉迷于个人在物质上的享受,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网络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们更容易的接触到负面信息,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大学生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负面信息蛊惑,丢失其本该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 思政教育存在不足,"四个自信"等无法深入人心。当前思政教育存在许多不足,部分高校学生厌倦琐碎的政治话语、繁重的思政课程,思政教育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造成部分学生的抵触心理。学生对四个自信等只停留在表面的口号,而没有潜化于心里。
国际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使得国际矛盾丛生。外来敌对势力通过抹黑中国形象、向高校学生传播西方价值思想,不断削弱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从内部瓦解中国的意识形态体系。
四、现有模式的局限
(一)高校课堂的局限性
开设思政课堂是高校进行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手段,也是引导大学生接触四个自信相关知识的最直接方法。但目前思政课的教育效果稍有欠佳,具体表现在学生上课兴致不高、课本知识吸收缓慢等方面。其原因在于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存在一些局限。
第一,思政课的教育思维固化,最主要表现在大部分教师倾向于使用单一的知识灌输模式。单向输出较为理论化的书本知识会导致课堂略显枯燥,学生因处于被动状态而积极性不高,难以对四个自信等知识深入了解。第二,课程考核单方面强调理论成绩,与教育的最初目的稍有脱轨。思政课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而过于注重理论成绩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第三,思政课堂缺乏高校其他课程的教学辅助。四个自信在思政课中属于理论性的书面知识,学生的深入领悟离不开思政课堂之外其他课程的具体解读与教导,这一辅助角色的缺失使四个自信等知识缺乏被实际运用在各个方面的机会。第四,互动模式形式化。目前虽然在教学中加入了互动这一方式,如"翻转课堂",但由于部分思政教师对此可能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第五,部分学校对思政课的实践参观环节要求不高,导致学生在参观时走马观花,收获不深。
(二)学生组织的形式化
高校学生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辅助教学的重要组织。作为四个自信等重要思想的宣传阵地,目前部分学生组织却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致使引导学生加强思想、坚定四个自信的效果被弱化。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组织与指导老师之间缺乏沟通,意见存在分歧,导致思政活动实际效果与预期有偏差,无法高效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坚定四个自信。第二,学生组织在举办思政活动时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导致活动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第三,学校对学生组织举办的思政活动存在信任不足的现象,使得学生组织在活动时掣肘颇多,无法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
(三)线上平台的有限性
线上平台作为线下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四个自信相关课程借助网络的力量,走进了青年大学习、尔雅等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而随着在线活动的不断开展,线上平台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第一,平台监管的有限性,线上平台学习的自由化导致部分学生中出现了刷课现象,甚至产生了刷课交易的产业链。这严重削弱了平台的教育效果。第二,线上教育存在一定的乏味性,大部分线上平台只是把线下课堂的教育内容简单照搬,没有创新,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浪费了一定的公共教育资源。
五、对策建议
(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教学内容。
教师要将四个自信融于课堂教育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将时事热点融于教育中,让学生在教学中既能吸收理论知识,又能从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的探讨分析中深切感受我国制度、文化的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
其次,要寓教于乐。为满足当下的青年学生趣味性和灵活性的需求,一方面思政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插入一些历史小故事,比如一些名人的逸闻趣事,提高课堂趣味性。另一方面央视高度赞扬的B 站鬼畜视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在教学时加上一些生动有趣的视频既可以调节沉闷的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专注于上课内容,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将四个自信融于心。
2.教学模式。
教师要加强对教学互动重视程度,例如,在翻转课堂中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由学生带动学生,在彼此的观点碰撞中内化四个自信。
除此之外,教育模式要更加生活化。教师在课堂之外也要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共同讨论时事政治,发掘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思想,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从日常接触的方方面面中自主感受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理论的优越性。
最后,四个自信的教育应该贯彻化、共通化、一体化。不应该只局限于思政课堂,在其他课程中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四个自信。例如在管理学课程中,教师可以以我国的管理制度为例,分析我国管理制度的优越性,使得学生理解、坚定制度自信,在其他课程中亦是如此。
3.组织活动。
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完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个自信不仅仅是在教师的教育下了解体悟,更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按兴趣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深入了解并坚定四个自信。
另外学校也要大力支持学生组织创办有关四个自信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信任,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在活动中,主办方也可以进行一些有奖提问环节,并发放一些诸如印有"四个自信"的书签、扇子等纪念小礼品。
4.平台课程。
目前平台课程只是线下课堂的录制,没有新颖之处,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线上平台可以将课程视频动漫化,突破实际课堂的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另外要提高网上资源的更新速度,也可以加入专家的相关评论。要发挥明星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学习,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平台课程之余,可以在线举办一些有关"四个自信"的征文、作曲、作画、短视频创作大赛,增强四个自信话题热度,将四个自信融入青年学生的网络生活,潜移默化的坚定青年学生的信仰,坚定四个自信。
(二)严格监管,行之有效
1.课程考核。
思政课程的考核要加强对实际分析能力的要求,要完全发挥试卷最后分析大题的作用,让学生写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而不只是照搬理论知识。加大讨论分析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真正的教学目的并不是记忆理论知识,而是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真正从思政学习中了解我国的真实情况并坚定四个自信。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后续监督,确保学生有一定的收获。教师可以在实践后组织开展实践感悟交流会,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实践心得;还可以在实践后进行实践地点的有关知识问答,加强学生的体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四个自信。
3.平台监督。
在进行网上平台课程时,可以通过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等手段加强监督,防止代刷,将平台成绩归入学生期末成绩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强平台监督,更加高效的发挥平台的特殊作用,补充实际课堂的不足之处。
六、总结结论
我们团队在分析当前实际情况、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型教育理念:全方位、生活化、一体化、高效化的"一位三化"教育模式。全方位指线上线下全面教育,如今网络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四个自信的教育也不能只注重于线下课堂,应该大力关注网络教育,将四个自信融入网络生活的点滴之中;生活化指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不仅限于课堂,应扩展到生活中,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接触,在生活中共同探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思想,坚定四个自信;一体化指四个自信教育不局限于思政课堂,而应该贯彻于所有课程教育中,在其他课程教育中融入四个自信,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高效化指加强教育后续监管,保证学生高效的吸收理解四个自信,使其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