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探究

2020-02-28侯海燕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阔叶红松株数

侯海燕

(辽宁省西丰县自然资源保护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西丰 112400)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过度人为干扰,森林的原始性和自然生长规律被打破,部分天然次生林更新不足,主林层持续退化,导致出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问题,明显降低了林分质量和利用价值。对此,需要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经营措施,方可逐步实现森林基本功能价值的恢复,扭转逆向演替大势。为此,通过人工诱导逐步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

1 诱导恢复原则

1)满足理想经营目标原则,即生态效益优先,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经营原则。要立足森林资源近自然培育。

3)坚持抚幼留阔、抚育保阔和栽针保阔有机结合原则。

4)保护优先,重视演替进程,“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原则。

5)因地制宜、因林施法、适地适树、适林适管原则。

2 诱导恢复技法

2.1 林分选择

1)蓄积量≤60m3/hm2的低产低效天然次生林,这种次生林为多代混生、林相混杂的中龄林阶段林木或退化次生林。

2)林木生长发育正常的中龄林和幼龄林。

3)林龄和径级不符合正常分布,且呈非连续分布。

4)目的树种株数严重不足,低于适宜经营密度近4成的林分。

5)有必要进行林冠下更新的近熟林和成熟林。

2.2 林冠下清场

割除的灌草、枝丫、梢头等可顺山堆放成窄带状,最好不要运出林外。窄带规格为带间距≥10m、带的宽度和高度也有相应的要求,一般为宽1.0~1.5m、高0.5~1.0m,主要是以保留木为中心,灌草、枝丫、梢头的堆放带不得超过规定尺寸。

2.3 林冠下造林

1)造林时期宜提前不宜错后,也就是在土壤解冻深度基本达到苗木主根长度时进行造林,营养杯苗造林要求比较宽松,在春季、雨季或秋季皆可进行。栽植红松时应以1500~1800株/hm2为宜。

对于英语教龄有109名老师以3-5年教龄为主(45.21%),说明农村地区英语教师的从业资历都比较浅短,在英语教学、教法上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相应的实地调查也印证了多数老师对于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的把握不是特别明确。

2)造林方法可采用“见缝插针”方式。为确保根系舒展,有利于成活,栽苗时要扶正苗木,先将挖出的潮湿表土进行回填,填至穴深的2/3时,将苗木轻轻抖提,然后踩实,接着填埋底土踩实后再覆盖一层虚土,便完成苗木栽植。

2.4 幼林抚育

开展抚育作业时,首先要将林地上的灌草全部割除,割除灌草的留茬高度应在10cm以下,可以割成带状或穴状,带宽和穴径大小为1.0m左右,割除的灌草可堆放在幼树树盘周围。除藤割灌的同时,对下层林木组成进行调整,可按株数计以针阔比为6∶4或7∶3进行。 除藤割灌的具体间隔期一般更新后每7~9年进行1次。另外,顺便修剪人工更新的红松幼树,将其下部2~3轮濒死枝或枯死枝剪掉,注意不要伤及树皮和树干。

2.5 抚育间伐

2.5.1 抚育间伐选择

1)优先考虑伐除林分中的非目的树种,要保留目的树种的中(小)径木。在采伐之后要实现采伐(蓄积)强度≤40%,保持林分郁闭度在0.4~0.5之间;

2)当林分中目的树种分布过密时,有必要实施抚育间伐。在目的树种分布稀少的地段,要伐除丧失培育前途的林木,并以300~700株/hm2的标准保留健康的目的树种;

3)对于异龄林,要伐除无法满足经营要求的所有林木,如成(过)熟林木,风折(倒)木、病虫木、衰弱木等,对于生长健壮的中(小)径木要保留300~700株/hm2,也就是6~18cm之间中小径木;

4)对采伐后保留木进行必要的修枝;

5)为了尽可能减少对保留木的损伤,采伐作业时要严格控制被伐木的倒向,对于一些珍贵树种如黄菠萝、刺楸等要优先保留。

2.5.2 抚育间伐技术要求

抚育间伐的间隔期为5~6年。按株数计,针阔比为6∶4或7∶3。

1)间伐强度的确定。首先要进行树木分级。对于阔叶来说,自然整枝较好、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发育正常的树种为阔叶优良木;对林地土壤具有改良和庇护作用、对上层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的幼树、灌木和亚乔木等为辅助木;树冠异常庞大并有碍周边优良木生长的树木以及病虫木、弯曲木、被压木、枯立木为砍伐木。红松的分级标准为:与一般林木相比树冠上层超出明显且直径较粗,树干高大通直的为优势木;为林冠层的重要组成者、径仅次于优势木,树冠发育较好,树木高的为亚优势木;径、冠幅在林分中处于中等地位且树木高的平均木为中等木;顶部处于林冠下呈严重受压状态、树冠窄小、树干纤细、偏冠、生长不良的病虫木、濒死木或枯死木等为砍伐木。分级完成后,可根据已编制好的人工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经营密度表确定间伐强度。

2)选择间伐木。间伐时在树种的选择上要视林分的具体立地条件和混交类型,因地制宜选择保留木。

3)确定目标树株数。阔叶优良木密度为50~100株/hm2,红松优势木密度为150~200株/hm2。循序推进抚育作业,直到目标树的终伐利用。为增强林分的整体抗逆性和稳定性,要渐进调整林分混交比例和分布格局,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兼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改造功能。

2.6 目标树种确定

培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形成红松与阔叶树的单木混交或不规则的群状混交模式,最终恢复红松与阔叶混交林。而培育短期复层林则是商品林的主要目标。为了培育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保留株数为450~885株/hm2,上层林木采伐后保留红松株数应≥900株/hm2,以培育红松纯林。

3 严格质量监管

1)林地选择。所选择的林地要具备适合红松生长的立地条件,而且阔叶树天然更新能力较强。

2)苗木质量。要按辽宁省地方标准执行,即《林木育苗技术规程》。造林苗木要选用辽宁省优良林分的种子所培育的苗木。

3)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活率当年要达到95%或以上,第3年保存率达到90%或以上。

4)上层抚育作业。要保证红松生长健壮、分布均匀或呈团块状格局,且要保证现存株数≥450株/hm2。

5)培育目标。以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为主。

6)施工作业设计。实行全林实测法,其他按相关行业标准执行。

7)对伐区作业的督查和验收。主管和监督部门要亲临实地指导和监督,对违规作业者,依法进行处理。同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和验收。

8)档案管理。要建立人工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技术档案。并且要纳入森林资源档案存档。

4 结语

综上所述,退化次生林是一种自然演变形成的植被林地,由于土地养分和水资源方面存在劣势,导致地区植被生长率和材质价值受到影响。该类森林自然恢复过程复杂漫长,需要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经营措施,才能逐步恢复其森林的基本功能。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循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原则,掌握诱导恢复技法,加强森林质量监管,通过科学诱导,扭转逆向演替大势,逐步实现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猜你喜欢

阔叶红松株数
中国进口阔叶锯材价格传导问题研究
◆ 园林苗木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小花园观赏草种植实例
——低维护的小型观赏草阔叶山麦冬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优质米水稻品种龙稻1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长白山一“绝”——芭芙拉红松子精油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晚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