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2020-02-28余新华
■余新华
(建宁县里心镇中心卫生院)
引 言
预算绩效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工作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实力奠定基础。本文将从三部分内容展开分析探究,即:相关理论概述、实施现状分析、有效对策分析。以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质量有所借鉴。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1.1 预算绩效管理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支出结果为导向,满足政府加强预算管理政策需求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更加侧重于医疗卫生机构预算执行水平和质量,同时在预算全过程中贯彻绩效意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可以优化机构资源配置,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服务。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有效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精细化管理[1]。
1.2 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原则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一是科学规范原则,建立的绩效评价机制要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为依据,科学性、规范化的进行评价。二是客观公开原则。客观公正开展评价,结果公开展示,接受内外部全面监督。三是可操作性原则。以真实性的数据为支撑,提升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四是目标导向性原则。以确定的绩效目标为切入点。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现存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制定评价指标不全面和执行绩效预算管理质量差等问题,具体从以下四点内容描述:
2.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存在滞后性,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足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目的是正确评价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现状也可以通过准确的数据真实呈现。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机制存在滞后性,一是机构内部未实施全面有效的信息管理,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制,日常财务监管全覆盖面受限制;二是机构内部缺乏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在采集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信息数据过程中,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原则难以得到保障,阻碍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转[2]。
2.2 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不合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履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职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尤显突出,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性存在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不合理现象。一是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职能职责制约,在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过程中,必须纳入社会效益考核因素,即服务时效性作为评价指标。但是服务时效性作为考核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很难开展量化分析工作,造成评价过程中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和制约,使得评价结果丧失客观公平性原则。二是在设置绩效评价考核标准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会忽视掉对考核指标差异性和适应性的全面衡量,导致内部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特征。
2.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理念欠缺
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宣传和学习中,缺乏与自身预算内容相结合,导致管理者及员工缺乏正确性、深入化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管理者及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认知仍旧停留在运营绩效、绩效工资等表层,很难将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联系到一起,阻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推动以及预算绩效管理效果提升。
2.4 预算执行力度较弱,资金使用效率低
一是单位职工尚未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理念,药品物资没有严格执行计划采购,没有遵循定额管理、定量供应原则;二是缺乏专人管理医疗设备,专管专用流于形式;三是单位各部门资产转移随意性严重,不遵循资产转移流程;造成单位内部部门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公共资源损耗严重,降低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除此之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与各部门利益会存在一定冲突,领导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推动单位预算执行力度强化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升。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分析
3.1 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核心之处在于合理配置预算资金、医疗项目资源等,提升单位资金、资源使用效率,因此在制定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单位要以经济性、非经济性绩效结果为导向。单位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都需要树立预算绩效管理长久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制定多层级的预算绩效监督管理机制,以项目立项和预算资金申请主体责任制为基准,将预算资金和资源交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部门预算资金使用,推动单位相关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地不断提升,并定期考核预算绩效目标达成情况。通过考核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效掌握目前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现状,可以针对性的追究责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规范性,为单位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定期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主题的学习培训活动,提升财务管理人员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储备及能力提升,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人才基础。提升财务人员获取医疗信息的准时性,推动医疗机构良性运转。同时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有效激发财务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知识和技能,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性,更好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有效作用。
3.2 设置科学化、合理化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因其自身复杂性特征制约,需要以医疗机构实际业务量和工作量为基准。建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既要有机构整体的预算绩效汇总,还要涵盖机构各个职能科室,分别从两个层面即成本费用中心评价和收入中心评价划分设置。
成本费用中心在设置评价指标中,以财务指标辅助业务评价,这种评价指标获取的评价结果可以真实反映成本费用中心对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管控的效果。收入中心在设置评价指标过程中需要将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放在同一位置,这种评价指标获取的评价结果可以真实呈现收入中心预计业务目标完成进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单位整体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考核重点,根据新型指标法合理划分评价指标。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和平衡计分卡法划分指标,划分为四个不同维度。分别为:财务维度、患者维度、业务流程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具体评价指标设置方法如下:
按照科室职能不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科室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财务维度指标设置,包含医疗收入或者是支出结余、设备增长率、材料使用率、劳务成本比例、业务收入完成度。二是患者维度指标设置,主要是以患者享受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之后对服务的满意度高低。三是业务流程维度指标设置,主要包含医疗机构门诊急诊人数频次、手术人数和频次、住院时间、病床周转率。四是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设置,主要指提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费用,医护人员参与学习培训成长活动所花费的费用平均值。
3.3 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认知,增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执行力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加大预算管理宣传和学习力度,引导领导及员工树立正确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文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强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施力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做好事中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跟踪机制。二是要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细化工作,权责细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相关规定,规范化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三是各职能科室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协同合作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除此之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内部信息数据共享和互通效率,为提会计信息质量营造良好环境[4]。
3.4 建设信息化的预算绩效评价系统
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绩效评价中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评价系统,可以有效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效率和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绩效评价信息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完善基层财务核算信息平台推动机制建设进程。此外由于医疗机构隶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因此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医疗机构还可以有机结合电子政务,为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做好基础保障。
3.5 强化预算执行力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以《新政府会计制度》和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状况为基准,加强单位数据整合、分析、使用效率,严格执行预算编制计划,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单位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必须遵循节约原则,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计划中的各项支出标准执行,一旦出现支出与预期存在差异情况,需要严格按照预算审批流程获取预算资金。同时单位需要在国家统一规定工资、津贴补贴等制度下,严格遵循“三定”原则,以确保满足人员基本支出需求,规避因人员支出增长过快而造成的资金浪费。
4 结 语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预算执行效果。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预算水平和质量,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做好机构资产使用全过程监督工作,提升机构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