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五强溪金矿田东、西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0-02-28向建军
◎向建军
五强溪金矿田东、西矿区位于沅陵县城北东方向五强溪镇境内,紧邻矿区北东为湘西著名的柳林汊金矿区,是湖南省仍在生产的主要矿山之一,矿床成群成带分布,主要矿山有:合仁坪金矿、长岭岗金矿、桐树面金矿、雄公冲金矿、同发金矿、复兴金矿。2013年6月被中国黄金集团湖南鑫瑞矿业有限公司收购,现部分矿山恢复生产。柳林汊金矿区为五强溪金矿田的组成部分,与五强溪金矿田东矿区探矿权内的中汤溪金矿、黄铜溪金矿、马娘洞金矿(点)、黄壤坪金矿(点)其控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具有共性。受中国黄金集团湖南鑫瑞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7队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对五强溪金矿田东、西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在黄铜溪-四合头金矿带上取得了找矿突破,笔者认为加强对五强溪金矿田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的研究,有可能取得金矿田找矿新突破。
一、矿田地质概况
五强溪金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南缘雪峰弧形构造隆起带中段的构造线由NE向NEE转折部位。雪峰弧形构造带是湖南省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
五强溪金矿田所处区域至少经历了地槽、地台和地洼(活化构造)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地槽阶段(Pt1-Pt2),区域内沉积了一套厚度大、岩性为陆源浅海相的碎屑岩,研究认为其形成了区域内的泥质碎屑岩含金建造,是区域内金、锑矿床的矿源层。
1.金矿田地质特征。金矿田位于江南古陆武陵隆起带与雪峰隆起之间的次级隆起区,出露地层为元中元古界冷家溪群、上元古生界板溪群,区域性北东向断裂与背、向斜构造组合控制了金矿带、金矿床的分布。
(1)地层。五强溪金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以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和上元古界板溪群为主。冷家溪群为一套以浅灰、浅灰绿色为主的浅变质细碎屑岩,泥质岩及含凝灰质细碎屑岩。
板溪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马底驿组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以灰绿色为主的块状或巨厚层浅变质砾岩、砂砾岩和砂质板岩;第二段是以紫红色为主的浅变质粉砂质板岩、砂质板岩、钙质板岩夹灰岩、泥灰岩薄层或透镜体;第三段为深灰色变余层状凝灰岩夹砂质板岩、条带状板岩、粉砂岩,下部夹数层黑色碳质板岩。
五强溪组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为灰绿色厚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变质砾岩;第二段为灰色变余凝灰岩、变余层状凝灰岩夹变质砂岩、板岩;第三段以灰绿色板岩、条带状板岩为主,夹少量变质砂岩;第四段为变质砂岩、板岩互层,局部变质砂岩夹透镜状变质砾岩。
(2)构造。区域内存在两大构造体系,早期以近东西向褶皱构造为主,晚期则以向的断、褶构造发育为特色,特别是柳林汊复背斜及其相关断裂带构成的控矿断、褶构造组合是本区典型控矿构造特征。
①褶皱构造。北东向褶皱构造在本区极为发育,基本以北东向发育的短轴背斜和向斜为主,分布有牯牛背背斜、桐树面背斜和蒋家溪向斜等数十条褶皱构造,对区内金矿床分布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以北东复式背斜与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组成的断、褶构造组合。
②断层。区内断层主要以北东向为主,且多为压扭性断裂,与区内北东向褶皱带平行分布,且为相伴产出,形成本区特有断、褶控矿构造,控制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和矿脉(体)就位空间。其实质是,本区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多为导矿构造,起导矿和配矿作用,而与其具有成因联系的褶皱背斜部位则是最佳的储矿构造,尤其是背斜核部虚脱部位和背斜两翼的层间破碎滑动带。
二、矿床地质特征
1.金矿带地质特征。五强溪金矿田内金矿床(点)众多,且主要沿区内北东向断褶带分布,从北向南可以依次划分为四个成矿区带,分别为Ⅰ号成矿区带(复兴-雄公冲一线)、Ⅱ号成矿区带(四合头-黄铜溪一线)、Ⅲ号成矿区带(黄壤坪-中汤溪一线)和Ⅳ号成矿区带(马娘洞-胡家溪一线),其金矿带地质特征简述如下:(1)Ⅰ号成矿区带(复兴-雄公冲一线),目前为矿田内最大的矿床(点)分布最为密集的成矿带,也是开采时间最久、开发较为成熟的成矿区带,其内分布有复兴金矿、同发金矿、合仁坪金矿、长岭岗金矿、桐树面金矿和雄公冲金矿等,以及木场坪和涨价坊2个金矿床评价区,主要受牯牛背背斜、长岭岗背斜和桐树面背斜等组成的复式背斜和具有成因联系的的F8断裂带(包括F8桃垭坡-桐树面压扭性断裂和F18金子溪-柳林汊压扭性断裂控制。(2)Ⅱ号成矿区带(四合头-黄铜溪一线),主要分布在黄铜溪金矿床和四合头金矿床评价区,受四合头-黄铜溪复式背斜构造和F23断裂控制(温家界-杨雀湾压扭性断裂。
Ⅲ号成矿区带(黄壤坪-中汤溪一线),分布有中汤溪金矿床和黄壤坪金矿评价区,分别受黄壤坪背斜和中汤溪-桂竹园背斜控制,且沿北东向F27断裂分布(黄壤坪-宋耳坪压扭性断裂。
Ⅳ号成矿区带(马娘洞-胡家溪一线),分布有马娘洞金矿床及其相关勘探区,受马娘洞复式背斜构造控制,并沿F41压扭性断裂带分布。
2.矿脉地质特征。2012-2014年407队在五强溪金矿田东矿区四合头-黄铜溪金矿带取得了阶段性找矿突破,马娘洞矿段取得找矿发现,两个矿段探矿工程控制金矿脉(体)多条。
3.典型金矿床。目前,五强溪金矿田初具勘探开发规模的典型金矿床有9个,分别为Ⅰ号成矿区带的复兴、同发、长岭岗、合仁坪、桐树面和雄公冲等金矿床,Ⅱ号成矿区带的黄铜溪金矿床,Ⅲ号成矿区带的中汤溪金矿床,Ⅳ号成矿区带的马娘洞金矿床。以目前的生产和勘探情况来看,它们的金矿脉(体)均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二段的紫红色砂质板岩内,主要呈顺层脉、其次为切层脉两种形式产出,空间上严格受区内断褶带控制。
东、西矿区Ⅱ、Ⅲ、Ⅳ号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1)黄铜溪金矿床。黄铜溪金矿床是五强溪金矿田内典型金矿床之一,分布于Ⅱ号成矿区带(四合头-黄铜溪一线)内。
黄铜溪金矿床具体位于四合头-黄铜溪复式背斜构造和F23断裂(温家界-杨雀湾压扭性断裂)控制。赋矿地层为上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二岩性段,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板岩,夹少量灰绿色条带状粉砂质板岩互层。截至目前,区内尚无发现有岩浆岩体出露,主要为板溪群浅变质砂质板岩。
黄铜溪金矿床见3种含金石英脉,第1种为纯白色石英脉;第2种为弱钠长石化石英脉,含硫化物时,矿化较好;第3种为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
金矿床内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黄铁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钠长石等。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等,并具有特色的围岩褪色蚀变带出现,是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2)中汤溪金矿床。中汤溪金矿床是五强溪金矿田内典型金矿床之一,分布于Ⅲ号成矿区带(黄壤坪-中汤溪一线),其南部为黄壤坪金矿评价区。
中汤溪金矿床受黄壤坪背斜、中汤溪-桂竹园背斜及F27断裂(黄壤坪-宋耳坪压扭性断裂)所组成的断、褶构造联合控制。
(3)马娘洞金矿床。马娘洞金矿床位于是五强溪金矿田典型金矿床之一,分布于Ⅳ号成矿区带(马娘洞-胡家溪一线)。
马娘洞金矿床位于马娘洞复式背斜与F41压扭性断裂带(凤阳溪-宋家溪压扭性断裂)所组成断、褶构造带内。赋矿地层主要为马底驿组第二岩性段,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板岩,夹少量灰绿色条带状粉砂质板岩互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