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020-02-28韦婷婷
■韦婷婷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1 引 言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各方面都在全面迅速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人才要求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了关于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开始重视校企合作,这对于校企合作的发展也带来重大的利好,这让高校与企业面临着大好的机遇。尽管校企合作迎来了较大的机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积极性不高,无法使企业真正获益。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的合作,校企合作经费来源不足,目前有还没有校企合作相关法律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意在研究目前这些问题,展开探究,寻找办法解决目前的问题。
2 校企合作目前现状
2.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度,但是同时高校的教育有赖于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推进。校企合作这种新型合作模式,通过高校、行业企业、政府之间共同合作,在原有的单一的办学主体中,促使其他方共同参与办学,更是实现了各方的利益主体。当前对于校企合作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定义。孙伟宏认为校企合作的内涵是双方共同参与、产教融合[1];陈解放提出校企合作的要点有加强学校以地方院校办学为中心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强度校企合作中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发运作[1~2]。
2.2 校企合作现状
(1)实践课程内容单一、陈旧。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相对较少,实践教学分为了校内与校外,一般的校内实训时间大多为1~2 周,而目前的实训室资源不足,设备更新不及时。实验室里的设备早已在现实中淘汰,实践内容比较陈旧,明显落后于当前的专业技术,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不是很高。这样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存在脱钩现象。
(2)企业的利益在校企合作中无法保证。
从目前存在校企合作的院校来看,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属于“剃头挑子一头热”,对于企业来说,它是一种营组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它的目标,所有的选择基于投资回报比来获得的。根据目前的调研,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甚至只是企业单方面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这是企业不愿意做的。目前很多高校本身比较弱,科研能力不足等,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技术帮助,再次,企业与高校之间辛苦培养的人才,以后未必会愿意还在原来单位工作,造成短时间内的企业人才的流失,这就导致企业在与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的校企合作基本还是停留在参观企业、与企业人员交流等比较低的层次。
(3)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氛围差异。
学校一直被比喻为象牙塔,“企业人”与“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还是很大的。企业人对对待工作的态度是要高质量完成,严谨认真的态度。而目前学生把实践课仅仅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待实践的态度较为松散。企业要求满分完成,学生则以及格就好的心态,这种态度的差异,也不利于校企之间的合作。
(4)社会保障体系不足。
目前一些国家的校企合作发展历史悠久,模式也比较成熟,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发现目前发达国家为了开展企业与学校之间比较健康的合作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作为保障。德国政府更是发布了几十种法律法规对于校企合作的各方明确具体的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甚至明确规定了工作的时间和待遇等都有法律强制的保障。
而对比我们国家的现状,虽然近年来国家越来注重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培养人才,提倡校企合作模式等。目前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宏观方面,缺乏具体的执行办法,比如相关的鼓励奖惩措施。也没有界定学生在企业期间实习的安全问题,学生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有力保障,更是拒绝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所以政府出台相应的细则对于规范化的校企合作,相当的重要[3]。
3 校企合作路径选择
那么本科院校应该如何增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提升双方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效果。
(1)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企业对人才岗位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重点培养有些优势和特色专业。学校与企业之间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共同编制教材,共同上一门课,积极的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老师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基础,与企业之间积极探索共同研发比如专利,共同申请课题等科研活动。
① 理论教学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精心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应实现课程综合化和模块化,并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学习评价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② 实践教学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重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学校要充分利用合作的平台,积极为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和职业道德,以便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建设实训平台,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进一步的深入。这个平台包括了2个部分校内与校外,校内主要以实验室为主,校外以实训基地为主建设,校外企业教学应该以双方利益为共同点,合作共赢的目标为主。根据专业不同,寻找能够满足企业生产技术要求,并且提供学生实现技能训练要求,能提供学生生活、学习等全面配合学校的培养工作。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全面推广“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可以向社会招聘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兼老师,也可以鼓励本校老师在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锻炼,考取一些国家注册类的证书。“双师型”老师不仅仅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且更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将理论知识与企业想合作,这样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育水平。
(4)政府转变职能,推进校企合作。
① 政府为校企合作做正面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于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成功案例的宣传,可以树立一些示范典范的单位,并且公开表彰,扩大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可以让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校企合作不仅仅对学校有益,更是对自身企业品牌价值有着积极的提升作用,支持校企合作的单位可以得到社会更多的尊重,这样可以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得校企之间有着良好持续的合作氛围,政府还可以通过与高校之间共同建立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对高校的贡献度进行评级,制定对企业和个人的奖励制度。
② 政府设置相应的奖励政策。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比如可以通过计算企业在合作中接纳学生的人数和培训的时长,政府给予适当的补助。并且在学生实习期间建立保险制度,学校应该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风险教育。让企业在有学生实习期间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降低顾虑。
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可以重点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等,使得校企合作之间政策制度化,并且政府作为主导者,帮助企业和高校之间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由企业、高校和政府三方共同来推进校企合作,不仅充分利用了各自方的优势,而且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能够带来很好的社会效应。
③ 行业协会的评估监督机制。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的本门由相关行业、行业协会参与对于校企合作的评估体系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考核,由政府授权或者以购买方式进行对于适宜的行业组织应该交给相应的行业组织,政府履行监督义务。评估监督的完善对于校企合作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4 结 语
从高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参与的角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改革新模式,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开发教材、共同上课,并且建立共同的人才培养机制,政府作为组织和推动者,为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三方共同推进深化高校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