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划设计角度提高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2020-02-28刘祥飞
■刘祥飞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也就是埋于地下的电力、通信、给水以及天然气等多方面的管线,并且其中设置的完善的排水、通讯、照明以及监控设备。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进行应用,有利于对城市管线进行集中的、信息化的管理,不仅是地下管线敷设的重要趋势,也是当代城市建设科技化、集约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中进行分析的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低于东南沿海,属于新兴城区,实现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以及对基础设施进行高度集约的设计目标。
1 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1.1 从规划角度提高经济效益
1.1.1 结合用地规划布局
针对地下管廊实施建设工作时,需要首先将地上架空线完全消除,使长期以来存在的道路上线路密布的情况得以解决,其次,能够促使道路沿线的美观程度得到提高,也能够有效避免日后需要反复开挖道路。
将地下管廊应用于实际当中,也就能够实现管线置于地下的措施,对于管线进行维护和巡视的强度以及难度均能够显著降低,并且管廊自身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可以降低由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管线破坏发生率,从而促使公共事业的保障可靠性得到切实提升。据此可以了解到,保持管廊的合理布局,管廊周边用地的环境品质以及市政公共事业的供给,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在开发区进行综合管廊的布设工作,必须将当地的实际用地情况充分考虑到工程当中,因为其周边均为重要的产业、商业以及居住区域,属于该开发区未来核心地带,所以相对于其他位置,对城市景观以及市政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区域的管廊布置呈“工”字形规划布局,能够与该城市的发展目标完全契合,并能够产生巨大的隐性经济效益。
1.1.2 根据实际情况对断面进行合理确定
已建道路的西段长度约为4.5km,为该开发区的主干道,为了与城市发展的进程进行有效适应,有必要针对该道路实施相应的改造工作,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对改造计划进行制定,对于管廊的设计是两仓断面,断面长、宽、高分别为6.7m、3.4m以及2.5m。
在管廊的内部之中,其组成部分主要为自来水管线、电力电缆、中水管以及通选管线。首先需要开展管廊的建设工作,建设工作完全结束以后,即可将管线迁入到管廊之中,为道路改造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针对道路北侧已经建成的天然气管道,其对整体的道路改造工作并未产生影响,所以保持现状即可。
新建道路东段长度为4.6km,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该处能够应用于进行地下管廊施工的空间相对狭小,所以,为了避免新建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严重的破坏,规划决定采用缆线型综合管沟,以提升施工的便捷程度和降低施工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管沟之内,仅可放置地下电缆。
在该区域的次干路上,针对管廊进行的规划布置中,主要包括自来水管、电力线缆、通讯管线、热力管以及中水管,根据市政管线规划,该路线不对天然气管进行放置。该处管廊长、宽、高分别为4.6m、3.4m以及2.5m。
路线南侧已经对河道进行规划,且河道与路线之间的绿化带宽度较宽,所以此处进行传统敷设施工排布的空间充足,可对电力电缆进行布置。
1.1.3 管廊布局结合供电规划
以高中压供电的规划为基础,路口需要对以220kV的商务变电站开展相应的建设工作。这一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为220/110/20kV,面积为3.3hm2,远景容量是3×240MVA。变电站周围存在诸多金融服务以及外包企业,商务变电站是实现24小时不间断供电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按架空线测算。
该商务变电站周边进出线的线路全长约为2.9km,相关部门规划对其进行地上架空线,该出高压走廊通道的宽度为100~150m,即占地面积为30~36.7hm2,如果将相关的道路以及水系全部扣除,这一区域的净占地面积在20hm2左右。
(2)按地下电缆测算。
为了保障外包区域的景观不受影响,同时尽可能节约占地面积,在对管廊进行共同建设的过程中,选择将商务变电站处于该路段的出现全部置入地下,并将其全部改为地下电缆的方式,施工的过程先对复杂,所需耗费的资金也相对较多,对其测算如下:
(3)电缆入地费用测算。
对该路段电缆的入地费用进行初步的测算,针对该路段的商务变电站开展施工工作,相应的出线入地造价预计为3.5亿元。
(4)地下管廊建设费用测算。
因为对商务变电站的规划与地下管廊的规划出现重合,所以决定将该部分商务变电站的220kV及110kV全部入地;按照每米5万元、长度为3千米进行计算,对地下管廊进行建设,其总造价在1.5亿元左右。
全部工程的总造价在4.5亿元至5亿元之间,并且考虑到高压出线进行入地能够起到节约净地以及提高景观美观性的优势,将该部分商务变电220kV及110kV出线纳入综合管廊。
1.2 从设计角度提升综合经济效益
1.2.1 管廊选址定位
在原设计方案中,将管廊的位置设置于道路的南侧,但是在道路的南侧,管线的状态不仅复杂而且密集,若在该处开展管廊的建设工作,必须首先将该地原有的地下电力通信管线全部更改成为地上的线路,以保障在开展管廊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充分的施工空间。在管廊施工完全结束之后,再将之前进行地上架空的线路进行拆除并归入管廊之中,但是采用如此的方式进行施工,不但施工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消耗的资金也更多。
在对三维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应用的背景修改,针对道路的现状以及地下管线结合管廊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在道路的北侧对管廊进行设置,不仅能够使施工的可行性得到增加,降低了进行施工的风险以及复杂程度,还能够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大幅度节约了施工的造价。
1.2.2 施工方式选择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以绿色施工为主,避免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方式。
2 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发展困境
2.1 专业规划滞后
管廊属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工程,对于“地下空间开发”这一领域,目前我国相关技术尚不完善,导致管廊建筑只能够在部分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实施,而难以开展全面普及工作。
2.2 综合协调困难
管廊建设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电力、通信、燃气等诸多单位,各个单位所代表的利益群体各不相同,导致建设过程中必然存在利益冲突,而在此情况下又不具备能够对其进行调节的协调制度,所以各个部门之间难以得到有效的统筹。
2.3 管理协调机构、机制尚不完善
管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对于管廊的后期管理工作,因为其中缺乏完善的协调机构、机制,所以难以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结 语
相对于传统的直埋方式,管廊的直接工程费用更高,且初期投入巨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进行投资决策,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管廊建成以后的使用年限普遍在50年以上,能够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收获的效益完全能够超过对其进行建设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