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研究
2020-02-28党晨鹭
■党晨鹭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陕西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引导目录(2020版)》在5月11日印发,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实况,将数字经济视为陕西省经济建设核心,指引当地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引导目录》要求陕西省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规律,突出区域经济创新改革特色,对接国家政策,践行国家战略,产业积极升级,加强人才智力支持,发展百余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达到陕西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合作落地目的。陕西省高新科技产业投资情况存在不均衡现象,2018年高技术服务投资占比约为41.8%,医药制造业为11.1%,航空、航天器及相关制造业投资占比约为6.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占比约为36.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占比约为0.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2.6%,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约为0.9%,这也侧面证明陕西省走上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高新科技领域得以发展,为当地科技创新发展铺平道路。除投资占比不均衡外,陕西省创新发展亦不均衡,2018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当地GDP之比约为2.18%,2017—2018年投入连续低于国家平均值,其中工业领域研发投入占比约为0.87%,能体现当地自主创新实力企业研发强度及经费投入规模不成比例。2018年陕西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约为6656家,具有科技创新活力企业占比约16.5%,为1096家,当地5799家中小微企业科技研发覆盖面窄,占比约为13.8%,相较于大中型企业低20.5%。陕西省科教优势较弱,科技创新转化服务能力较差。基于此,陕西省需做好金融支持工作,立足中部深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建设,在金融支持下助推陕西省与时俱进。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我国极为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在“网络强国战略”加持下引领全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创新进取。《中国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2019》针对本国科技战略部署加以分析,关注国际社会科技创新进展。《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9年)指出,需立足中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精准引导,壮大培育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针对相关企业给予财政支持,引导创新资源集聚。《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为发展战略,使我国国际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强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2016年)指出,将科技创新视为当今社会全面创新核心,践行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当前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发展科技创新型产业,客观上为配套金融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发展给予支持[1]。
我国经济基础较为薄弱,679亿元为1952年GDP总值,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速率较快,1986年GDP总值超万亿元,2000年超10万亿元,2019年GDP近百万亿元,GDP人均超1万美元。纵观经济领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较于2018年,2019年第一产业增值占比约提升0.1%,第二及第三产业增值占比分别提升约0.7%、0.6%。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新兴战略产业增值占比约为8.4%,工业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以上增值占比约为8.8%,新兴产业发展较优,其中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速约为12.0%,高技术服务业增速约为12.4%。高技术制造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增速较快,发挥明显支撑作用,后者增速约为8.4%。科技产业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流砥柱,是市场经济收益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同时对第一产业、第二及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稳健发展意义深远[2]。
(2)研究意义。第一,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要素驱动主要是指依靠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生产要素配置作用,其具有可持续性优势。然而,在改革开放背景下,要素驱动弊端予以显现,创新驱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主要是指运用技能、创造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能量来源形式,焕发财富积累活力,助力经济效益实现集约式增长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支持发展“创新驱动型”产业。“创新驱动”意义深远,然而科技创新项目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对资源需求度较高,不仅需集聚科技资源,还需创设外部支持、高效有力金融体系,实现多层次分散科技创新风险目标,集中科技创新要素,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解决科技强国战略发展问题;第三,优化陕西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机制。陕西省在我国推行中部深入改革开放,建设内陆经济高地决策指引下,加大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力度,客观上对融资需求率有所提升。为缓解陕西省财政投入压力,搞活市场投资生机,在科技创新领域集聚资源,调动金融机构服务积极性,完善金融支持机制,立足科技创新发展金融支持体系,使陕西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得以提升[3]。
2 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必要性及内在机制
(1)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必要性。第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科技创新项目周期长、风险大、需求高、投入多,金融服务机构通常情况下态度较为谨慎,旨在规避金融风险,为使当今社会能够明晰创新产业发展优势,需在科技创新产业与金融服务机构之间搭建桥梁,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企业明晰金融服务机构目的及能力,以金融支持内在机制为依托使二者可以高效互动,针对投融资问题达成共识;第二,健全科技金融体系。金融自身具有风险转嫁特性,运用诸多金融工具弱化风险,科技创新项目受风险影响深远,为此需运用金融技术手段分散自身发展风险,发挥市场型、政策型科技金融服务优势,针对市场需求及宏观经济秩序引领,提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效性;第三,创新内生性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率关乎该产业可持续发展成效,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解决风险分散、信息甄别、全方位服务难题,继而赋予科技创新信息揭示、风险预判、资金配置等功能,助其生成内生性激励约束机制,为科技创新产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4]。
(2)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内生机制。第一,机制构建理论。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得出的真知灼见,是引领客观事物发展重要依托,在构造科技金融支持机制时离不开理论。以“罗默模型”为依托,立足内生经济理论,推导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内生机制创设函数模型,将劳动(L)、资本(K)、竞争性人力成本(H)、非竞争性知识存量(A)纳入该模型内,从研发(开发)、生产、销售部门出发,分析产品从诞生到投入市场过程中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影响,使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内生机制构建更具客观性;第二,机制构建要点。对于科技创新来讲风险、资源配置、政策、企业创新能力等是较为重要的关键性发展要素,在创设内生机制时需关注上述要素,同时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不断在金融支持内生机制中引入新要素,做好要素细分、解构、研究工作,使该机制得以不断完善优化升级;第三,机制构建原则。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金融支持内生机制构建亦需践行“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科技创新需求谋求发展,使金融支持效果更优。践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健全金融前期、中期、后期综合性支持机制,确保发挥其信息甄别、风险研判等效用,使当地科技创新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践行“技术为核”原则,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通信等技术手段,使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内生机制服务能力得以强化,在金融支持中释放技术红利[5]。
3 陕西省科技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实践
(1)陕西科技创新现况。2016年陕西省科技对经济总值贡献率约为57.5%,与“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技术产业发展相比,进步贡献率超6.12%,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规模约为800亿元,在2013—2016年间位居全国第四。2017年陕西省科技孵化器超80家,占地面积超210万平方米,约有3866家企业成为孵化企业,累计毕业企业占比超75%,众创空间企业约为164家,吸纳就业人数3万左右。2016年累计科技贷款规模约为4800万元,创投机构投资规模超10亿元。2019年陕西省财政收入上涨比率约为2%,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约为553.19亿元,第二及第三产业分别为5579.35亿元、5493.03亿元。经济“成绩单”较优内因离不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型新兴产业稳健发展,同时“成绩单”中呈现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信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入深度不够,二是新兴产业尚未迎来爆发换挡时期,航空航天虽然发展基础较好,但缺乏充足的产业带动力,三是新兴产业极具能力欠佳,缺乏“火车头型”企业予以引领。虽然陕西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综合能力有待加强,但经济稳定发展总体格局未变,陕西保持“进”的态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国家科技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均位于全国前列,重点产业链32个,技术创新点289个,孵化载体145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超1000家,践行“陕西智造”战略,说明当前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科教资源随之调配,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践行“五个扎实”要求,使当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得以稳中有进[6]。
(2)陕西科技创新金融支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在科技创新驱动中政府导向性过强。政府在陕西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作用较大,财政投入占比较高,金融市场及中介机构活力较弱,在科技创新领域内的投入较少,科技创新投入东部、中部差距明显;第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乏力。以2015年为例,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域研究投入费用规模约为19.68亿元,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及试验研究占比分别为18.77%、5.01%及76.22%,与全国相比陕西省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占比分别为10.8%及4.7%,说明当地科技研究占比较高,高新材料、科技服务、装置设备、生产工艺、体系建设、试验发展等成果转化率较低,金融在科技创新领域内的支持力度较弱,产学研结合质量有待提高;第三,金融支持受阻。与其他产业相比,科技创新产业对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需求率更高,然而陕西省地处内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其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吸附能力较弱,客观上追加科技创新项目推行风险,使金融机构在该项目中的活性随之减弱,影响陕西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成效;第四,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机构与科技创新产业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互动,二者信息未能共享,使科技创新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竞争综合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丧失金融资源利用资格,不利于当地企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第五,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机构缺位。与其他地区相比,陕西省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特殊性,需在“因地制宜”原则下发展金融支持机制,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陕西省缺乏专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机构成为阻滞其战略型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内因之一[7]。
4 “一带一路”视域下陕西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方略
(1)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突出作用,增强政府创新引领能力。陕西省科教资源丰富,超6成科教经费分配在科研所及高等教育机构中,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科技创新能力、经费投入及新兴企业数量均不及该地区。基于此,陕西省需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尤其调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通过活跃科技创新领域气氛,吸引金融投资,完善金融服务链条,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在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引领下助推科教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面向企业定向输出优质人才,支持企业完成科技创新任务,同时政府需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创新投融资方案,提供优质服务,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提高当地科技创新领域信贷投入比率,加强科技创业、创新投资合作,探索债权、股权结合投贷新模式,在风险可控基础上推动当地金融支持服务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继而在企业、政府、金融机构、教育机构联动前提下完善陕西省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2)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效性。资金投入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进程中占比较大,为弥补当前陕西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乏力缺陷,需面向当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做好金融支持工作,率先解决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前景风险分析问题,引领当地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规避风险因素前提下打磨发展计划。金融机构需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扩宽融资路径。为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效性,陕西省金融机构需致力于构建市场型、开放型、统一型科技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设定技术标准,简化交易流程,加强平台监管,控制金融风险,保护知识产权,建立补偿机制,提供专利保险业务,使之科技创新成果得到转化[8]。
(3)优化科技资本市场,疏通金融支持渠道。我国致力于打造内陆经济高地,面向陕西省先后颁布900余项改革措施,旨在焕发当地经济活力,在2020年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举措,加快产业转型,在创新驱动领域继续名列前茅,在科技创新基础上发展流动经济、门户经济及枢纽经济,提升当地经济开放水平,助力生产要素流动,在资金流、能量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基础上优化科技资本市场。根据陕西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众筹、众包、重扶、众创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及民众创业,鼓励金融投资机构参与其中,扩展专业化、特色化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建设示范基地,树立行业标杆,从陕西省科技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产品类型创新、技术工艺创新、知识理论创新角度出发扩宽金融支持覆盖范围,通过金融服务分散风险,疏通金融支持渠道,使陕西省科技创新企业得以稳健发展[9]。
(4)建设信用担保体系,规避金融信息不对等现象。为在金融服务机构与科技创新型企业之间搭建高效互动桥梁,解决二者信息不对称问题,需健全金融信用担保体系,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需参与其中,旨在充分运用专项担保基金,为有潜力、有实力企业开发科技新项目给予支持。借鉴国内外成功担保体系建设经验,在陕西省下属各市县成立信用担保协会,市县政府为企业信用提供担保,在责任共担基础上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使商业性科技创新风险得以转嫁,调动信托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积极性。陕西省应用先进技术,创设金融服务数据库,搭建金融征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实现金融信息共享,加强信息甄别,使金融信息流通渠道更为通畅,为开展金融服务活动给予支持。
(5)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机构。陕西省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特殊性,在深入改革开放,建造内陆经济高地背景下,当地需从实际出发,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机构,发挥当地科教资源、经济结构、科研成果等优势,鼓励陕西省经济示范区、高新自贸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先行先试,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机构,使科研条件、人才条件、融资等条件得以优化,实现金融资源、科技资源、政策资源集聚目标,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丰富科技金融创新服务项目,以该机构为依托,推动当地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10]。
结 语
综上所述,陕西省作为我国内陆深入改革开放经济高地建设“主力军”,其需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看清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时势,重视科技创新,完善金融支持体系。这就需要陕西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突出作用,增强政府创新引领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有效性,优化科技资本市场,疏通金融支持渠道,建设信用担保体系,规避金融信息不对等现象,成立科技金融创新机构,提高当地金融综合服务有效性,继而助推陕西省科技创新产业与时俱进,立足新时代推动陕西省经济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