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研究

2020-02-28谭红霞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谭红霞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党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倡导工匠精神,指出各行各业都应用工匠精神去发展事业、实现梦想。工匠精神中包含的敬业、创新,是极为宝贵的工作文化,对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均具有指导作用。而工匠精神的倡导、培育,离不开高校的思政教育,党领导在思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对思政课程做出了指导,指出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工匠精神”对于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今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思政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即可让教师拥有实践课的落脚点,又为高职课程思政的建设指明方向,并给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提供指标内容。这要求高校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程,更好的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及其所包含的创新、坚持等素养。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最早由聂圣哲提出,其认为工匠精神分工匠、精神两个方面的内涵。工匠的内涵即不惜代价做高品质产品,而工匠精神已超出工匠的基本含义,是代表工作态度的一种重要精神,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层面:

(1)目标层面。追求精益求精、卓越的目标,即比“好”更上一层。工匠精神的目标内涵贯彻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制作的全流程中,工匠全程参与、把控细节,在技艺、审美上赋予精益求精的目标。

(2)思想层面。拥有爱岗敬业甚至鞠躬尽瘁的思想,古有庖丁解牛等故事,体现了从业者笃实工作的思想德性和追求完美的工作目标。其所倡导的爱岗敬业是个人职业发展阶段必须拥有的思想品质,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最为有利。

(3)行动层面。工匠精神落到实际工作中,执着于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不断创新、进取,找到实现某个细节的方法。鲁班锁作为工匠精神的代表产物,其精妙之处在于其具有创新性的榫卯结构。

(4)传承层面。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中国素有传承优秀文化的传统,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方式有了很多创新,但工匠精神依旧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等途径薪火相传。

2 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现状的研究

2.1 研究方案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三种方法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当下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是实际数据的主要来源,其设计方案和调查对象如下:

(1)调查设计方案。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两种方式,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所反馈的问卷结果,对于访谈内容进行数据化的整理。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进行,要求收集尽可能多的问卷,访谈法主要采用实地访问的方式。调查分析时有机结合两种不同调查方法的结果,合理去除无效调查结果,提高研究材料的可靠性。

(2)调查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对本校全体学生及思政课教师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收到1000余份问卷结果,有效问卷900余份。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认识途径、重要性等设计问题;访谈次数50次,访谈对象主要为思政教师,共问252次问题,共有200次有效的回答,访谈内容包括教师对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关系、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情况等方面。

2.2 研究所获数据及其分析

2.2.1 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广泛度较高

“您知道工匠精神吗”“您对工匠精神怎样理解”等问题的结果显示,多数学生知道工匠精神及其基本的内涵,并有较清晰的认知,如学生对“您认为工匠精神对自身学习、职业发展有何影响?”这一主观题的回答显示,多数学生知道工匠精神对学习、职业发展有深远影响,只有10%左右学生不重视工匠精神。

2.2.2 工匠精神缺失严重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清晰、较深入的认识工匠精神及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但只有极少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坚持工匠精神,一定程度上表明实际上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并不高。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在“您认为学校工匠精神体现情况如何?”的回答中,许多学生认为情况不容乐观,这表明学生工匠精神缺少可能于高职院校的大环境有关。

2.2.3 工匠精神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现状

工匠精神涵盖的敬业、奋斗、创新等内涵,于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相符,而学生这一精神品质的养成,需要思政教师以灌输、引导等方式实现。通过访谈,发现思政课堂的确融合了工匠精神的教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多数教师对“您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回答显示,在思政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工匠精神,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教学事实。

但问卷调查也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效果并不满意,如“您对学校思政课中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感到怎样?”这一问题的结果显示,有8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良好、不够好、很差,在对教育方式及工匠精神的宣传活动等问题的回答上,也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不满意等负向的答案。

2.3 研究结果分析

综合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职思政教育融合工匠精神的程度还不够,通过调查可发现影响的因素是多样的,从思政教育层面看,未有效开发、利用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思政教育资源,且存在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从高职学生层面看,存在对思政教育、工匠精神认知片面等问题,而许多学生不良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因此,对其实践、坚持、工匠精神产生了负面影响;从整体教育环境层面看,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及校园氛围等方面,对学生习得工匠精神产生了不利影响。

3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程的对策

3.1 利用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加强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工匠精神中所体现的职业精神与创新精神,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许多精神与工匠精神相契合,因此思政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融合工匠精神中的具体内涵,如将创新、探索内涵与四大发明等传统文化相融合,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核。又如通过爱国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伟大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联系,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中实践工匠精神。

3.2 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

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学习通等新的教学形式强化学生在新时代的责任意识,明确工匠精神是时代需要,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自觉提升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青春的力量。

3.3 开启展重“实践”的思政课程,引导学生实践工匠精神

思政课程的实践内容有限,但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开展与工匠精神直接相关的话剧表演、演讲、朗诵、红歌大赛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设计、探究、排练等阶段,设身处地理解实践活动中工匠精神的意义。另外,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还可以邀请企业家、创业者走进思政课堂,为学生讲述企业发展中的创新案例及如何在困境中发展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更真实的感受到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的意义。

3.4 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营造工匠精神浓厚的校内外文化氛围

调查显示学校氛围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很大。高职思政程的时数有限,因而,思政课程要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学习、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需要思政教师与其他部门积极沟通,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宣传、规章制度等方面,让学生在以工匠精神核心的校园文化中,更好的学习、成长。此外,也需要与学生家长沟通,对家长阐述讲述工匠精神的内核、价值,避免家长对学生产生过于功利化等不良影响,使家长更好的监督学生寒暑假的实习、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更好的践行工匠精神。利用企业真实的管理标准、用人要求,实现更准确的产教结合,并结合专业设置、实践课程,培养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利用实训平台、双创基地等场所,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践中的困难,来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并强化创新、探索等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调查发现工匠精神尚未深入的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没有发挥其教育、社会价值。调查显示主要存在融入深度不足、环境不理想等不利因素,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从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课程优化,利用传统文化、专业实践课程等途径,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并通过优化校园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上更好的学习、传承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