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蜜蜂组织生态给企业组织管理的启示

2020-02-28曹京京胡福良

蜜蜂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蜂群蜜蜂理论

曹京京,胡福良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801班,浙江 杭州310058;2.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58)

1 引言

蜜蜂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是以蜂群的形式生存和发展的,其显著特征是内部高度协作、层级分化。每个蜜蜂蜂群包含着蜂王、雄蜂和工蜂3种形态和职能,不仅具备明确的分工,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是蜜蜂赖以生存的单位基础。

蜜蜂的社群行为,是长期的进化发展演化而来的。早期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物种竞争,迫使这些独立的蜜蜂个体由独居进化为初级的社会群居。随着群居性的加深,蜜蜂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也逐渐形成,进而发展为较为完善的社会性物种。

企业的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的团体。正如蜜蜂的群内动态调整一样,企业组织也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结构。组织的发展也随其研究对象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基于管理学学科,组织设计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分工与协作原则。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不断精细化分工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与自然界生物进化原理不谋而合。不同专业知识、劳动职能的个体,相互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完成原本个体不能完成但在组织中能够进行的工作。此时,个体的命运与组织息息相关,组织群体的协调度、互惠互利性质、凝聚力和活力也随之增强[1]。

2 蜜蜂组织生态与企业组织

2.1 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组织理论

工商管理中的组织管理理论的演变发展从传统的组织理论,到20世纪中期的行为组织理论,直至当今面临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与新的组织情景,更加吸收了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生态学及人口统计学的内容,而形成了众多更具创新性的理论。其中对管理学界影响最为深刻的即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也称情境理论。权变理论将企业的运作与管理者的领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些权变理论家主要研究组织管理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他们将不同类型组织的管理变量(内部)与不同类型环境(外部)的加以匹配,虽然这种在组织与理性模型和自然系统模型之间的配对具有一定机械性[2]。之后出现的一些组织理论则在按照权变理论的核心内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种群生态理论、自然选择理论、资源依赖性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

20世纪中期兴起的开放系统理论(Open System Theory),则基于环境关系描述了组织存在的需求。组织不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被作为一个主动的动态系统加以研究。帕森斯提出任何组织都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组织内部又有许多不同的系统。而后,心理学家米勒的理论侧重于阐述通过“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做出各种决策。总之,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输入,通过组织内部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将输入转化输出到外部环境中。环境通过利润和信息使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达到动态平衡。就像蜜蜂蜂群的生命系统一样,组织也具有同样的“开放性”特征,即相对独立于外部环境,又不断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

而资源依赖性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则是在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上,强调组织内部不能产生所有需要的资源。组织的生存必须从周围环境(如其他组织)中获取资源。它需要并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满足组织自身的需求。组织的环境一般多指政策和法规、市场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条件,随着环境变化,企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而为了获得资源,企业将与环境中控制这些资源的其他组织进行交互,从而导致组织对资源的依赖。这种交互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资源的数量并不是无限的,一旦某一组织所需求的资源是稀缺的、大量的,就为其他组织的“控制”提供了契机。因此组织在自主与生存之间进行平衡,在某种意义上,组织也像生态界的动物一样利用、改善和创造环境,而不是被环境所选择,以减少和避免不确定性变化带来的冲击。

当代组织决策越来越多吸收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也吸收了组织生态学的理论成果,最为显著的表现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产业组织虽不像蜜蜂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但也有其“生命力”,也会被市场选择所“淘汰”。产业的发展在每个阶段通过自身的调整而适应外界的环境,如改变产业战略、组织结构与运行特征。每个产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轨迹,也即从产业出现、创新发展,到完全退出市场活动所经历的周期时间,通常分为初创、成长、发展和衰退4个阶段。从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看,在不同的时期,产业组织对资源的获取与战略、结构的改变其实是很困难的,这意味着,当企业面临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时,如何调整内部结构、变革组织能力、进行组织形态的演化,则要根据内外部生态系统深入分析。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组织进行的变革或许会提高组织的存活机会,也有一定风险会导致组织死亡[3]。

2.2 组织合作与竞争机制

2.2.1 组织信息沟通

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中,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沟通交流。信息的传递是组织协作的重要基础。信息在组织中每一个成员之间进行传递,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业务与绩效质量,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对组织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蜂群的分工协作,自然需要传递信息。虽然他们没有语言,但主要通过舞蹈、声音和外激素(即信息素)等传递信息。蜜蜂种间的信息素作为蜂群间通讯的工具,相互促进和制约着蜜蜂的活动和生理反应。以蜂王上颚腺信息素为例,当工蜂喂养蜂王时,由于口器的接触,使蜂王物质(“口授信息素”)在工蜂间相互传递,使工蜂感知蜂王的存在,从而影响到整个蜂群的活动。而工蜂则通过跗节腺、那氏腺等释放外激素,并在空气中传播给其他蜜蜂。这种信息素主要包含了引导、示踪和告警3种信号。另外,幼虫信息素则是使工蜂感知其独特存在,从而进行饲喂。

我们或许可以说,蜂群里的信息素相对于企业文化来说,承担起协调和制约蜂群组织的功能。而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变革。类似于社会性昆虫的进化程度,组织的分工愈加精细与明确,信息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与高效,则决定着组织发展的先进程度。

蜜蜂作为一种社会性昆虫,显然蜂群内部的交流、协作程度与依赖程度越高,在生态演化中更能应对自然的变化。在这一点上,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无异。企业组织的分工协作程度越紧密,进而组织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也越强。

但是,与动物界所不同的是,人类的组织形态具有能动性。蜜蜂只是被动地调节社群行为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人类在组织的分工与协作中积极主动地调节成员关系、聚散状态,甚至建立起绩效考核制度。为促进组织内部的分工协作,人们建立起多样的组织结构构成了组织合作的基本框架。人类所设计的组织结构显然要比蜜蜂复杂得多,不仅仅是基于层级或个体职能,还包括了命令链、集权与分权、正规化等维度,从而将组织结构化分为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这4个主要方面。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代表着不同的规模与职能,组织结构的演变与信息传递的方式密切相关,其关乎组织传递信息的效率与质量,最终反映在组织的绩效中。随着技术系统(通信手段、生产设备系统、制造工艺、市场组织技术等)的整体稳定,企业的发展往往导致组织规模的扩大,从而进一步诱发组织内信息传递的复杂化加强[4]。同样,随着企业组织中信息传递与加工过程中的不断演化,组织必然会相应变革组织各方面结构,从而优化信息结构系统,以加深组织内部水平适应性。

2.2.2 种群竞争与组织竞争绩效

蜜蜂之间的竞争以种间竞争为主,直接表现为争夺蜜粉源[5]。尤其在蜜源短缺的季节,蜂场的盗蜂现象为主要表现。在中国,最为常见的便是,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之间的竞争,意蜂采集能力强,而中蜂群势相对较弱,常遭淘汰。意蜂雄蜂常常干扰中蜂蜂王的自然交尾,导致交尾成功率降低甚至难以交尾。这种干扰便是生存竞争中的一种表现形式[6],其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蜜蜂种群的进化和发展。蜂群物种通过种间竞争顺应自然选择,在抗病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优异的种群生存下来。同样,组织之间的竞争也是相互影响的,这样就产生的协同进化效应,而协同进化是促进组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7],组织间的竞争而形成的协同进化对组织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样,生态领域的物种选择说和“红皇后假说”也作用于企业组织,早在1996年,有外国学者(Barnett)将组织理论与组织生态学相结合,认为企业的竞争激发了学习效应(Organizational learning)与筛选效应(Selection Effect),且竞争越激烈,该效应越强。学习效应使企业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管理方法,逐步提高组织活力和协同能力,从而增强竞争优势。而筛选效果则不断甄选淘汰适应性差、创造能力低的企业。基于此理论,竞争促使企业更好地成长发展。组织的绩效或来自于学习,或来自于筛选的压力——淘汰。企业若保持良好的运作态势,就要依靠核心竞争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8]。

3 基于蜜蜂行为的企业管理启示

3.2.1 蜜蜂效应

蜜蜂效应来自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卡尔·韦克(Karl Wake)转述的实验。

韦克将一些蜜蜂和苍蝇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而后把瓶子平放在窗旁,底部朝向窗外。结果,蜜蜂一直在向窗外撞呀撞,直到最终累死或饿死。而苍蝇却很快从另一端的瓶口中逃脱。蜜蜂认为出口在明亮的地方,所以它们按此逻辑不断做着“无用功”,但却很难突破障碍;而愚蠢的苍蝇则不遵循逻辑,从而找到了出路。

这种效应用来启发组织管理者不要成为“被智力扼杀的蜜蜂”,反而应当从“没头苍蝇”身上学习试错和冒险精神,追求创新和变革的创造力。若组织系统像蜜蜂一样遵循固有的逻辑思维,那么就很难突破创新。当前,企业需要应对越来越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模糊的形势,管理变革已成为组织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应对不确定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管理者敢于在短暂的瞬间寻求突破,最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墨守成规、停滞不前。也就是说,若企业想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就应该避免因教条而导致的创新活力的丧失。

3.2.2 群舞法则

“群舞法则”是基于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Karl Ritter von Frisch)的“舞蹈语言理论”,即蜜蜂的圆舞、镰刀形舞或者摆尾舞,传达了关于蜜源不同的信息。具体而言则体现在:摆尾时间持续长短表示食物距离的远近,摆尾的幅度大小代表食物数量多少,舞蹈的中轴线与太阳夹角示意蜜源方向……

群舞法则表明组织中的人们不可能不进行沟通,必须要以各种方式与同伴传递信息。同样,在组织管理中,信息的传递需要“群蜂舞蹈”的思路,建立起组织内部的沟通机制以促进有效的信息传递,吸取直线型、链式、轮式和“Y”式等沟通渠道模式的优点,建立起沟通网络。网络型管理沟通模式使企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管理沟通中的信息中心,同时又通过该渠道与其他人联系在一起,信息交流透明且民主,传递着有效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沟通管理成本,促使企业员工协调有效地工作,从而实现共同目标。

3.2.3 蜂群思维

“蜂群思维”源于美国一位杂志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著作《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9]。其认为蜜蜂的智慧在于“分布式管理”,即发挥群体的智慧,构建起一个由多个独立的单元联结而成的活性动态系统。凯文从蜂群行为谈起,在蜂群的集体运动时,虽然没有蜂王在前作为引领,但它们始终能保持成阵列飞行。蜜蜂这种神奇的群体意识固然离不开其特有的行为属性。整个蜂群不被单独的个体所操控,而是依靠大量蜜蜂聚集、相互交流,当该机体组织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集群的机体。

当蜂群思维作用于团队组织的分布式管理,对于组织的集权与分权更值得商榷。企业的有效管理需要完善的决策机制:各部门间分工明确,决策机制依靠民主且灵活,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但又相互联结,发挥集体的力量以弥补个体决策的不足,使决策更加科学。现代科学管理更加强调群体的力量,当越多个体聚集在一起,对于管理方式与决策机制有了更大挑战,要打破独断专行的强权,才能激发大众思维和团队活力。

3 结语

蜜蜂的社会性被运用于各大学科,而对于蜜蜂组织在管理学领域的组织行为上暂未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结合蜜蜂生物学特性与组织行为学,通过分析蜜蜂的组织结构、社会分工、信息传递等特性,对于跨管理学科的运用具有极大的适用价值。蜜蜂的行为特性在企业管理中组织行为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对组织的竞争合作机制与产业生命周期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而基于新兴的组织生态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对于组织管理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从而发展成为兼备学科特色与交叉适用性的综合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蜂群蜜蜂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蜂群”席卷天下
蜜蜂
迁移蜂群优化算法及其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
蜜蜂
蜜蜂
改进gbest引导的人工蜂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