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2020-02-28姜婷婷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立体图诱发电位斜视

姜婷婷,胡 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00)

双眼视觉是对周边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表现,对物体进行观察时,眼睛视网膜会产生一个单独的视像,两个视像会通过神经传递到脑部视皮质,在大脑皮质的作用下,会产生单一的视像,这一流程叫做双眼单视。融合就是两只眼部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物象而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也就是视界圆上成像[1]。对立体物体进行观察时,两只眼睛会有距离感,两只眼睛会通过各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左视网膜和右视网膜感受到不同刺激,从而在视觉上有差异性,这称作双眼视差[2]。临床中,将双眼视觉划分为融合功能、视、立体视觉。一般情况下,双眼视觉都具有三级功能,而三级功能可独立也发生,也可相互依存。

1 三级功能发育期

有相关研究表明:双眼驱动细胞主要在毛纹状皮层,早期就会形成视觉信息。小儿在母体时,视觉神经虽然发育不健全,随着机体的成长,视觉神经受到刺激而逐渐完善。当小儿离开母体时就已经存在黄斑中心凹,中枢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阶段[3-4]。

电生理方法表明新生儿的双眼视觉发育时,有双眼总和反应,多数人认为:双眼视觉发育在出生后的3~7双眼视觉才开始发育。通过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对1~59Leguire的正常、斜视儿童定义关键期研究中,从而得知:正常儿童在1~3mo时没有明显的双眼总和反应,在3~5 mo间快速增加,随后又逐渐减少,高峰在4 mo,双眼视觉才开始发育[5]。也有相关研究称:P-VEP对3wK-2岁的儿童实施分析,出生后的小儿在6mo内,其视觉系统迅速完善,特别是P-VEP对小棋盘格刺激产生反应,也有研究表明:并且双眼同单眼潜伏期进行比较,相对较短,这充分表明了双眼视觉正在发育过程中[7-8]。国外研究者提出随机点立体图,此图像排除立体视觉的单眼线索,视差是立体视觉形成主要条件。其他研究学者针对立体视觉的发展进行频差、视差、静态,动态和整体立体视、局部立体视等方面的研究,甚至包括视觉系统空间频率特性的立体视觉心理物理等方面[9]。双眼视觉发育会有一段敏感时期,有相关研究称:双眼视觉发育在儿童出生的几个月是最为敏感的,1~3岁是高峰期,此阶段极易受到异常双眼视觉经验的影响。通过动态随机抽查点立体图测量立体视锐度,得知,立体视发生在4~6mo,此次验证结果和出生后的视觉系统发育迅速。双眼视觉形成后,长时间的视觉激化下立体视逐渐完善[10]。有相关研究称,儿童3~12岁立体视锐度,在3之岁前立体视已经成熟,5~6岁儿童立体视觉锐度相当于成人水平,儿童9岁的时候处于完全发育状态,9岁之前位儿童立体视觉发育比较敏感的阶段[11]。

2 如今双眼视觉检查方法进展状况

双眼视觉具体可分为知觉、融合与立体视觉,具体检查视力的方法为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测,但所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受到检查人员主观理解的影响。

2.1 同时知觉

同时知觉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Bagolini法、同视机法以及后像法,各个检查方案对双眼视都会产生一定分离效果,自然状态与后像法会存在一定差异[12]。

2.2 融合功能

应用率较高的方法为①同视机法、②三棱镜法、③Worth四点法,其中同视机融合画片检查,根据同视机融合实施画片检查,在对画片大小情况对中心凹融合、黄斑融合以及周边融合实施鉴别[13]。有相关研究中呈:Worth四点图形测试在进行双眼融合功能方法,对年龄偏小的患者比较适用。也有相关研究称: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测定正常人融合功能、旋转融合功能以及测定水平融合功能,其中随机点立体图在同视机上测定双眼旋转融合范围都是运动融像[14]。如果视网膜和物像出现有所偏差,眼球就会运动,让偏差的对应点转移到应在的位点上,也就是说:回到在应有的范围内,从而保持知觉性融合功能[15]。也有研究称:有一立体视觉锐度有所差异,通过立体图进行检查,可发现体力视觉锐度的双眼水平融合明显低下。

2.3 立体视觉的检查方式

小儿人群由于年龄小,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低下,而且注意力不集中,交流能力差,从而影响立体视觉的检查。一般立体视觉检查流程是通过电生理方法形成立体图,同时记录诱发产生的视动性眼球震颤、诱发电位或者追随运动。其他方法为:测量瞳孔直径变化、眼球运动角膜照相等立体视觉评价[16]。

近几年,双眼视觉检查方法中的视觉诱发电位反应在临床中应用率较高,可记录VEP反应、随机点VEP以及分视VEP反应。总的来说:分视VEP就是对两眼采用多种图像或者双光刺激进行分视刺激,从而对双眼总和反应进行记录,通过相关仪器对双眼实施刺激,刺激一只眼睛时,观察另一只眼睛相关研究参数情况,记录相关VEP波幅情况,通过引导眼对单眼、双眼的能量见判断,从而分析眼睛是能力[17]。

2.4 立体视觉的主观心理物理检测

主要检查方法包含NST检查、TNO立体视检查、Frisby检查以及同视机检查等方法。对眼部视觉进行各个距离的测量,有一定研究价值,设定不同距离参数,立体视觉的检查可划分为中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远立体现。有相关研究称:远立体视在静态条件下所呈现的立体视,近立体视通过调节、瞳孔的反应以及副辏作用下产生的动态立体视。大脑视区在近、远立体视视差的信息处理有所不同,对屈光不正常的小儿立体视觉敏感期在远近视力检查时不可替代的[18]。

3 双眼视觉在弱视、斜视的应用价值

有相关研究表明:视觉在发育阶段中存在敏感期已经获得很多研究者的认可,并通过多种试验得到证明,眼部视觉在形成阶段比较敏感,一旦出现斜视或者弱视等情况,对皮层双眼性神经细胞数量也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双眼能力下降。

双眼视觉对斜视治疗价值

对原发性微小斜视情况认为:融合异常并非是原发性微小斜视的主要因素,同大角度斜视相似,眼间分离导致的视觉异常,从而使视网膜对应不正常、立体视缺损。医学研究者加大对此方面的重视度,认为小儿人群不会发生弱视,但,内斜视也会对双眼视力产生影响,会破坏眼部,产生单眼抑制情况。视觉诱发电位双眼总和则可客观的对此情况进行评价,应用VEP对动态随机点图测的感觉性融合而获得的核性融合电生理结果得知:大部分小儿先天性的缺陷不是导致早发性斜视的主要因素,针对迟发性或者先天性缺损内斜小儿进行研究过程中:多数无精细立体视的内斜视患者有双眼运动深度情况,及时开展手术矫正眼位治疗可取得双眼运动深度感觉[19]。及时、有效矫正手术对小儿双眼视力能力有着积极影响。术前,先对患者的分离角度进行评估,加强随访力度,了解患者眼部情况[20]。对获得性内斜延迟手术患者先实施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得知:手术对超出敏感期患者的双眼融合功能发育有着积极作用。针对间歇性外斜视小儿人群开展针对性治疗,设定距离后进行立体视力检测,利于了解小儿视力状况,从而在最佳时间开展治疗[21]。

4 小 结

人们的双眼视觉是在双眼同时视觉,正常视网膜相对应的基础上,同融像功能有着紧密联系,从而产生完整的立体视觉机制。小儿视觉诱发电位可将小儿眼部视力情况反馈出来,利于对弱视、斜视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尽快开展相对应治疗的目的,达到纠正不良视力的效果,控制弱视、斜视的发生。

猜你喜欢

立体图诱发电位斜视
立体图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保险箱错觉
解释太极图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脑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