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21林伟连
林伟连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佛山 528100)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抢救治疗患者的重要科室,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收治患者疾病种类多样性等因素,手术室护理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容易影响护理管理效果,造成各种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手术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探究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单数50例分入常规组,双数50例分入控制组,常规组有30例男患者,20例女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65±5.20)岁,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肿瘤手术、其他手术分别为20例、9例、10例、11例;控制组中有2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62±5.18)岁,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肿瘤手术、其他手术分别为19例、10例、9例、12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有较强均衡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如术前访视,器械准备,体位护理等。
给予控制组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包括:①成立质量控制小组。选取工作经验丰富,护理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组建质量控制小组,包括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五常法组,教学组,管理质量检查组等,将护士长、组长、质控员紧密结合,形成管理体系,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持续控制改进。。②明确各小组职责。明确各小组质量控制相关内容,如消毒隔离组成员应贯彻无菌操作标准,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摆放,处理一次性消耗品,加强手术室卫生督察,督促无菌操作;护理文书组员检查护理文书书写是否规范,确定其真实有效性,核对护理文书内容;教学组组员安排制定各类学习计划,护理技能培训计划等,并落实执行,监督检查,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五常法组成员负责手术室环境管理,划分区域,检查物品摆放和标签标记等;检查组主要负责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应急预案,工作流程等制定与完善,并严格按照制定标准,检查工作执行情况,检查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评分。采取护理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检查,五常法等,总分100分。②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器械损坏、物品不全、药物外漏、漏签医嘱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干预后,控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2.55±3.62)分,高于常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s,n(%)]
组别 n 护理质量评分 器械损坏 物品不全 药物外漏 漏签医嘱 不良事件发生率常规组 50 83.44±3.77 2 4 3 1 10(20.00)控制组 50 92.55±3.62 0 1 1 0 2(4.00)t/x2 - 12.3249 6.0606 P-0.0000 0.014
3 讨 论
手术室由于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手术种类众多,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人员护理素质具有更高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风险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差错,发生不良事件,极易危险患者生命安全[1]。
因此,需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保障手术顺利、安全进行。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其指导下建立责任分组制度,将护理管理工作细化,建立多个护理管理小组,确保各小组成员按照四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立管理规范,将责任落实到小组,个人,逐级监督排查,进行规范的手术室操作,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书规范性,防治医疗器械、物品缺失,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防止不良事件发生[2]。本次研究中,干预后,控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2.55±3.62)分,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这与孙明俐[3]研究相符,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具有显著作用。